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這是我第三遍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仍覺不過癮。
他跌宕起伏的六十五年,他憂患疊加的命運,他才華橫溢、曠達積極的一生,林語堂一點點地推至讀者眼前。他被誣陷,被攻擊,被貶謫,被流放,卻從未想過去傷害任何一個人。他一輩子竭力所做的,皆是好事。
蘇東坡(字子瞻)才華灼灼,被贊譽為“文曲星”下凡。大文豪歐陽修讀了他寫的文章后,發(fā)出“喜極而汗下”的感慨,并對身邊人說:“我將退避此人,為其讓路,三十年后,沒有人知道歐陽修了,都只知道蘇子瞻?!?/p>
蘇東坡45歲時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位卑職微,連簽字權(quán)都沒有。但他把在黃州的四年,活成了美好的時光。當時他生活清苦,收入微薄。為不使家中出現(xiàn)斷炊之慮,每月領到俸祿,他必將其分為30份,每份150錢,懸在屋梁上,這150錢,剛好夠一日家用,出門時,從梁上取一串下來,再多就不能拿了。為了活下去,他主動改善艱難的環(huán)境,脫下長衫,換一身短打,像農(nóng)夫一樣開荒種地。他似乎并不在意此間的辛勞,反倒有種自足的樂趣。他甚至還夢想著,即使在此終老,也不失為一種好結(jié)局。
蘇東坡還勤于政務,無論自己職務大小,都盡心盡力。蘇東坡主政徐州不足半年,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黃河決口。面對滔滔洪水,他指揮民眾筑堤護城。洪水退后,為永免徐州百姓于水難,他興建黃樓,以克洪水。他到杭州任太守,因水道長期沒有疏導,淤塞過半,西湖水位急劇下降,他當即率眾挖出淤泥,集成長堤,以便行人通過,這就是后世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被遠貶惠州時,體會到當?shù)剞r(nóng)民彎腰插秧的辛苦,為解民憂,他苦心研究,發(fā)明了一種叫秧馬的工具。他所做的一切,并不為聲名,他最初的本心,只不過想幫老百姓解決難題。
他并不只會寫詩,會做事,還懂得享受。他的閑情,不受境遇限制,不依仗外力支撐。早在九百多年前,他就發(fā)現(xiàn)了人生幸福的真諦: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聽之為聲,目視之為色,僅為閑者得而。元豐六年與好友張懷民在呈天寺夜游,他見那庭下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投影似水中藻荇交錯,隧感嘆道:“哪里的夜晚沒有月亮,哪里沒有竹林松柏呢,只是沒有人有閑心而已?!狈泊朔N種皆可說明,他已經(jīng)將快樂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他已深深了解,外物種種皆不能制約心靈的享受。
他的一生,從不曾因得失的多少,從不曾因境遇的順逆,而失去過自我和快樂。林語堂在書的最后這樣寫道:“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yè)、人品,與生而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tài)。”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