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爽 潘明珠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一句出至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對這句大都采納以下的翻譯:
(1)岫:山穴,此處泛指山峰。(《文言文全解》,《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年版)
(2)岫:有穴的山,這里指山峰。(《高中文言文譯注及賞析》,長春出版社,2013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5)》、《新課標學案·語文(必修5)》,長江出版社、《漫畫圖解文言文》,遼寧教育出版社)
根據(jù)《說文》《爾雅》,“岫”解釋為“山穴”,(岫,山穴也?!墩f文》;山有穴曰岫?!稜栄拧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11月版《辭?!芬沧髁巳缟献⑨?。所以我認為“岫”注釋為“山穴”為宜。
不管對“岫”如何注釋,以上教材和教輔資料均將“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翻譯為“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
網(wǎng)上除了以上注釋及翻譯外,也有網(wǎng)友對此提供了其他的跟帖或回答,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
(1)“云已經(jīng)沒有心情從山穴里飄出,鳥兒也飛累了所以回到巢中。”比喻作者自己厭倦了官場,無意出仕,厭倦官場而隱,表露自己的高潔志趣和找到歸宿的愉悅。
(2)“云朵已經(jīng)無心出山,鳥兒飛累了而回家。”作者以鳥云喻己,“無心”表明他誤入仕途、如今悔恨之哀情;“倦飛”表明他厭倦了官場爾虞我詐的生活,渴望返歸田園的心情。表露自己的高潔志趣和找到歸宿的愉悅。
(3)“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穴里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比喻作者自己無意出仕,厭倦官場而隱,表露自己的高潔志趣和找到歸宿的愉悅。
筆者以為,以上三種翻譯均比現(xiàn)行使用的教材及教輔資料的翻譯要準確,但也有瑕疵。
第一,“無心”應該翻譯為“無意”,“云”翻譯為“云氣”更符合語境。
第二,“云”是從“山穴”里飄出來的“云氣”而不是“云朵”,“岫”應該翻譯為“山穴”。
第三,“云”不是“白云”,是“云氣”;“無心”不是“自然而然”。
到底應該如何翻譯“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呢?我認為此句翻譯應該注重四個“聯(lián)系”。
陶淵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少年時代就有大濟蒼生的雄心壯志,20歲時,陶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起,時年29歲的陶淵明才擔任州祭酒,具體負責什么事務尚待考證,這說明這一職務不高。陶淵明到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才只做了個彭澤令,這也是他一生做的最大的官。即便如此還幾次出仕,幾次歸隱。不是陶淵明沒有政治抱負,而是因為當時的政治腐朽、官場黑暗。正因為政治腐朽、官場黑暗,陶淵明才無意為官,無心出世。
陶淵明出身貴族,既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又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孟子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儒家的“兼濟天下”的理想破滅,入世受阻,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道家的出世境界便呼之欲出。他不得已放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抱負,堅持高潔的志趣,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不為五斗米折腰事權貴”,不肯“心為形役”。他吸納道家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羨慕“萬物得時”,感嘆“吾生行休”(“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把“乘化歸盡”“樂夫天命”作為處世哲學。
當儒家的進取受阻,道家的退隱則成其歸宿。所以《歸去來兮辭》這篇抒情小賦,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可以看成是他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書。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門閥制度發(fā)展到了頂點,門閥士族壟斷了高官要職,出生寒門的人遭到無限度的壓抑。陶淵明出世的十三年中,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局勢混亂。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404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年),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殘酷屠殺和不義戰(zhàn)爭。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是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絕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陶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十三年的宦海沉浮,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辭前有序,序文分前后兩個部分,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是上半部分,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jīng)歷。歸納其出世原因,客觀上無外乎以下三點:
(1)家貧。序文中說“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家大口闊、種田植桑不能自給自足、無法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家庭貧窮。
(2)慫恿?!坝H故多勸余為長吏”,親人故友的勸導,甚至是慫恿,對他“脫然”出仕起到了很大的鼓動作用。
(3)機緣。“……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膽勥h役,彭澤去家百里……”剛好有彭澤之差事,無需“遠役”;又有“家叔”引薦,機緣巧合,“故便求之”。
第一點是其出世的主要原因,陶淵明的出世本就無心,無意,實在是迫于生活,是無奈之舉,所以一旦疲于官場,就會“斂裳宵逝”,去官歸隱。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點評“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兩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jié)。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痹啤盁o心”而“出”,鳥“倦飛”“知還”,確乎喻說了詩人由出仕而歸隱的心路歷程。
所以“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全句應該翻譯為“云氣無意從山穴里冒出,鳥飛倦了知道回巢”。這里以“云”喻作者,出世為官是由于生活所迫的無奈之舉;以“鳥倦飛”喻陶淵明厭倦官場而辭官歸隱的決心和意志;表露了陶淵明高潔的志趣和歸隱的愉悅。
★作者通聯(lián):湖北漢川市高級中學;湖北鄂州市葛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