心經禪修
德國藝術大師阿爾布雷特·丟勒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數(shù),是德國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啟示錄》《偉大的命運》《亞當與夏娃》等。然而在他眾多作品中, 《祈禱之手》更被人熟知和敬重。這背后有著作者丟勒對哥哥深深的情感。
15世紀時,在德國一個小村莊里,有一戶養(yǎng)了18個孩子的人家。父親是一名冶金匠,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
生活盡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有一個同樣的夢想。他們兩人都希望可以發(fā)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分。不過他們也深知,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供他們兩個到著名的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
晚上,兩兄弟輾轉難寐,經過多次討論后,達成了一致意見:以擲銅板來決定兩人之后的發(fā)展方向,勝者到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敗者則到附近的礦場工作賺錢供其讀書;四年后,在礦場工作的那個再到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由學成畢業(yè)的那個賺錢資助。這兩個兄弟就是丟勒和他的哥哥艾伯特。
擲銅板的結果是,弟弟丟勒勝出。因此,丟勒去了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哥哥艾伯特則去了危險的礦場工作,四年來一直為弟弟提供經濟支持。丟勒也不負眾望,在藝術學院讀書期間表現(xiàn)突出,到畢業(yè)時,他的作品已經能賺不少錢了。在丟勒返回家鄉(xiāng)的那一天,家人特意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
當然,丟勒時刻都沒有忘記和哥哥的約定。當漫長而難忘的宴席快要結束時,伴隨著音樂和笑聲,丟勒起身走到哥哥身旁,認真地說: “親愛的哥哥,現(xiàn)在輪到你去讀書了,我會全力支持你實現(xiàn)你的夢想!”這時,家人所有的目光都轉移到艾伯特身上,艾伯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邊搖頭邊重復說著:“不……不……”丟勒不知道怎么回事,趕忙安慰哥哥。
艾伯特擦干臉頰上的淚水,又看了看長桌兩邊他所愛的親友們的臉,這才把自己的雙手移近右臉頰,說:“弟弟,我上不了紐倫堡藝術學院了。四年來在礦場工作已經毀了我的雙手,我不僅關節(jié)動彈不得,連舉杯為你慶賀都做不到了,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弟弟……已經太遲了……”
幾天后,丟勒又在不經意間看到哥哥跪在地上,合起那雙粗糙的手祈禱: “我這雙手已無法讓我實現(xiàn)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那就將我的才華與能力加倍賜予我弟弟丟勒?!闭驹谝慌缘膩G勒感動得稀里嘩啦。
為了補償哥哥為自己所做的犧牲,表達對哥哥的敬意,丟勒把哥哥這雙合起的粗糙的手畫了下來,起名為“祈禱之手”。
四百多年過去了,丟勒有成千上百部的杰作流傳下來,他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但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這幅《祈禱之手》。因為這雙手所表達的是敬虔,是愛,是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