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開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對于剛出生的新生兒, 一般均需進行采血進行常規(guī)的疾病篩查[1], 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并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新生兒的血管不明顯, 給護理工作者采血時帶來很大的難度[2], 常規(guī)的股靜脈穿刺采血盡管能夠采集到較多的血液, 但是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3], 股靜脈穿刺采血需多次穿刺, 一次采血率非常低, 因此對新生兒的創(chuàng)傷大。為提升本院新生兒的一次采血成功率, 探究新生兒護理中應用外周動脈采血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10~12 月出生的102 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采血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1 例。對照組新生兒中, 男26 例, 女25 例;日齡3~29 d,平均日齡(12.3±7.3)d。觀察組新生兒中, 男25 例, 女26 例;日齡3~28 d, 平均日齡(12.1±7.1)d。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新生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于本院進行接生的新生兒, 日齡<30 d;②在納入研究前1 周未進行過其他干預。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足, 如免疫缺陷、肝腎嚴重損害新生兒;②依從性差的新生兒;③父母有既往精神病史的新生兒。退出標準:研究過程出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不能繼續(xù)參與研究者。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日齡(d)男 女觀察組 51 25 26 12.1±7.1對照組 51 26 25 12.3±7.3 χ2/t 0.0392 0.1403 P >0.05 >0.05
兩組新生兒護理中均需進行采血, 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采血, 觀察組采用外周動脈采血, 所有新生兒采血均由同組護士進行操作,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對照組
①調(diào)整所有新生兒為仰臥體位, 將其臀部抬高, 為防止在采血過程中新生兒排尿, 會陰部用尿布包??;②讓新生兒家屬進行配合, 采取一定約束, 避免采血過程中新生兒掙扎晃動;③將側(cè)髖向外擴展50°左右, 并將新生兒的膝蓋進行適當彎曲;④在恥骨結(jié)節(jié)與髂前上棘的中點搏動處進行穿刺, 結(jié)束后采用無菌棉進行按壓止血。
1. 2. 2 觀察組
①調(diào)整所有新生兒為仰臥體位, 將其雙手向前伸直, 用手托住新生兒手肘關節(jié);②使用自動采血針頭進行操作, 穿刺采血前, 用手繃緊新生兒前臂, 用另一只手觸及新生兒的肱動脈, 并做好標記;③選好穿刺點后, 進行嚴格的無菌處理, 以30°左右進針, 當血量取夠時, 將針拔出;④結(jié)束后采用無菌棉進行按壓止血。
①比較兩組新生兒的一次采血成功情況。②比較兩組新生兒的采血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包括血腫、瘀斑、溶血等[4]。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新生兒無一例退出研究。觀察組新生兒一次采血成功率為96.0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一次采血成功情況比較[n(%)]
觀察組新生兒采血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8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5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的采血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n(%)]
新生兒采血進行常規(guī)檢查是臨床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5], 由于新生兒的血管不充盈, 且新生兒耐受性差, 易感因素多, 因此給臨床上的采血帶來很大的困難。以往臨床最常使用的采血方法為股靜脈穿刺采血, 但股靜脈穿刺采血無法保證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6-8], 因此會給新生兒帶來較大的痛苦。同時, 由于新生兒機體免疫機能低下, 股靜脈若多次穿刺不當容易造成新生兒發(fā)生感染等不良事件, 并容易導致醫(yī)療糾紛[9,10]。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外周動脈采血是目前較為有效的一種采血方式, 與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采血不同的是該方法改變了采血部位, 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提升一次采血的成功率, 并大大提升了采血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對比了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采血與外周靜脈采血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一次采血成功率為96.0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采血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8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5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新生兒護理中應用外周動脈采血較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采血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 新生兒護理中應用外周動脈采血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顯著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并降低采血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應該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