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琴
摘 要 當歸病蟲害是影響當歸產量,質量的主要病害,長期以來在當歸產區(qū)普遍發(fā)生,尤其當歸麻口病一般發(fā)病率在50%以上,嚴重者可達100%,是受害組織皮層破壞,呈糠腐狀,商品價格底,藥用效能差,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究人員對其病源,分布范圍,侵染循環(huán)途徑,致病性測定,預防方法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篩選出了有效防治藥劑,其科研成果已大面積推廣應用,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中藥材生產有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因此當歸麻口病防治至今滯后,本試驗旨在采用高效低毒和生物農藥,篩選出有效防治藥劑和使用方法,為大面積示范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當歸;麻口?。辉囼?/p>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岷縣西寨鎮(zhèn)雪地河村,海拔2470米,年降雨量500.6mm,年均氣溫5.8℃,地勢屬半山區(qū),前茬作物黃芪育苗地,土壤深厚,肥沃,周圍環(huán)境無污染。
2 參試藥劑及產地
2.1 苦參堿:5%水劑,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廊坊農藥中試廠。
2.2 敵死蜱:10%顆粒劑,河南省沈丘縣農藥廠。
2.3 微泰康:抗重茬生物菌劑,有效活菌數>50億/克,中農大植物生態(tài)工程所。
3 處理及代號
W:表示微泰康:w1-1 5kg/畝;w1-2 6kg/畝;w1-3 7kg/畝。
D:表示敵死蜱DI-1 4kg/畝;DI-2 5kg/畝;DI-3 6kg/畝。
K: 表示苦參堿:KI-1 3kg/畝;KI-2 4kg/畝;KI-3 5kg/畝
4 麻口病分級標準
0級:全當歸無病斑
1級:占當歸全株的10%;
2級:占當歸全株的30%;
3級:占當歸全株的70%;
5 統計計算方法
病株率
A.病株率(%)=------×10
調查總植數
∑(各級病株數×各級代表數)
B.病情指(%)==--------------×100
調查總株數× 最高一級代表植
對照區(qū)病情指數一處理區(qū)病情指數
C.防治效果(%)=----------------×100
對照病區(qū)情指數
6 施肥整地
移栽前畝施生物有機肥160㎏,煮熟油菜籽16㎏,撒入地表犁耕整平,揀去石塊及雜物,覆膜備用。
7 田間設計
采用單因子隨機排列法,小區(qū)長4 m,寬2.5m,小區(qū)面積10㎡ ,小區(qū)距0.3m,走道0.4m,12處理,二次重復,共24000,四周設有保護行。
8 移栽
試驗用優(yōu)質種苗當歸1號,于2018年4月7日開始栽種,朱行距30×25cm,每畝約8000穴。移栽時對苗子進行分揀,去除大苗,弱苗,帶病苗。將各處理藥劑兌成毒土,每穴施16g,覆土,一次性防治。
9 收獲
于2018年10月23日開始至25日結束,記錄取樣植數,麻口病,根腐病株,稱重。
10 試驗結果
從統計數據來看,三種不同藥劑處理差異性較大,微泰康三個不同用量,防治麻口病效果較差,畝用量5kg產量達到410kg;毒死蜱三個不同用量麻口病防治率分別為54%.68%和61%。畝用量4kg產量達到349kg,其他兩個處理產量基本一致;苦參堿三個不同用量麻口病防治率分別是71%.84.5%和22.7%,畝產量分別為267kg.237kg和285kg.從麻口病防治效果和產量綜合分析,苦參堿畝產量3kg.4kg最佳。(詳見附表)
11 討論
當歸麻口病病源為當歸腐爛線蟲(D.destuctor)該病在地上部分癥狀不明顯,是一種土壤傳播病害,與健株很難區(qū)分。只有拔出根才能確認因此在防治方法上早期防治(栽種期),集中施藥為好,藥劑既對種苗有保護作用而且對土壤有殺蟲作用,生物農藥苦參堿防治顯著,無污染、無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