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珍
一、強化學生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
學生學會一個技術動作,總是始于模仿教師的動作,停留在看起來“像那么一回事”的動作表象層次上,距離“神似”尚遠。因此,由“看起來像”過渡到協(xié)調、完整的動作,還需要有后期大量的動作矯正。這除了教師的示范、講解外,合理而具有針對性的微課就能起到較好的輔導作用。本文以學練《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為例。
案例:教學之初,筆者先讓學生熟悉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技術全部動作,再分析學生動作不規(guī)范的地方及原因,如,持球手型錯誤、時機把握不準、出手角度不當?shù)取?/p>
接下來就針對這些問題,制作幾個改進動作的微課練習,讓學生先行自我琢磨或反復模仿練習,達到自悟、熟練成形的目標。如,為解決學生手臂伸展度的弊病,可制作“徒手雙手推懸掛物”的微課加強這一動作的規(guī)范性。
解決方法:2名學生1組合作練習,1名學生手持竹竿,竹竿上掛有1個懸掛物,1名學生做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動作。
練習要求:練習者完成動作后,輔助者手持的竹竿不能離手;持竿者根據(jù)練習者身高調節(jié)懸掛物高度,使練習者的肘關節(jié)伸直時能夠觸到懸掛物,并提醒抬頭眼視前上方。
二、細研學生技術動作細節(jié)的精準性
“熟能生巧”是體育學科技術性動作學練的一個過程。而“熟”和“巧”之間,還需要經(jīng)歷規(guī)范、完善,最后穩(wěn)定、精準的過程。鑒于此,依靠微課而教則是有必要的,也大有裨益。教師可將自己的示范動作錄制成微課,或整合利用其他教師的微課資源,引導學生從微課視頻中直觀、全方位地了解技術動作要領,增強動作記憶,逐漸塑造出學生技術動作的精準性。
案例:在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教學中,雙手舉過頭頂后成反弓,用力前擲實心球的動作細節(jié)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先觀察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存在需要解決的細節(jié)問題。如,后腿蹬地時的姿勢不正確、發(fā)力程度不夠、雙臂擺動幅度偏小、出球角度不適宜等。為使這些動作細節(jié)規(guī)范化,再單獨制作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微課視頻,并將一些需強調的動作細節(jié)利用動畫形式加以演示,兼以輔助音頻解說和動漫動作分解。通過“反復觀看慢動作—自身實踐練習—再觀看動作再實踐”的學習過程,使得絕大部分學生將正確技術動作規(guī)范入心入腦,表現(xiàn)出來的才是精準動作。如,為解決出手角度問題——擲球進筐。
解決方法:練習時面對籃筐,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雙手持籃球做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技術動作,投球入筐,利用籃筐的高度糾正出手角度問題,同時還可解決低頭的問題。
練習要求:練習者面對球筐的距離應根據(jù)自己的身高確定,找到最適合的位置強化出手的角度,投擲時應眼視球筐。
三、正誤對比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在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教學一段時間后,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動作程度也不盡相同,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動作也有所不同。此時,筆者將學生的錯誤動作拍攝下來,讓他們獨自回看,直觀地發(fā)現(xiàn)、感受其中錯誤動作所在,進而自糾,然后再安排技術稍好一些的學生進行示范。
案例: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反弓和蹬地揮臂動作脫節(jié)現(xiàn)象。為此,筆者利用微課輔助教學的過程是:先將錯誤動作一一進行拍攝,制作成一個錯誤動作的微課專輯,然后讓他們集體觀摩“自診自糾”,再將自己的錯誤動作與正確技術動作進行比較。這樣簡易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找準糾錯方向。與此同時,安排技術動作規(guī)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一對一地旁邊觀察、分析、糾正,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也增進同伴間學習和情感的交流,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與樂學性。如,肋木前持球反弓練習。
解決方法:學生先徒手進行蹬地、重心前移、收腹、揮臂動作的協(xié)調性練習,然后站在肋木前,雙手持球反弓,滿弓時雙手正好靠在肋木上,蹬地揮臂迅速將球擲出。
練習要求:練習者前方不能站學生,學生離肋木的距離要適中。
四、專題微課推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常見的錯誤動作主要涉及頭、手、腰、腿4個部位,如,低頭、手指撥球不規(guī)范、腰腹軟塌無力、腿蹬地不牢等。針對上述普遍性問題,利用微課制訂簡單淺顯且有針對性的練習。筆者先在課上講清楚動作要點,指導學生練習,再依據(jù)學生的學練情況,指導學生選擇針對性的練習,利用課余時間自主練習,以便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這也是借助微課促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益嘗試。
案例:為了解決學生在學練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時出現(xiàn)的頭、手、腰、腿的配合度方面的偏差,筆者專門制作了如下微課練習,供學生使用。
1.撥指練習
練習方法:雙手持球,將球提拉至胸口,然后向下用力對地擲出,抖腕,撥指。
練習要求:持球注意手型,五指自然分開,拇指在后面成“八字形”。
2.原地揮臂練習
練習方法:持球于頭頂上方,手臂后振,然后揮臂抖腕,撥指將球拋出。
練習要求:練習過程中僅用上肢力量。
3.腿部動作練習
練習方法:雙腳前后站立,重心在后腿,雙手叉腰,上身后仰成反弓,然后發(fā)力,重心前移到前腳后做交換步。
練習要求:重心前移到前腳后交換步,練習時防止跳起交換步。
4.鞭打跳繩練習
練習方法:利用1根短跳繩,雙手持跳繩,從頭后向前迅速前甩,手臂做“鞭打動作”。
練習要求:體會揮臂動作,左右手交換練習。
以上是微課教學的一些實例,也有明顯的實效,微課教學以視頻為主,對教學的輔助效果顯而易見,但仍需加強練習。微課容量雖“微”,質量必“精”。微課內容可以是教師本人拿手之作,也可以是互聯(lián)網(wǎng)中其他優(yōu)質資源,精準地作用于學生,體現(xiàn)高附加值。微課應始終針對學生現(xiàn)狀而進行有效整合篩選,著力解決技術問題、教學認知誤區(qū)、凸顯教學重難點,以最大限度地解決教學問題。在教學時,還應兼顧課程理論教學,尤其是口授、難以講透、難理解和記憶的運動規(guī)則,也應以文字、圖片、小動畫形式呈現(xiàn),助推學生掌握。在發(fā)揮學生自由學習度的優(yōu)勢的同時,還須考慮學生自學實效差異性,以免產(chǎn)生因微課隨時可學而學習懈怠?,F(xiàn)場教學及時跟進,才相得益彰??傊?,在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技術性動作教學中,微課制作精當及使用得當,才是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有益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