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而言,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教學進度,導致在教學模式上存在著單一化的問題,對最終的教學成效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也應規(guī)避這一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多元的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的持續(xù)開展保駕護航。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多元模式;探究
一、 前言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也隨之增高,信息素養(yǎng)成為現(xiàn)代公民所必備的一個因素。但是,在以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成效卻差強人意,主要就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化對此方面的認知,不斷地增強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和多元化,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助力。
二、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實踐意義
小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致力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是非常必要的,將發(fā)揮著重大的實踐價值,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擁有良好心態(tài)。小學生的心理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小學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除了要為其講解一些知識、技能外,也應為其灌輸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其良好道德觀的形成。而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多元模式的構建,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使其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這對于學生本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效用。
其次,能促進師生、生生交流。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模式比較枯燥、乏味,使得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都處在較為緊繃的狀態(tài)中,很難運轉思維,保障學習任務的達成。而在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之后,就可以使這一現(xiàn)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得課堂氛圍變得相對輕松自如等,使得學生暢所欲言,不僅能拉近師生距離,也能加強師生、生生間的合作、交流等,促使有效教學的真正實現(xiàn)。
三、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實踐對策
(一) 引入小組合作,提高自我素養(yǎng)
在現(xiàn)今社會當中,合作意識已經(jīng)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是一個人在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時機,將小組合作引入進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等,使得教學模式也得到相應的豐富及創(chuàng)新。
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整體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小組的劃分,使得學生整體形成各個小組。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一些難點、問題,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探討、交流的方式予以解決,實現(xiàn)問題和收獲的共享等,這樣可以進一步地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及學習能力。
(二) 貼合生活實際,拓展教學內(nèi)容
人們常常說,藝術來源自生活,而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間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多元教學模式的導向下,小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將生活化教學引入進來,促使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等,使得教學的開展與實際生活相貼合,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使其收獲更多。
例如,在講解“PPT的制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學生生活中的素材,這樣既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也能保障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PPT的創(chuàng)作,可以給予學生適當?shù)目臻g,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照片融入進來作為素材,這樣學生的制作成果就會獨具特色,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 實行任務驅動,保障教學開展
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為了增強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也可以將任務驅動法這一新型的教學方法引入進來,就是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等,保障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并使其在學習后產(chǎn)生較強的體驗感、愉悅感等,深化其的學習趣味,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Excel的相關操作時,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如下的任務,讓學生以自己家每月的支出、支出當中的娛樂支出、食品支出、其他支出等作為主題,制作成一個表格,可以對自家的收入、支出情況進行一個了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里的收入和支出,也能加強其對Excel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操作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能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利用此方法解決相關問題等,這對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
(四) 建立評價機制,樹立學習自信
當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其周邊的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一些頻繁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在學習一些知識和操作技能時就會非???、一些不常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進度就會非常緩慢。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也應充分地考慮到這一因素,促使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得到增強。
例如,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只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端正的,教師的評價都應該是正面、充滿激勵性的,并要將評價的側重點適當?shù)姆胖迷趯W生的學習過程上,促使評價機制的構建,使得學生樹立更強的自信心,使得多元教學模式得到真正的構建。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在教學中是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tǒng)單一、陳舊的思想,積極地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等,力求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效用最大地展現(xiàn)出來,保障新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顧賢祖,徐紅玉.淺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68.
[2]于淑芬.淺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中卓越課堂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9(6):168.
[3]張旻.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參與式教學的融合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課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2):104-105.
作者簡介:
羅永旭,四川省資陽市,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吳仲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