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飛
鄭人買鞋,為什么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一個大問號,從春秋時代一直懸到當今社會,掛了近三千年。原因何在?都怪韓非子吝嗇筆墨,丟掉了鄭人買履的一段精彩情節(jié),現(xiàn)予補之。
那鄭人回家取了尺碼,再來到市場上時,集市已散,賣鞋人不知去向。鄭人在鞋攤處,疲憊地踱來踱去,悵然嘆息著,不住地叨念:“哎,白跑了兩趟,累死了,累死了……”
一位趕集的人向他問了因由后,覺得蹊蹺可笑,就打趣地說:“你這個怪人,何必要這么看重尺碼呢?”
鄭人從口袋里鄭重其事地掏出尺碼,遞給那個趕集的人,說:“你看,這尺碼上有家長的親筆批示呀!”
趕集人接過尺碼展開一看,是個指把寬的舊布條,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同意按此尺碼選購鞋子一雙。家長親筆?!聊辍猎隆寥??!?/p>
趕集的人捏著舊布條,不屑地抖抖,說:“什么鬼尺碼,還不是照你的腳量下來的,用腳試不比用尺碼量更好嗎?”
鄭人惶恐地連連擺手,謹小慎微地說:“哪能用腳試呀,家長可沒有在我的腳上寫批示哇?”
趕集的人又好氣又好笑,把白布條朝地上一扔,說:“蠢貨,沒出息到極點了!”
鄭人毫不介意,笑容可掬地望著趕集的人的背影,自言自語道:“我蠢?我沒出息?哼,我看,你這個趕集的人才是糊涂蟲……”
古代成語故事《疑人偷斧》中,那個懷疑鄰居小孩偷他斧頭的農(nóng)夫姓趙,名裔。兩天后,趙裔在山里找到了斧頭。他想起來了,是自己打柴時忘記帶回家的。
于是,趙裔很后悔,不停地責罵自己:“我真混,怎么平白無故地胡亂懷疑鄰居的孩子偷斧頭呢,實在是冤枉了好人。昨天,我還到處敗壞人家的名聲呢,我真該死!”
后來,鄰居知道了趙裔誣陷自己孩子的事情,便找到門上質(zhì)問:“老鄰居,我的孩子根本就沒有看見你的斧頭是什么樣子的,你怎么可以隨便污人清白呢?”
農(nóng)夫卻把腳一跺,指著鄰居的腦門吼道:“斧頭就是你家孩子偷的!昨天我還親眼看見你家孩子用我斧頭砍柴的呢,你趕快把斧頭還給我!”
兩個人惡語相加,大吵大鬧一通,從此成了冤家。
事后,趙裔的妻子責怪老公說:“斧頭已經(jīng)找到了,你怎么還賴人家偷斧頭?”
趙裔詭詐得意地笑笑,訓導妻子說:“我已經(jīng)說過他偷了,怎好改口呢?改口,就是認錯,認錯那可是丟人的事情啊!你務必記住咱趙家祖?zhèn)鞯募绎L,醉死不認賬,誣人誣到底。惟有這樣,才能永葆咱老趙家的臉面世代有光?!?/p>
丑女東施一心想讓別人夸獎她美麗,結果鬧出了一個“東施效顰”的笑話。之后,她仍不甘心,又琢磨出了一個更加離奇的把戲。
東施出重金買下了西施家隔壁的宅院,搬過來與西施為鄰。每逢西施出門,東施便緊跟同行。她想,人們在贊美西施的同時,一定也會夸她漂亮。
有一天,東施與西施緊挨著在街上并肩而行,趕街的人們紛紛指著東施嘲笑:“啊呀呀,這個丑八怪與西施走在一起更加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