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文言文教學,既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也是為小學生打文言文基礎的重要工作。文言文在含蓄凝練,情境深遠,思想豐富等特點上具有現(xiàn)代白話文難以比擬的優(yōu)點,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開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希望對小學語文文言文開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4-0087-01
引言
文言文作為初中階段才會涉及的內(nèi)容,在小學階段開展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在做好充分思想準備的同時,以興趣激發(fā)為導向,以文化提升為媒介,以情感認知為手段,不斷實踐和總結(jié),借助于文言文教學,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做出切實的努力。
1.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理念不當。
文言文教學的開展,以人為本是關鍵。小學生對現(xiàn)代白話文的認識和了解尚不足,學習興趣尚不夠,對陌生的文言文表達特點更是陌生。因此只有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思維中脫離出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歡樂生動的學習氛圍,才能有效推進文言文開展工作。但是當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對此缺乏認識,依然墨守成規(guī),僵化保守,非常不利于文言文教學的發(fā)展。
1.2教學方法不足。
文言文教學方法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師結(jié)合白話文內(nèi)容,從每一位學生不同的文化基礎,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出發(fā),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地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知識的講解,既不能心急,也要注重教學質(zhì)量。但是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從這些方面進行實踐,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依然處于迷茫狀態(tài)。
1.3教師素養(yǎng)不夠。
文言文的文化含量較大,歷史知識,文學典故,人物故事等,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修養(yǎng)才能駕輕就熟。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個人文化底蘊方面缺乏足夠的積淀,加之一些教師的責任感不足,對在小學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缺乏認同,也限制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推進。
2.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開展的主要對策
2.1注重興趣的提升。
對文化基礎不足的小學生開展文言文,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先導。尤其是對于低年段小學生來說,教師更要緊緊抓住興趣這一條主線,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帶領學生進入文言文的世界之中。比如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大禹)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一段文字在文言文中這樣描述的:“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三字一組的語言形式,充滿節(jié)奏和韻律,遠比白話文有情趣,有內(nèi)涵。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扮演說書人,帶領學生們大聲朗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讀出感覺。此外教師還可以把這段文言文編成歌曲,借助于音樂的力量再次提升文言文的節(jié)奏感和音律美,讓學生們一邊唱,一邊品,一邊讀,一邊寫。
2.2注重讀悟的結(jié)合。
當學生進入到中段語文學習之中,教師就應該從興趣導入到實效上來。文言文不僅要讀,還要悟。小學生的悟性很強,教師只要以此為依托,千方百計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求索意識,文言文開展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鷸蚌相爭》,“爭”是課文的主旨和字眼,因此如何讓學生感悟“爭”在這個寓言故事中的意義,就成為文言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課文中對“爭”的描述充滿童趣,讀來令人捧腹,而文言文則直抒胸臆:“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顯然,相比于白話文,文言文的語調(diào)更強,語氣更重,很好地彰顯了“爭”的氣勢,學生通過閱讀和品悟,對于文言文的文字魅力會產(chǎn)生向往。
2.3注重篇章的通達。
進入高年段的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時教師就要從基本的文言文訓練轉(zhuǎn)入篇章的講解了。比如《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通讀下來看,白話文幾乎是原文的直譯,因此只要學生熟讀了課文內(nèi)容,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在具體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把文言文和白話文對照來閱讀,學生每讀一個白話文段落,教師就要把原文展示出來,用記號筆把白話文和對應的文言文詞語標記出來,進行對比講解,通過這樣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段落的講解,最終學生對文言文的整篇概貌都有了理解。
3.結(jié)束語
文言文是祖國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是涵養(yǎng)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精神思想和道德情感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的啟迪和傳授,不但有利于學生語言修養(yǎng)的提升,對于培育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也有良好的作用,教師對此必須要有積極的認識,養(yǎng)成白話文和文言文對照教學的習慣,讓學生提前走進文言文世界。
參考文獻:
[1]阮瓊.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6,27(10):268-269.
[2]李衛(wèi)國.讓文言文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