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巧 徐鳳群
(峨眉山市人民醫(yī)院婦科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子宮肌瘤為婦科常見疾病,是一種多發(fā)于已婚、已育婦女中的良性腫瘤,該病患者經(jīng)期時間延長,且患者月經(jīng)量增多,可能造成患者不孕不育、流產(chǎn)等臨床病癥,引起臨床重視,需積極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病情,以保證患者健康[1]。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多采取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更為廣泛,且取得顯著臨床療效[2]。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方法較多,臨床并無統(tǒng)一手術標準,諸多學者對此進行研究,以探究最佳手術方法,提升臨床手術效果,促進患者康復。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為三種臨床常用的治療子宮肌瘤手術方法,臨床均應用較多,手術效果良好,三種手術方的選擇成為諸多學者探究重點[3-4]。本次筆者選取院內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為三組,探究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價值,并進行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計納入80例子宮肌瘤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根據(jù)手術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三組,分別為開腹手術組(26例)、腹腔鏡手術組(27例)、陰道手術組(27例)。開腹手術組:年齡30歲~55歲,平均年齡(38.56±2.12)歲,患者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3±0.34)年;腹腔鏡手術組:年齡31歲~57歲,平均年齡(38.48±2.20)歲,患者病程1~9年,平均病程(3.21±0.31)年;陰道手術組:年齡32歲~56歲,平均年齡(38.51±2.11)歲,患者病程1~8年,平均病程(3.30±0.30)年。三組子宮肌瘤患者各項臨床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分組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chǎn)科學》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5]。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已婚,無生育要求,知情,符合手術指征,同意手術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②患者身體狀況良好,手術耐受;③患者無其他心肝腎、腫瘤等疾病。
1.3.2 排除標準 ①排除有生育要求患者;②排除意識不清、精神異常患者;③排除正參與其他研究患者。
1.4 手術方法
開腹手術組:該組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均采取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患者取標準仰臥位,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打開患者腹腔,使得子宮充分暴露出來,明確肌瘤體數(shù)量、位置、患者盆腔粘連情況后,常規(guī)將瘤體剝除,并止血、沖洗、縫合,術后常規(guī)給藥,預防感染等。腹腔鏡手術組:入組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均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腹部打4孔,腹腔鏡下探查瘤體數(shù)量、位置與盆腔粘連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后置入腹腔鏡,常規(guī)將肌瘤剝除,沖洗、縫合,術后常規(guī)給藥。陰道手術組:入組子宮肌瘤患者均采取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經(jīng)陰道進行手術治療,首先判斷瘤體位置,根據(jù)瘤體位置決定打開子宮直腸腹膜反折或子宮膀胱腹膜反折,確定肌瘤后將其剝除,剝除肌瘤后縫合患者陰道壁,于患者腹腔放置導管引流,完成手術。
1.5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對比三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手術前、術后1d三組患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手術前及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指標。采取患者清晨血,離心處理后低溫保存,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d血清IL-6及TNF-α水平,手術前及手術后1個月患者E2、LH、FSH水平。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手術后,陰道手術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其余兩組,而腹腔鏡手術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開腹手術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手術情況等指標比較()
表1 三組患者手術情況等指標比較()
手術時間(min)n手術中出血量(mL)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開腹手術組 26 61.24±14.23105.34±20.35 27.34±3.23 21.24±2.56 11.24±2.56腹腔鏡手術組 27 55.34±12.45 96.34±17.34 17.34±1.67 11.45±2.06 7.99±2.12陰道手術組 27 48.53±12.35 64.41±15.63 14.12±1.44 9.11±1.32 5.23±1.37
2.2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
術前,三組IL-6、TNF-α水平相當,術后1d,各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上升,開腹手術組水平>腹腔鏡手術組水平>陰道手術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時間 IL-6(pg/mL) TNF-α(pg/mL)開腹手術組 26 手術前 6.17±1.66 21.19±2.38手術后1d 34.16±5.23 52.35±5.12腹腔鏡手術組 27 手術前 6.34±1.29 21.22±2.49手術后1d 13.56±2.01 37.34±2.66陰道手術組 27 手術前 6.44±1.46 21.45±2.56手術后1d 10.45±1.39 32.45±2.16
2.3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個月E2、LH、FSH水平變化比較術前三組患者E2、LH、FSH水平相當,P>0.05,術后1個月,三組患者E2水平均下降,陰道手術組水平最低,腹腔鏡手術組水平次之,開腹手術組最高,患者LH、FSH水平升高,陰道手術組水平>腹腔鏡手術組>開腹手術組,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個月E2、LH、FSH水平比較()
表3 三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1個月E2、LH、FSH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時間 E2(IU/L) LH(IU/L) FSH(IU/L)開腹手術組 26 手術前 81.19±7.22 9.20±2.14 6.20±1.25手術1個月后 79.44±5.16 10.00±5.11 7.08±2.16腹腔鏡手術組 27 手術前 81.33±7.15 9.14±2.38 6.15±1.28手術1個月后 75.53±4.01 10.45±4.02 7.60±2.28陰道手術組 27 手術前 81.24±7.34 9.11±2.56 6.13±1.30手術1個月后 70.34±6.23 13.45±3.01 8.77±2.01
子宮肌瘤為臨床常見良性子宮平滑肌腫瘤,該病近年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發(fā)病機制與單克隆基因相關,目前臨床多以藥物及手術治療,臨床主要以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方法較多,子宮肌瘤剝除術較為常用,包括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等手術方法,不同手術對患者影響不同,值得臨床深入探究[6-7]。
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學在臨床的推廣,腹腔鏡手術及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漸漸普及,后兩種手術方法大大減少患者創(chuàng)傷,且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小[8]。腹腔鏡手術建立在腹腔鏡發(fā)展基礎上,主要靠電凝鉗牽拉,牽拉過程中刺激較大,存在一定損傷,而經(jīng)陰道手術不用腹部打孔,減少了手術時間,避免了患者體表制造傷口,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本次數(shù)據(jù)顯示,陰道手術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其余兩組,而腹腔鏡手術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開腹手術組患者,P<0.05,提示三種手術方法中,經(jīng)陰道手術效果更佳,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患者恢復更快;術前,三組IL-6、TNF-α水平相當,術后1d,各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上升,開腹手術組水平>腹腔鏡手術組水平>陰道手術組,P<0.05,提示子宮肌瘤三種手術方法中,經(jīng)陰道手術后患者IL-6、TNF-α水平更低,患者術后炎癥反應更弱,患者創(chuàng)傷更?。恍g前三組患者E2、LH、FSH水平相當,P>0.05,術后1個月,三組患者E2水平均下降,陰道手術組水平最低,腹腔鏡手術組水平次之,開腹手術組最高,患者LH、FSH水平升高,陰道手術組水平>腹腔鏡手術組>開腹手術組,P<0.05,提示經(jīng)陰道手術后患者性激素水平維持更佳,恢復更快。陳茵,汪莉,劉金霞,葉麗君,高纓,陳煒青等[9-10]研究指出,探究子宮肌瘤患者不同手術方法價值具有重要臨床意義,選擇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恢復快的手術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患者滿意率等,值得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剝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經(jīng)陰道手術效果佳,手術創(chuàng)傷小,對患者影響小,術后恢復快,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