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謙
一不留神,綠皮火車這狹長的鐵匣子就拖著長長的煙,大喝一聲沖進了漆黑的隧道里,驚醒的人脖子一豎,眼睛瞪得賊亮,眨幾下,頭一歪,又在潮水般涌來的“哐當、哐當”聲中暗淡下去,淹沒在漫長的黑洞中。
對面老頭兒拎出座位下裝有幾只奶豬仔的竹篾筐,下了車,我還沒醒透,也被父親拎下火車。站在月臺上,看火車像一根粗壯的火柴棍在天幕上畫出一道白線又消失了。
我們要橫穿過鐵軌拐進山間的那條山道,去到離鎮(zhèn)上火車站還有十多里地的鹿峰村。父親,就出生在那個小山村。
鎮(zhèn)上每天只有一趟夜班車,父親用根扁擔挑兩只竹篾籮筐,順小路繞過一個山頭,月亮就從山后爬到了頭頂。坐在父親挑的籮筐里,我看見月光被竹篾篩成碎碎的銀子鋪在一條碎麻石的山路上。時不時,山坡上就有村屋從樹林中跳出來,若隱若現(xiàn)。兩邊黑黢黢的,是山的影子在延伸,不斷在我銀色的夢境里起伏著。山野間一種清凌凌的旋律,時而安靜,時而涌動。我不知道是睡著還是醒著,只感覺村子時而空著,時而盛滿月光。有時候,我淺淺地扇動鼻翼,就聞到了幾處草垛歪著腦袋孤零零地立在田里帶著稻子的甘香。有時候我一骨碌爬出籮筐,跟在父親屁股后面,追著父親的腳印和沙石間云母碎片晃動著的光,腳踩得碎麻石沙沙作響。路基下是流得正歡的小澗,它晃動著細碎的光斑,跟著我們一路小跑。
“還有多遠???”
“快到了,翻過前面那個坡就到了!”父親指著夜幕里一座座不斷跳出的山峰,“好神奇啊,當年你奶奶抱著我就藏在這山廟里躲日本鬼子,在這黑糜峰上砍柴,我碰見老虎在曬太陽……那年我在前面的水塘里打個泡泅,一把青銅古劍就到了我手上……”
我們像幾片薄霧樣在村子里飄蕩?!罢魑?,回噠!”在田里放水的長佑爹冒出來跟父親打個照面,又哼著花鼓調(diào)鉆進田埂,只有背后的鋤頭一擺一擺地晃眼睛。一個黑影“嗖”地撲在父親身上,是住在路口的蘭姑家那條黑狗迎來了。它引著我們走在進村的田埂上,生怕我掉到田間泥地里,它呼呼地低喊著來回竄,不停地擺尾巴,操碎了心。在暗處村里的狗也開始東一聲,西一聲地應答,接著又睡去。這時候,蘭姑已經(jīng)拉開了大門,披著衣服,打只手電筒照著我們沿一排矮泥墻搖搖晃晃地走進屋場。
母親也是這樣被父親領進村子的,父親回憶起母親第一次來的時候的情景:“我站在車站石橋的這頭等,眼睛望穿了,遠遠地看見你媽從橋的那頭走過來,像是從月亮上走下來的一樣……”
見到如花似玉的母親, 祖母連聲道:“好有福氣的姑娘??!”她踮起三寸金蓮,牽著母親在屋場嘗了三嬸的豆子芝麻茶,梅姑的干豆角,五娭毑的甜酒沖蛋,還有花嬸子菜園里嫩荷荷的青菜。晚上,祖母撫著母親的背跟她同一頭睡。母親要走的那天,到車站時火車早已經(jīng)開走了,是父親故意把開車時間說得遲些。母親跟在父親后面往回走,她不停地絞著自己兩條大辮子氣惱地說:“你這人,太狡猾了!”
母親當年漂亮知性,高中畢業(yè)后,在市委工作,早早吃上了國家糧。父親窮,他做夢都沒想到能娶上漂亮又有文化的國家干部當妻子。祖母去世時父親傷心欲絕,母親就留在村里當起了民辦教師,后來生下我們兄妹幾個。
六月的風一刮,我們就開始滿地打滾兒了。中午,父親坐在門檻上打盹兒,手里那根笤帚子(竹枝條)一顫一顫的。堂屋的竹床上一字排開躺著我們兄妹幾個,屁股翹得最高的那個總是被父親的笤帚子逮到。屋前樟樹上知了在鼓噪,曬谷場上三嬸扯起嗓子喊:“征文啊,征文啊,你那三頭牛牯子往前面水塘那邊跑去啦……”父親一個激靈,睜開眼,看到我們像群鴨婆子擺著屁股往水塘方向跑去。他把笤帚搖得呼呼直響,趕著我們回到堂屋里,套上大門的木柵,這才出得一口長氣。我總是不安分,偷偷跟在去洗衣服的母親后面,趴在水塘的石跳板上玩水。腳一滑就栽進水塘里,看見自己的頭發(fā)在水里漂啊漂,我不怕。后來是怎么被人撈起來的,我就沒印象了。我只記得喝下去的水沁甜,肚子脹得圓鼓鼓的。
“三嬸子啊,你手最巧,要想辦法給我織張網(wǎng),一張大大的網(wǎng)啊,你要莫歇氣啦!你看,一眨眼我那三頭牛牯子就到處跑,我要用網(wǎng)子把村里那些水塘都圍住起來??!”父親央求三嬸,他坐在門檻上托著腮幫子日想夜想,神經(jīng)衰弱得睡不著覺。
天斷黑了,屋里熱氣還散不盡。大蒲扇比那根打著皮痛,但又不傷肉的笤帚子更管用,它帶著父親的震懾扇出悠悠的涼風安撫我們睡去。父親是睡不著的,一群蚊子圍著他轉(zhuǎn)。他搖桶井水將雙腳浸在水里,降暑又防蚊。在沒燈罩的煤油燈下父親把村民保護水庫的事寫成了小說。推開窗,月光照進來,父親就看見光在他筆下的紙上流淌,在他身旁熟睡的兒女身上流淌,清爽爽的光溢滿整個村子。
不久,父親被調(diào)到縣里文化館工作,我們?nèi)易〉娇h城。村里已經(jīng)沒有了親戚。每到寒假暑假,父親還是領著我們一次次坐上那趟晚班火車回到村子里。
越過村口的那堵泥墻,就能望到甘家那排殘存的老屋隱在黑幕下像一座群山環(huán)抱的古城堡。父親跺著腳下土堆放低聲:“這里叫作千金塅,下面可是埋下了千兩金,萬兩銀的,你爺爺說上七丘,下七丘,銀子在我七七丘……”我摸黑把塊石頭踩進土堆,又掰根樹枝丫畫圈圈做記號。老屋那些斷壁殘瓦和麻石墻被月光照著泛著隱隱的幽藍光。我跺著腳問父親:“什么時候我也能挖到寶啊?”
我猜父親是知情的,我懷疑他已經(jīng)挖到了寶藏。不然,為何他不用種田,只坐在家里看看書寫寫字?為何他還一次次帶我們回到村子里?我暗想村子里必定還藏了不少寶。母親把從村里帶來的泥巴放進花盆里,就跟把米放進米桶那樣,生怕浪費了一點點。我家門前屋后擠滿了三嬸的絲瓜,五娭毑的梔子花,蘭姑的月季……父親坐在縣城的書桌前寫東西就跟坐在村里的門檻上一樣。他說花草是村里來的,要種在村里的土里才耐得寒暑,長得踏實。
不知何時起父親不寫小說了,他只寫村里人喜歡看的、看得懂的花鼓戲。一有喜事,村里的人都會把縣里的劇團接過去唱上幾天花鼓戲。曬谷坪早早地就用水沖洗干凈,搭起了戲臺子。等太陽一落水,村里最后那道大幕就拉上了?;ü狞c子敲起來,大筒拉得嘎咯嘎咯的,隨后竹梆、銅鈸、大鑼一起上,村子的夜里喧翻了天。我把半碗飯一口氣塞進嘴里,鼓著腮幫子,搬起板凳就往曬谷坪沖去。人小凳矮,我踮起后腳跟在長凳上使勁跳。戲臺下那些種田的、打鐵的、磨豆腐的……臺上那些褶子丑、短身丑、正旦、花旦、小生、武生…… 父親一出接一出的劇本里,我看見村里的人哼著花鼓西皮小調(diào),過得有滋有味。
老房子倒了,新房又建起來了。村里的人有的回來又出去了,有的出去又回來了。在村里當了三年民辦教師的母親就是這樣,她因病過世后,父親把她葬在村子后面的白馬庵山上。父親說葬在這里的都是村子最受尊敬的人,上過族譜的奶奶葬在這里。母親是村里人最尊重的胡老師,也葬在這里。鄉(xiāng)親們說葬二娭毑(我祖母)墓地里的石灰要光起腳板踩得細細的,葬母親的時候也是這樣。當年爺爺把奶奶安葬在后山,自己在村口的山頭上選好地方。他說他躺在村口,兒孫們進了村子他就能望到。父親也是這樣,他在爺爺對面的山頭上選好了地方,他說他百年后要回到村里,站在村口,兒孫們走進村子他就能望到。
跟當年一樣,我總是不停地離開父親在外面的世界亂跑。隔壁的三嬸已過世了很多年,不知道當年父親央求她織的那張網(wǎng)最后有沒有織好?但我知道,父親已在暗地里織了張很大的網(wǎng),月一圓,那張網(wǎng)就把我從人海中撈起來,沿一條鋪滿月光的小路,走進父親的村莊。
責任編輯:李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