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經濟學人》7月6日
“你是什么垃圾?”這個問題通常會引起被提問者的憤怒,但在過去一周內,它“拷問”了整個上海。7月1日,上海出臺了嚴格的垃圾分類規(guī)定,居民必須將垃圾按四個不同類別進行分類,并扔到特定的公共垃圾桶里。而且他們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進行垃圾分類,還有監(jiān)控人員在場確保居民的垃圾分類遵循相關規(guī)定,否則違反者將面臨罰款。
上海當局正在面臨一個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它每年能產生900萬噸垃圾,超過倫敦的年產量,而且增長速度很快,卻缺乏回收系統(tǒng),依靠拾荒者在垃圾堆中進行篩選分類,這是很有限的,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富裕,愿意做這種拾荒工作的人將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垃圾在不斷堆積。
政府一直在努力嘗試讓人們進行垃圾分類,但是被標記為“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其實被塞滿了各種垃圾,人們并沒有嚴格按照分類標準來扔垃圾。這一次,政府發(fā)出了堅定的信號,宣傳部門也加入垃圾分類的“戰(zhàn)場”中,不斷通過媒體向上海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居民樓貼滿了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海報;電視節(jié)目也以垃圾分類回收為主題……
除此以外,懲罰機制也成為推動上海垃圾分類的力量之一,沒有按規(guī)定分類的人將被處以最高200元的罰款,而屢教不改的人甚至會影響自身的信用記錄,從而被限制進行銀行貸款或購買火車票。
上海市民支持垃圾分類,但是分類標準和傾倒垃圾的時間限制似乎成了一部分人的阻礙,或許他們得學會慢慢習慣。
美《大西洋月刊》7月號
犯罪學家為雇傭殺手的人起了個名字:教唆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和職業(yè)殺手有來往,因此他們就會向熟人或鄰居尋求推薦,或者自己找底層犯罪者,而這些人通常是缺乏經驗的;于是有些人可能傾向于給執(zhí)法部門打電話舉報,另外一些人可能失去殺人的勇氣或直接把工作搞砸。這也就解釋了這么多雇兇謀殺案并沒有導致死人的原因。2003年澳大利亞犯罪學研究所通過分析163起合同殺人案件發(fā)現(xiàn),近20%的合同是由于因愛生恨,16%則是出于經濟動機。另一項關于美國田納西州合同殺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唆犯的性別比例基本持平。
美《新聞周刊》7月19日
7月4日和5日,美國加州發(fā)生了6.4級和7.1級地震,這引發(fā)了人們對黃石火山噴發(fā)的擔憂。美國地質勘探局表示,這兩次地震都沒有強大到足以干擾黃石火山。自黃石火山上次噴發(fā)以來已經有7萬年了,在這段時間里,美國發(fā)生了7000多次強震,甚至于1959年在黃石國家公園邊界上發(fā)生7.3級地震,但都沒有導致黃石公園的火山噴發(fā)。加州也有自己的火山,美國地質勘探局最近發(fā)布了一份報告稱下一次襲擊加州的天災可能是火山爆發(fā),而不是地震。不過最近發(fā)生在加州的地震還不會引發(fā)當?shù)氐幕鹕奖l(fā),火山的警戒水平仍保持在正常水平內。
英《展望》7月號
當我們談論氣候變化的時候,可以運用的詞匯總是匱乏又詞不達意,連視覺表達也非常有限:一只北極熊抱著一塊快要融化的冰,或者一雙手握著燃燒著的地球。這些都是貫穿氣候變化這一問題的大部分人所持有的狹隘看法。隨著氣候視覺項目的發(fā)展,我們有了更多選擇:從印度的赤腳太陽能工程師,到中國煙霧繚繞中一個女孩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掃雪;從海上風力渦輪機工程師在巨型渦輪葉片的邊緣搖搖欲墜,到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的現(xiàn)場或實驗室工作……這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圖像還伴有引人入勝的背景故事。這些都是為了讓公眾更容易意識到控制氣候變化的迫切性。
英《自然》7月4日
所謂掠奪性期刊,是利用開放獲取出版系統(tǒng),通過收取文章處理費而不提供與合法期刊相關的高質量編輯服務的期刊或期刊公司。據(jù)2015年的統(tǒng)計,超過8000種掠奪性期刊每年能接到超過4萬個項目,而印度在掠奪性期刊中“貢獻”了超過1/3的文章。印度一直在積極與這些出版商或網點進行斗爭。2017年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印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下簡稱UGC)在其網站上提供過選擇權威期刊的指南,但諷刺的是,成千上萬的掠奪性期刊已經滲入UGC的“可接受出版商白名單”里。后來UGC常委會重新擬定白名單,并刪掉了4000多個掠奪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