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嗜茶行為”與茶馬商貿

2019-08-23 05:37李貴平
看歷史 2019年8期
關鍵詞:酥油茶茶馬茶葉

李貴平

中國古代,被認為嗜茶如命的文人不少,宋代大詩人楊萬里要算一個。

楊萬里寫過一首《武陵春》詞,他在前面小序說:“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币颉邦l啜”而“中寒”還弄得瘦骨如柴,他仍不愿與茶一刀兩斷。楊萬里夜里也好飲茶,常常失眠,但他不責怪飲茶,在《不睡》詩里說:“夜永無眠非為茶,無風燈影自橫斜?!?/p>

不過,楊萬里的嗜茶說到底還是個人喜好。相比之下,西藏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居民,卻是從地理、氣候、生理和飲食習慣等深層次方面,實實在在離不開茶了。這,就是“嗜茶行為”。

在林芝桑朵家飲茶

2014年秋,我獨自去雅魯藏布大峽谷徒步采風,晚上就住在林芝派鎮(zhèn)索結村藏民桑朵家里。桑朵家地處峽谷荒野,但把自己的屋子拾掇得挺漂亮。房前屋后種著格?;?,房子由石塊壘成,里面的地板、樓梯、扶手、板墻都是木結構。

那天,我站在桑朵家二樓的陽臺眺望,遠方,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譽為“中國最美山峰”的南迦巴瓦峰,躲在云層里久久不露面,腳下的雅魯藏布江,攜帶一股從雪峰吹來的疾風肆意流淌,帶來寒意陣陣。再遠處,我看到一些藏民在崎嶇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他們有的全身匍匐在地,磕著等身長頭,一步一下前往心目中最為神圣的拉薩城。

桑朵早年畢業(yè)于西南民族大學,對成都比較熟悉,喜歡搖滾音樂和旅游,算是大峽谷人家的時尚一族。他畢業(yè)后回到故鄉(xiāng)派鎮(zhèn)干了幾年畜牧培訓,后來辭職做了農家樂的老板。

桑朵說,這里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燒開水的沸點很低,茶葉不易浸泡,只能熬煮。

桑朵的曾祖在林芝地區(qū)做過背夫,當年他們用牛、騾、馬、驢等馱畜從雅安往拉薩運茶。背運雅安邊茶的報酬,是按竹篾長條計算的,每條16到18斤不等。因邊茶貯存越久價值越高,他們在運輸商隊的茶葉時,也自己囤積一些,在物質饋乏年代還可以將它拿出來當貨幣用?!皬淖嫔蠋状怂闫?,我們家老老少少都喜歡喝茶,沒有一天離得開。我小時候家里很窮,記得老輩子每次喝茶后,茶渣兒都舍不得倒,連枝帶葉給騾馬吃掉?!?/p>

桑朵家三樓的閣樓是個小庫房,堆放著幾條四川雅安產的茶包,這是他找雅安朋友買的內部茶,價格便宜,質量也好。我問他是不是要好幾年才能吃完。他說吃不了那么久,要經常送親戚朋友,還要進貢給寺廟,消耗很快。

桑朵家收藏著大小十多個茶壺,銅制的,陶制的,木制的,玻璃的,應有盡有。茶壺敞口,細頸,圓腹,容量大,熱量不易散失。

窗口邊,他的漂亮妻子納瑪在一旁打酥油茶。半人高的酥油桶是一個木制圓柱體,里面有個箍了金屬圈的木質攪拌棒。酥油茶就是將酥油、茶湯和鹽在木桶中經過攪拌后制作出來的飲料。

納瑪說,在藏區(qū),日常的酥油茶做法比較簡單,先將磚茶用水熬制成茶汁,再在茶汁里加入酥油和食鹽,倒進竹制或木制的茶桶里,然后用頂端裝著圓形木柄的木棍長時間地上下反復抽拉,目的是讓茶、油和食鹽水乳交融,合而為一,最后再全部倒進鍋里加熱。高級點的酥油茶,會加入各人喜歡的東西比如核桃仁、葡萄干、蜂蜜、雞蛋和牛奶等。酥油含有很高的熱量,茶里含有咖啡因及多種維生素,這樣做出來的酥油茶具有提神、醒腦、御寒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一句話,藏族人喝茶明顯和內地人不同。

納瑪眨著大眼睛說,她一直想換個電攪拌機制作酥油茶,但爺爺不同意。爺爺固執(zhí)地喜歡用老式酥油桶打制出來的酥油茶的味道。

桑朵年紀輕輕,但他對吃茶頗有心得。他說,在林芝一帶,藏民喝的茶葉有口感茶和體感茶之分,很多茶是口感茶,注重品嘗時的香與味;體感茶不一樣,是讓人的“整個身體”都在吃茶,用的是全株茶,讓茶葉、茶花、茶果、茶梗、紅苔全部參與發(fā)酵。

藏地嗜茶故事

從遙遠的遠古時代起,藏族人的祖先就開始定居于“地球屋脊”青藏高原。他們擁有的只有遠方的雪山、高原的狂風、在短暫夏季發(fā)芽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牦牛群。除此之外,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這些年我經常去藏地采風,注意到藏民對喝茶有特別的儀式感。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嗜茶”留下的習俗。

2017年夏,在青海省曲馬萊縣一家藏式農家樂,主人聽說我們是從全國十多個城市來采訪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媒體人,格外客氣,他們微笑著端上幾壺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整整齊齊擺放在桌子上,然后逐一敬茶。敬茶時講究主客有序、尊卑有序、長幼有序。他們讓客人用精美的瓷碗,自己用木碗。飲后很快續(xù)上,除非客人以手蓋碗表示不能再飲。我注意到,主人斟茶時并不將茶碗倒?jié)M,而是待客人喝過一口才斟滿,這表示東家大方、不吝嗇的意思。青海媒體朋友笑著告訴我說,茶碗里的茶可不能咕咚咕咚全喝完了,得剩一點,這是對主人家表示尊敬,也祝愿他們財富充足,年年有余。

西藏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同胞對茶的極大喜好和依賴,是內地人無法想象的。這就是藏族人的“嗜茶行為”。

藏族同胞嗜茶的習俗,應始于1300多年前唐代文成公主進藏之后,當時,文成公主不僅從長安帶去了飲茶的習慣,還帶去了茶葉。

我有茶,你有馬;我需要馬,你需要茶。在相互需要的促使下,唐宋時期,著名的“茶馬互市”便形成了。

那時起,內地與西藏地區(qū)因為茶葉而連接得更加緊密,藏人更是不可一日無茶。

按“茶馬古道”命名者之一、云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木霽弘的觀點,少數(shù)民族以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大多居住在高寒地區(qū),處處離不開茶一一招待客人,首先端出來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帶的也是茶;累了,飲幾口熱茶能立即消除疲勞;病了,飲一口濃茶就能解毒去病;用煮過的茶葉喂牲畜,馬吃了長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人平時食用肉、乳較多,喝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這使得飲茶成為西北少數(shù)民族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形成了“嗜茶”的生活習性,甚至達到“不得茶,則困以病”的程度。明代《滴露漫錄》日“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棵之熱,非茶不解”,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而“茶馬古道”另一命名者、長江學者、北京大學陳保亞教授,更是對此作過解釋:藏族同胞需要茶,就像需要水、空氣、鹽、糧食,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陳保亞說,遠在唐朝以前,中國很多地方就有飲茶的習俗,但都沒有形成對茶的全民依賴,是什么原因造成藏族對茶的全民依賴?可以設想藏族需要茶是為了提神化食,但其他民族為什么不總是以這樣的方式依賴茶?一定還有更關鍵的原因,這個問題是研究茶馬古道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很可能存在一種“擇食生存”原則,即有飲茶習俗的藏族更容易在高原生存。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綱》里,也曾細數(shù)西蕃人的嗜茶行為:“蕃人嗜茶如命,一日無茶,社會為之不安。往時以馬易之,清代不復市馬,而蕃地貧瘠,缺乏商品,乃不得不轉運印度、伊朗等處奇珍之物及漢商說嗜者,發(fā)之爐城,以兌茶葉。故打箭爐雖山陬小市,而山海各貨咸集,交易之盛,冠于西陲。”打箭爐即康定。年年歲歲,西藏人的社會生活就是這樣“泡”在茶里的。

在那片海拔超過4000米的寒冷高原上,每天,女人們精心烹煮酥油茶,準備迎接黎明的到來。當一家人喝完酥油茶,他們的一天才算正式拉開了帷幕。

茶葉,也在每一天進入西藏民眾的方方面面:作為“貢品”奉給大喇嘛或寺院;作為婚慶贈送的禮品和競技比賽的獎品使用;宗教法事活動中,茶湯加工的酥油茶或清茶作為供品供奉在護法神殿中;敬神煨桑舉行農事活動時,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輔助品,這使得茶在藏族人生活中身價百倍(木霽弘《茶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

唐人李肇所著《唐國史補》里,有一段吐蕃人飲茶的有趣記載。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曰:“此為何物?”魯公曰:“滌煩療,所謂茶也。”贊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此蘄門者,此昌明者,此邕湖者?!?p>

這是說,唐德宗建中二年,常魯公奉使入吐蕃議事,一天他在客棧烹茶,烹茶時加入姜、鹽和各種辛香之物以調味。吐蕃贊普十分奇怪,問他煮的是什么茶。而贊普拿出來的茶葉,盡是當時天下的名茶:壽州、舒州者,指安徽的小圍、六安茶;顧渚者,指浙江的紫筍茶;蘄門者,指湖北的黃芽茶;澠湖者,指湖南的銀毫茶;昌明者,指蜀中的綠昌明茶。吐蕃王宮中收藏了這么多大唐名茶,卻不曉得唐之烹茶方法,正好印證了藏文史料中的記載,說當時的茶是被當作珍貴的保健藥被王室收藏,并未成為普通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飲料。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三八卷也記錄了西蕃人的嗜茶行為:“元昊為西蕃所敗,葉勒族叛,黃鼠食稼。天旱,互市久不通,飲無茶,衣帛貴?!闭f西夏統(tǒng)帥李元昊他們跟漢人的茶馬商貿交易,由于天旱一度中斷,他們很不適應,不但沒有茶可喝,連身上穿的衣物都物以稀為貴了。

1206年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率騎兵直指阿里,西藏歸降。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子窩闊臺繼位。窩闊臺將甘肅、青海及原西夏屬區(qū)封給大汗的二兒子闊端,闊端將藏茶引入蒙軍的營帳,也將藏茶帶到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直到今天,從中國內地運去的磚茶,仍然是中西亞最為認同的正品茶。

到了明代,“產茶之地,江南最多,皆無榷法,獨于陜,禁法甚嚴,蓋為市馬故也?!保ā睹魇贰肪砣唬┏⒃谖鞅辈克O茶馬互市之市場,主要集中于甘、青、川地區(qū)。對西域諸國,一方面同其保持聯(lián)系,另一方面對彼此間貿易的物品種類嚴加限制,比如對茶,就嚴禁私市出境,違令者斬。

從博弈到互惠

由于茶葉成了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于是,從唐時起到清末朝廷都以它作為控制西藏地區(qū)的“利刃”。這種區(qū)域封鎖和交易專斷性,使得茶馬互市形成一種長期博弈的局面。

茶馬互市,是古代中原王朝利用茶葉和西北民族地區(qū),特別是藏族地區(qū)交換馬匹的一種特殊貿易形式,唐朝興起,宋朝發(fā)展,元朝減弱,明朝再度興旺,到清朝乾隆年間終止,歷時一千余年,對于發(fā)展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以及推動漢族與西部民族友好關系,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茶馬交易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明朝政府和西藏開通茶馬交易之初,西藏的馬要價極高,比如明朝政府購買一匹中等馬,需要支付1800斤茶;若按明代100斤為現(xiàn)代60公斤(明代1斤約596.82克)的標準計算,1800斤茶的重量高達1噸。和一匹馬的重量比起來,茶要重多了([韓]尹榮洙《茶馬古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年)。

1923年前后,藏族人開始在察隅、米林、洛隆等海拔1200到2000米的地方種植茶樹。洛隆地區(qū)因氣候適宜,不但茶的產量較高,質量也很好。不過,由于他們對茶的需求量太大,這幾個地方所產之茶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用,于是進藏茶葉又走回靠人力牲畜長途跋涉的老路。

到后來,茶葉作為貿易紐帶,越來越形成強大的經濟鏈條。

據(jù)趙爾巽《清史稿·食貨志》(中華書局,1976年)載,清朝中后期,內地茶葉向藏地大量銷售的同時,也帶來其他商品數(shù)量的增加,主要是漢區(qū)大量的生活用品進入了藏區(qū),并形成各自的名牌,比如成都皇城壩的絲綢、南充的哈達、遂寧的澤布(也稱小布)、內江的糖、金堂的煙、漢源的米、夾江的紙,還有青海的鹽、甘肅的銅器乃至于廣州的百貨等都源源不斷西行入藏。藏族要形成購買力,就必須要開發(fā)自己的土特產,于是導致藏區(qū)的畜產品、毛皮、藥材、山貨、沙丁,變成了有交換價值的商品并向漢族地區(qū)銷售,這樣,就導致了藏族地區(qū)和漢族地區(qū)的大量物品,根據(jù)市場需求形成持續(xù)性的需求和交換。

無論如何,這種因“茶馬互市”形成的茶馬古道,也構成了世界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遠征古道之一。千百年來,一代一代馬幫背夫,跋山涉水,前赴后繼,穿越橫斷山腹地,促成了漢藏等多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猜你喜歡
酥油茶茶馬茶葉
《茶葉通訊》簡介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茶馬古道
香噴噴的茶葉
騎行“茶馬古道”
藏區(qū)酥油茶飄香
飄香的藏區(qū)酥油茶
茶馬古道
獨具特色的藏族酥油茶
贵定县| 偏关县| 泽普县| 桦南县| 巍山| 景泰县| 康乐县| 广安市| 洪洞县| 云南省| 庄河市| 饶平县| 邵东县| 鲁甸县| 务川| 灵寿县| 南皮县| 东港市| 蛟河市| 东丽区| 云林县| 乐昌市| 尤溪县| 永康市| 哈密市| 兰坪| 绥芬河市| 太保市| 揭东县| 襄汾县| 远安县| 永昌县| 新昌县| 涪陵区| 新竹县| 新乡县| 江孜县| 高雄县| 民勤县| 潼南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