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軒。這一組建筑群和前山大不相同,特征是樹木比較多,地方比較僻靜。建筑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霽清軒)兩種長處。
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繞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筑。諧趣園占地面積不大,房子也因此稍顯擁擠,但是荷花池子里,夏天,當荷花盛開時,真是又香又好看。喜歡雀鳥的,這里四圍樹林子里經常有極好聽的黃鳥歌聲。啄木鳥聲音也數這個地區(qū)最多。六月天,雨后放晴時,樹林間的鳥雀歡呼飛鳴。背風向陽處,長年有竹子生長。由后湖引來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墜五公尺,因此做成了小瀑布。夏天水發(fā)時,水聲嘩嘩,對于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顯然都是新的。
霽清軒地位已接近園中后圍墻,建筑構造極其別致,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當風的軒,一株盤旋而上的老松樹,一個孤立的亭子,以及橫貫院中的一道小溪流。讀過《紅樓夢》的人,如偶然到了這個地方,會聯想起當年書中女尼妙玉的住處。還有史湘云醉眠芍藥茵的故事,也可能會在霽清軒大門前邊一點發(fā)生。這個建筑照全部結構說來,是比《紅樓夢》創(chuàng)作時代略早一點。有人到過諧趣園許多次,還不知道面前霽清軒的位置,可知這個建筑的布置成功處。由諧趣園宮門直向上山路走,不多遠是樂農軒,雖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卻長得極好。杏花、丁香、梨花都很好。
景福閣位置在半山上,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大建筑,四面窗子透亮,繞屋平臺廊子都極朗敞。遇著好機會,我們可能會在這里看到一些面孔熟悉的著名文藝工作者、電影、歌劇、話劇、名演員……他們也許正在這里和國際友人舉行游園聯歡會,在那里唱歌跳舞。
(選自《世界少年文學經典文庫:沈從文作品精選》,有改動,題目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