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修萍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以“任務”為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講解或操作實踐指導使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硬教死學,而是在必要時進行技術指導,使學生能夠通過主動學習獨立完成。
關鍵詞:任務驅動;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時候對這門課的認識造成誤解和偏科。因此,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在新課改的實施中被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廣泛認可和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生逐步圍繞一定的任務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
一、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偏遠地區(qū)初中,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認知能力、年齡、興趣愛好等很多方面存在差異,而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在設計任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遵循學生以學生實踐為主的教學原則。如現(xiàn)十三班為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興趣和專業(yè)特點,將48名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熟悉計算軟件而且學習和接受能力極強的學生,有18名學生;第二類是接觸計算機但學習和接受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有24名學生;第三類是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而且對計算機不感興趣的學生,有6名學生。對第一類學生設計的任務為:平時完成自己的本堂學習任務并維護計算機軟硬件。對第二類學生設計的任務為:完成自己的本節(jié)學習任務并分組幫助第三類學生。對第三類學生的任務是完成自己本堂學習任務的同時維護機房衛(wèi)生。
二、按照學生類別和任務需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
根據(jù)教學任務確定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并對教學過程和結果作出評價,比如,在學習Microsoft、Word圖文混排的時候,如果單純按照教材設計的內容教學,很多學生會感到沒有趣味。教師根據(jù)很多學生喜歡足球的特點,讓學生設計一張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自己支持的球隊的海報。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球隊的情況制作一張海報,在這個任務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搜索球隊的圖片、資料,并將這些通過Word組織起來形成海報。這樣的任務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出任務,協(xié)作學習,探究新知,完成任務。
三、分組實踐、討論,完成任務
團隊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由于學生在群體學習活動中具有相同的角色和同等的地位,他們是自由的、有動力的,在課堂實踐中他們的能力要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當他們成功的時候,他們會很高興的。通過小組學習活動,他們學會了糾正、補充和幫助對方,學會了相互合作。筆者認為,團隊合作學習的基本過程是:(1)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它可以是教學中教師設計中的探究性、發(fā)散性和矛盾性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提問中主動提出的問題。(2)合作學習小組的形成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3)小組內成員分工;小組成員之間要合理分工,明確責任,團隊有正面記錄報告。(4)小組成員進行協(xié)商和討論,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探索、討論和交流,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任務驅動教學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設計任務和分配任務時,應注意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特點和差異。一方面,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根據(jù)個人差異設計不同類型的任務。另一方面,以不同的起點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后進生吃飽,讓優(yōu)秀學生吃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現(xiàn)有經驗,使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佑淇鞂W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
2.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按“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要根據(jù)“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實施教學。在教學中,我將知識點分配到任務中。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參考書中提供的步驟在計算機上操作。在小組中,每個小組的一名代表被選中在計算機上操作演示,并先讓學生評估,然后教師適當給予點評,對學生的“亮點”要給予充分表揚。
總之,高效的課堂,不能少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應該仔細研究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探索欲和自主性,努力發(fā)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多創(chuàng)新,因此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應認真考慮每個知識點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必須優(yōu)化課堂結構,為學生設計和構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任務,讓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知識、技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樹培,王榮良.信息技術課程核心價值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6(3).
[2]徐倩.淺論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J].讀與寫雜志,2015(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