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
一次,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召軍機大臣、宗室貴戚進宮開御前會議,專門商討退不退位的問題。只見溥偉挺身而出,大義凜然地反對,企圖以“拖”過關。袁世凱精明過人,御前會議再次召開,溥偉慷慨地說:“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
1898年,當戊戌變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曾經英明神武的恭親王奕訢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因病去世。恭親王屬于鐵帽子爵位,世襲罔替。奕訢死后,誰來承襲他的恭親王爵位呢?
與皇帝寶座擦肩而過
溥偉是恭親王奕訢次子載瀅的長子。1868年,奉兩宮太后諭旨,載瀅過繼給鐘郡王(奕訢八弟)承襲貝勒銜。奕訢過世后,慈禧諭旨,令溥偉回歸本支,承襲恭親王的爵位。由此,18歲的溥偉搖身一變成了親王,比他父親的爵位還高幾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召軍機大臣進宮議事,所議內容即選定溥字輩中的一人承續(xù)大統。當時,有人提名溥偉,但慈禧悶聲不語,似乎沒聽見;待再有人提溥偉時,慈禧臉色不悅,連連搖頭。就這樣,溥偉與皇帝寶座擦肩而過。最終,慈禧在溥儀的名字上一點,于是溥儀便成了真龍?zhí)熳印?/p>
起初得知軍機大臣進宮議事,溥偉喜上心頭,以為自己的好日子到了,于是便身著親王朝服等待宣召??伤赖炔粊?,干脆直奔皇宮而去。待他趕至宮門口時,正逢溥儀坐在轎子里奉召進宮。溥偉緊隨小轎正欲進宮,太監(jiān)伸手一攔,說:“太后老佛爺未宣親王進宮,請您留步?!?/p>
正在興頭上的溥偉大喝一聲:“好你個奴才,如此大膽,看我往后怎么收拾你!”只見小轎一進宮,宮門便關上了。這宮門一關,溥偉才意識到事情不妙,剛才的舉動唐突了。后來,此事被傳成“小恭親王咆哮宮門”,像話本評書似的越說越玄乎。
大罵袁世凱是“曹操”
同年十二月二日,溥儀舉行登基大典,28歲的恭親王溥偉前往跪拜朝賀。攝政王載灃(溥儀生父)在接見溥偉時對其寒暄勉勵,溥偉則垂臂恭聽,之后還表了一番決心——“名分已定,毋須多言,奴才一定盡力報效朝廷。”
“決心”道罷,溥偉立獲嘉獎,載灃稱他“識大體,有先祖遺風”、“辦事干練為朝廷棟梁”,隨后還經常宣他進宮商議國事,溥偉儼然成了沒有軍機大臣名分的軍機大臣。
有一次,載灃、溥偉叔侄倆議事。溥偉大發(fā)宏論,說袁世凱就是曹操轉世,想當初漢獻帝未滅曹操,最終江山斷送。如今“曹操”再現,改姓了袁,我們可千萬別走漢獻帝的老路。此宏論一出,載灃連連點頭。
之后,溥偉朝里朝外大罵袁世凱是“曹操”,且四處張揚“曹操”不除,江山不穩(wěn)。經他這一鼓動,皇親貴戚們紛紛上折,奏請誅殺袁世凱。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審時度勢之后,以退為進,回歸故里“釣魚”去了。
不久,武昌城頭打響了推翻帝制的槍聲,江南驟變。于是,圣諭出京,召袁世凱勤王。重回朝廷的袁世凱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待武昌方面暗許他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后,他向朝廷攤了牌:清帝遜位,成立民國。
在此期間,不甘寂寞的溥偉也沒閑著,他挑頭組織了“宗社黨”。所謂“宗社黨”,就是大清宗親組成的黨派,其綱領是反對袁世凱、反對議和。其實,與其名曰“宗社黨”,莫如直稱“神侃黨”,因為每每聚會,無非是這位獻計,那位獻謀,聽上去頭頭是道,可仔細一品全都無用。但溥偉覺得挺好,不就花倆錢嗎?卻找到了“核心”、“領袖”的感覺。
一次,隆裕太后和載灃召軍機大臣、宗室貴戚進宮開御前會議,專門商討退不退位的問題。只見溥偉挺身而出,大義凜然地說:“袁賊一黨,盡該除之。奴才反對退位,君主制為根本,斷無共和的道理?!狈凑@國會也不知哪年才開張,拖一陣子再說,指不定會拖出轉機來呢。
袁世凱是何等精明之人,豈會被這“小兒科”的計謀所騙。于是,御前會議再次召開。這次,前來參會的人多是低頭不語,連上次在御前會議上出盡風頭的溥偉也沒再獻策,只在散會之前慷慨地說了一句:“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
“若立我為帝,何至于社稷被毀”
從御前會議回到恭王府后,溥偉依然面含慍色:“朝廷懦弱,不足與謀。”道出感慨后,溥偉如釋重負,第二天便離開北京,直奔被德國人占領的青島。
原來,他要去跟德國人共謀了。走進德國領事館后,溥偉立即道明了來意:欲往德國考察。領事館“一把手”沉思片刻,回復說此刻去德國不太方便。溥偉臉色驟變,告辭出來后,跟隨從說:“德國人不是東西,咱來青島來錯了,應該上旅順(當時被日本人占領)啊!”
很快,溥偉結識了一個日本人(真實身份是日本海軍部派遣到青島的間諜)。經這個日本人穿針引線來到大連。在大連,當時的“滿鐵”(實際上是日本派駐東北的間諜機關)總裁內田康哉與溥偉交往甚密,他向日本內閣建議,扶植溥偉在沈陽登基,國號為“明光帝國”。
對此,溥偉欣喜異常,他身著親王朝服在日本警察、憲兵的保護下拜謁沈陽的皇陵,祭奠列祖列宗。此舉轟動極大,有人甚至斷言拜謁祖陵是登基稱帝的前奏,過不了多久溥偉便是圣上了。
在日本內部,“滿鐵”認為溥偉登基對日本最有利;但軍部則認為溥偉年齡大、閱歷廣,難以駕馭,而溥儀好駕馭,并且“宣統皇帝”比“恭親王”牌子更響。最后,軍部的主張占了上風,于是溥儀被弄到長春,成了“滿洲國”皇帝。
溥偉和溥儀,一個被圈在大連,另一個被圈在長春,日本人就是不讓他們見面。唯一的一次見面,是在溥儀“登基”大典之后,溥偉再三要求前往朝賀。行過大禮之后,溥偉只對溥儀說了兩句話:頭一句是“名分已定,毋須多言,奴才一定報效朝廷”;再一句是“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然而次日清晨,吵著要來朝賀的溥偉執(zhí)意即刻轉回大連,好像再多呆一天就會大禍臨頭似的。
1936年,溥偉離開了人世,時年56歲。臨死前,他還耿耿于懷:“想當年,若立我為帝,何至于社稷被毀!”
(水云間薦自《最后的皇族》 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