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
人都炸得七零八落了,家人卻還能喜笑顏開,如此“腦洞大開”的《拆彈磚家》廣告,讓人不禁脊背發(fā)涼。當然,如果說涉嫌暴力冷血還僅僅是見仁見智的美學分析,那么,廣告主角的選擇和劇情的安排,難免會讓人生發(fā)主創(chuàng)者對拆彈戰(zhàn)士等特殊群體不友善的聯(lián)想。正因如此,這則奇葩廣告一出,馬上引得江蘇網(wǎng)警官微以及網(wǎng)友的齊聲譴責與抗議。
拼創(chuàng)意、秀智商,廣告界的江湖也是不太好混的。不過,作為承載企業(yè)社會責任和文化價值取向的品牌廣告,不管如何甩鍋卸責,恐怕都難以撇清與之千絲萬縷的正向關聯(lián)。《拆彈磚家》廣告大概也是想走喜劇樣式之路的,遵循荒誕無稽的矛盾效果,意圖在戲劇化的場景中強化品牌認知。不過,它大概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一是深諳“藝術高于生活”,卻忘了“藝術源自生活”。爆炸的場景、殘缺的肢體、違和的劇情,既悖逆人倫之常,更淡漠了基本人性。它以災難片的形式對生活邏輯進行冷嘲熱諷,終于如期把自己卷進了輿情的災難之中。
更值得說道的,是讓網(wǎng)友集體炸毛的“角色敏感”問題?!安饛棿u家”一詞在當下的語境中,難免會讓民眾聯(lián)想起拆彈戰(zhàn)士、戰(zhàn)爭英烈等,他們粉身碎骨,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成全的是浩蕩的文明與進步——那么,無論哪種流派的文化,恐怕都應對他們有所尊崇、有所敬畏。這種起碼的價值認同,往大處說是家國情懷,往小處看是常情常理,是千百年來的正義之“諱”。就像對于筷子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英烈這樣的民族脊梁,縱使有些敏感、有些聯(lián)想,也好過數(shù)典忘祖,好過飲水不思源。
當然,《拆彈磚家》這樣的廣告之所以成為過街之鼠,離不開兩個基本語境:
一是更深厚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有人將中國網(wǎng)民對國外丑化中國廣告的反應,惡意曲解成敏感和自卑,好像別人罵他八輩祖宗都要巋然自若才是“真男兒”,這種底線敏感與紅線警覺都沒有的所謂自信,不過是文化上的“裝大款”。真正的自信,起碼應當是愛憎分明真性情。對《拆彈磚家》這樣的廣告都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么是無知無畏,要么是別有用心。
二是更到位的英烈保護與情懷傳承。這些年來,在“暴走漫畫侮辱董存瑞被封”等事件里,公眾看到了以法律利器狠剎“戲說英烈”等歪風的信念與決心?!疤一t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闭驗橛⑿叟c正氣站在了社會核心價值的高位,每個人的心里才會生發(fā)出信仰的種子。而一旦面對《拆彈磚家》等廣告的挑釁,自動生成價值免疫反應也就合情合理。
《拆彈磚家》這則非主流廣告活生生把自己給玩“炸”了。這也再次給那些喜歡在熱點公共事件上蹭流量、博眼球的“速朽型”抖機靈廣告提了個醒:內心無戒律、腦內無靈魂的創(chuàng)意,如果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摘自“中國青年網(wǎng)”
點 評
《拆彈磚家》廣告何以把自己玩“炸”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本文作者開始了追本溯源的過程。文章首先指出《拆彈磚家》廣告在拼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犯了兩個致命錯誤:忘記了“藝術源自生活”以及廣告中的角色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拆彈戰(zhàn)士、戰(zhàn)爭英烈。如此剖析可謂一針見血、直擊要害。而更令人稱道的是,在分析完內因之后,作者又開始尋找《拆彈磚家》把自己玩“炸”了的外因,并最終得出結論,是更深厚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更到位的英烈保護與情懷傳承讓《拆彈磚家》成了過街之鼠。能如此全面、深刻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自然能成就見解獨到、觀點令人信服的時評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