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穎,王艷秋,張 燁,金岳龍,汪全海
(皖南醫(yī)學院 1.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教研室;2.基礎醫(y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2)
肥胖是由過度營養(yǎng)、體力活動少、行為偏差等引起的全身脂肪組織普遍過度增生的慢性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嚴重威脅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兒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續(xù)至成人期[1-2],并影響到其社會適應、人際交往、乃至就業(yè)等,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肥胖兒童青少年成人后肥胖的風險比正常體重兒童青少年高5倍[3]。肥胖的危害在三個方面已得到證實:①成年后持續(xù)肥胖;②疾病風險增加,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和癌癥等[4];③死亡率增加和過早死亡[5-6]。國內外研究均表明,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2014年一項關于綿陽市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調查發(fā)現,超重檢出率為14.24%,肥胖檢出率為6.31%[7];2017年,我國一項選取了120 275名兒童青少年的調查發(fā)現,超重檢出率為12.2%,肥胖檢出率為7.1%[8];2018年,印度某調查發(fā)現,印度兒童青少年超重檢出率為22.1%,肥胖檢出率為4.1%[9]?;诖?,本研究對蕪湖市某中學1 295名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并分析其超重和肥胖的影響因素,為相關部門制定相應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1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蕪湖市某中學1 295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670名(51.74%),女生625名(48.26%),平均年齡(13.12±0.97)歲。
1.2調查內容主要包括:(1)基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年級、父母學歷、是否獨生子女等。(2)生活方式:進食早餐情況、高熱量飲食、吸煙、飲酒、體力活動等。(3)總體健康狀況量表(GHQ-28):該量表共28個條目,總分≥5分為陽性,分數越高,表示被試者近來的心理健康表現較前幾個星期差。GHQ-28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依次為0.872、0.767、0.667、0.756、0.700,信度和效度較好[10]。(4)體格指標:身高、體重。采用體質指數(BMI)來定義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標準,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超重和肥胖的診斷標準采用百分位數法[11]。
1.3質量控制本次調查前統(tǒng)一規(guī)范培訓調查員,在知情同意前提下由學生自主填寫問卷。問卷現場收回時,對問卷數據進行核查,以便及時補充或剔除。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 3.0軟件雙軌錄入數據,數據經核對、邏輯糾錯無誤后,用SPSS 18.0軟件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等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本次調查超重的檢出率是9.7%,肥胖的檢出率是5.1%,其中男、女生超重的檢出率分別是9.7%和9.6%,男、女生肥胖的檢出率分別是4.8%和5.4%。
2.2單因素分析以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為因變量,以性別、年級、吸煙、飲酒、吃早餐、GHQ評價、獨生子女、體力活動、高熱量飲食、父親學歷、母親學歷等11個可能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獨生子女、母親學歷是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響因素(P<0.05),而與其他變量無關(P>0.05)。見表1。
表1 超重和肥胖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續(xù)表1 超重和肥胖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P<0.1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結果顯示,獨生子女(OR=1.975,95%CI: 1.243~3.138)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母親學歷大專及以上(OR=0.525,95%CI: 0.301~0.914)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見表2。
表2 超重和肥胖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正在增加,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2-13],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描述為“不斷升級的全球流行病”[14]。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一種多系統(tǒng)疾病,具有潛在的破壞性后果,它的發(fā)展對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健康均產生負面影響。本次研究超重的檢出率是9.7%,肥胖的檢出率是5.1%,與仇君等[15]的調查結果相似,而高于楊志鋒等[16]的研究結果,低于楊萬齡等[17]的調查結果。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所選調查對象的樣本含量、成長環(huán)境以及飲食習慣不完全一致等有關。Mohammad等[18]研究指出,2~19歲的美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別為31.9%和11.3%,遠遠高于本研究結果,原因可能是經濟發(fā)展水平及生活方式不同。此次調查發(fā)現男、女生之間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朱莉[19]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與所選研究對象的年齡跨度、樣本含量不同有關。
本次調查發(fā)現,獨生子女是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因素,這與石倩等[20]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與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溺愛、過度喂養(yǎng)有關。母親學歷大專及以上是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保護因素,與陸青云等[21]的結論相一致,原因可能是母親學歷高的家庭往往膳食結構較均衡合理。國外研究發(fā)現,母親學歷低的低收入家庭,兒童青少年看電視時間明顯長于學歷高的高收入家庭[22],“屏幕時間”延長會減少運動時間,大量的高能量食物攝入和少量的運動造成了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另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因素以及吃早餐次數、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飲酒和吸煙等生活方式與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之間沒有關聯,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點:(1)兒童青少年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期極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23],而研究對象均來自蕪湖市區(qū),父母、老師對其心理健康關注度高,能及時疏解心理需求,減少因心理壓力過大而暴飲暴食的發(fā)生。(2)初中生的飲食多受學校和家庭制約,差異不會太大。(3)兒童青少年天性活潑好動,有意識的體力活動和無意識的體力活動之間不會有明顯差異。(4)研究對象均為初中生,吸煙飲酒人數相對較少,時間較短,短時間內不會對超重和肥胖產生明顯影響,有待于進一步調查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應該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力求不同層次上進行多方面的綜合干預,進而有效減少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