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啟智
非遺歷經(jīng)時光長久延續(xù),不由讓人產(chǎn)生“衰老”“消失”等晦暗的聯(lián)想。然而,非遺紀錄片不該是苦情劇,《朱泥壺里滋味長》導演江靜舒這么認為?!惰残交稹烦銎啡巳A凌磊也說:“如果你把非遺表現(xiàn)得很困難又不美,那就沒人愿意學,而且會讓人有疑問,既然那么慘,為什么還要一生擇一事?但當你看到匠人們的內(nèi)心很富足,作品很美好,你自然就會認同他們的選擇,覺得這件事值得?!?/p>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陳列物件多半其貌不揚,外觀也沒有煜煜光彩,然而它所蘊含久遠深厚的民俗風物特征,穿越層巒疊嶂的年華風煙,歷經(jīng)大浪淘沙與吹盡狂沙始見金的歲月洗禮,無不折射濃郁的文化積淀。非遺作品基于這種特殊的內(nèi)在因素引人遐想。投身非遺傳承的匠人們,大多數(shù)具有單純理想主義乃至一定意義上的殉道精神。他們因為志趣在此,分明是苦差事卻能甘之如飴,內(nèi)心富足和安定只是當事者的獨特感受。非遺紀錄片通過影視藝術形式表現(xiàn)非遺場景、畫面與故事,在還原真實之外,它與其他影視重疊交匯的地方是藝術再現(xiàn)。這種藝術再現(xiàn)既有合乎時宜的剪輯取舍,也有適度加工的拔高與美化。一言以蔽之,非遺紀錄片不必唱苦情戲確有現(xiàn)實基礎和情感依據(jù),它理所當然可以拍攝得很溫馨很美好。
非遺紀錄片跳出苦情劇套路,以“正能量”手法展開敘事,讓場景故事呈現(xiàn)輕松愉悅氛圍,有助于鼓舞士氣,增進非遺工作者以及社會推進非遺發(fā)展的信心,不但使非遺工作者意志彌堅,還會吸引更多非遺愛好者加入到非遺保護與傳承行列。不過,我們應該意識到,非遺紀錄片固然不該是渲染不堪的苦情劇,但也不該是只有歡愉沒有煩惱的輕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