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在圍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各類原因中胎兒宮內缺氧占比較大, 因胎兒缺氧, 胎兒往往會出現(xiàn)后遺癥, 如損害神經系統(tǒng), 不利于胎兒成長和健康。因此, 孕前檢查時, 需用超聲檢測胎兒大腦中動脈指標, 以便及時干預,確保胎兒正常生長發(fā)育[1]。同時, 也有研究證實, 彩色多普勒超聲監(jiān)測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指標可預測胎兒宮內缺氧癥狀。為此, 本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監(jiān)測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指標在胎兒宮內缺氧預測中的價值, 現(xiàn)報告如下。
選 取 本 院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46 例胎兒宮內缺氧孕婦作為研究組, 納入標準:①孕婦均接受B 超等檢查確診滿足胎兒宮內缺氧判定標準;②孕婦均自愿接受此次診治干預方案;③孕婦均為單胎妊娠。排除標準:①雙胎或多胎妊娠孕婦;②精神、智力障礙孕婦;③已發(fā)生妊娠并發(fā)癥孕婦, 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④中途脫落研究孕婦。年齡21~37 歲, 平均年齡(26.5±3.5)歲;孕周28~42 周, 平均孕周(35±7)周。另選取同期45 例胎兒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 年齡20~38 歲, 平均年齡(26.8±3.8)歲;孕周28~41 周, 平均孕周(36±8)周。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后批準后實施。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年齡(歲) 平均孕周(周)研究組 46 26.5±3.5a 35±7a對照組 45 26.8±3.8 36±8 t 0.3919 0.6350 P >0.05 >0.05
兩組孕婦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 采用西門子G60S 彩超進行檢測, 控制探頭頻率為2~4 MHz, 控制血流角與聲速為60°, 取樣容積2 mm, 孕婦產檢后, 采用雙頂徑監(jiān)測平面, 確保胎兒大腦中動脈橫切面圖像清晰, 緩慢將探頭移動到顱底, 并尋找蝶骨大翼, 觀察其動脈彩色血流,并做大腦中動脈取樣。監(jiān)測并比較兩組胎兒PI、S/D、RI。研究方案由本院影像科經驗豐富的2 名工作人員負責, 若發(fā)生意見分歧, 則商討確定。
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PI、S/D 分別為(1.78±0.12)、(4.57±0.42), 高于對照組的(1.55±0.13)、(3.88±0.25), RI(0.62±0.13)低于對照組的(0.80±0.1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大腦中動脈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孕婦大腦中動脈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PI S/D RI研究組 46 1.78±0.12a 4.57±0.42a 0.62±0.13a對照組 45 1.55±0.13 3.88±0.25 0.80±0.15 t 8.7726 9.4964 6.1214 P 0.0000 0.0000 0.0000
胎兒在子宮中因缺氧會引發(fā)多種疾病, 包含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等, 且胎兒宮內缺氧多發(fā)生在孕晚期階段。即使部分胎兒幸免, 但也因長時間宮腔缺氧損害腦組織, 出現(xiàn)智力發(fā)育異常。
近年來, 大量研究表明[2], 胎兒宮內缺氧會導致新生兒成年后的多種慢性疾病, 如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因此, 早期準確判定胎兒宮內缺氧,對此后臨床干預相當重要。現(xiàn)診斷胎兒宮內缺氧暫無金標準,多采用綜合判斷。以往監(jiān)測胎兒宮內缺氧癥狀主要從胎動變化、胎心異常、生長停滯等方面進行觀察, 但以上方法均具有一定缺陷, 如胎動改變需在妊娠18~20 周時孕婦才可感知到胎兒胎動, 且胎動存在個體差異。如缺氧早期階段, 胎兒心率和胎動頻率均增高。但缺氧晚期階段, 其心率和胎動次數(shù)會明顯降低, 甚至胎死宮內, 給予超聲也只可根據(jù)臍帶纏繞程度、羊水是否渾濁、胎盤成熟度、羊水量等判定是否發(fā)生缺氧, 用此類方法進行判定存在較強的主觀性, 為此, 尋找更為有效的監(jiān)測方式則具有必要性。
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阻力降低僅可反應出其腦組織血流變化, 但無法通過評估此條動脈血流狀況, 反應全身血流分布狀況。部分學者稱, 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RI 值/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UA-RI)更可準確的反映其體中血流分布狀況。而孕晚期時, 胎兒腦組織血流變化則可能為普遍性存在的適應性變化, 此變化會加大胎兒其耐氧性降低, 進而加大故宮內窘迫發(fā)生危險性。部分妊娠正常的胎兒也可能存在潛在性缺氧狀況, 產婦臨產時因宮縮會影響到胎盤灌注, 宮內環(huán)境出現(xiàn)一定改變, 導致胎兒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 而胎兒腦組織中動脈血流阻力降低是胎兒宮內缺氧的早期表現(xiàn)之一, 此類缺氧癥狀持續(xù)會改變胎兒心率, 進而發(fā)生胎兒宮內窘迫。
胎兒大腦半球主要供血血管則為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監(jiān)測此指標可反應其腦部動態(tài)血液循環(huán)狀況。RI、PI、S/D值為監(jiān)測胎兒腦部血液循環(huán)的阻力指標, 此指標與血管管徑為負性關系, 腦部循環(huán)阻力有正性關系, 根據(jù)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指標可評估血管管徑、循環(huán)阻力改變狀況, 明確血流量[3]。正常狀況下, 孕婦孕周時間逐步增加, 胎兒腦組織逐步發(fā)展至成熟, 氧需求量加大。因妊娠時間逐步增加, 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阻力指標逐步降低。合并胎兒生長受限(FGR)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時, 阻力指標改變則與臍動脈有反性關系, 降低代償性, 增加流量, 且血流量可得到重新分配, 確保腦血流供給正常, 臨床將其稱“腦保護效應”或“血液再分布”[4,5]。
本文選取46 例宮內缺氧胎兒和45 例正常胎兒進行研究, 結果表明, 胎兒宮內缺氧時, 大腦中動脈血流PI、S/D 指標均有增高, 提示腦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已發(fā)展為評估胎兒宮內缺氧的核心標準之一。且有研究報告指出[6,7], 大腦中動脈血流RI<0.6、PI<1.6、S/D<4 時為宮內缺氧的預測臨界值, 若低于此值則表明嚴重缺氧, 需及時處理。但有關此報告是否明確指出孕周時間, 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中研究組RI 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有關此點, 在大樣本量等條件支持下可重點討論。
臍動脈為胎盤與胎兒之間循環(huán)的主要血管通道, 與普通動脈血流一致, 易受血管終末阻力和心臟收縮力影響。若血管終末期阻力大, 緩慢降低舒張期血流[8], 甚至轉變?yōu)樨撔匝?。血流動力學變化可評估母體、胎兒、胎盤等生理病理狀況。正常狀況下, 子宮胎盤床血液循環(huán)為低阻高速的狀態(tài), 隨著妊娠時間增加, 絨毛間隙加大, 增加局部血流量[9-11]。一旦發(fā)生某類疾病, 胎盤絨毛血管出現(xiàn)水腫、痙攣等癥狀, 會縮小血管腔, 不斷加大胎盤循環(huán)阻力,減少舒張末期臍動脈血流量, 增加臍動脈各血流阻力, 阻力指標S/D 上升。但本研究因樣本量均局限, 未探討到胎兒宮內缺氧與臍動脈血流指標之間的關系, 若條件成熟則可將此點作為重點探討內容。
綜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聲監(jiān)測大腦中動脈血流指標可預測胎兒宮內缺氧癥狀, 以便為臨床制定診療計劃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