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
摘要:當前社會雙語啟蒙教育、讀經教育、英語母語教育等各種家庭教育理念和語言政策層出不窮,如何辨證地看待家庭語言政策是值得研究者和教育者深刻反思的問題。作為家庭語言政策執(zhí)行者,當代社會父母的語言意識、對家庭語言管理方法、父母所受教育和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對官方語地位問題、外語教育問題、方言地位問題、語言文化問題都有各自的看法。本文對家庭語言政策進行了個案和地區(qū)分析,對洛陽地區(qū)青少年家庭語言政策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并進一步調查和探討影響洛陽地區(qū)青少年家庭語言政策制定的因素、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和效果以及家庭語言政策對青少年語言發(fā)展和規(guī)劃、社區(qū)生活交際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語言政策;語言態(tài)度;文化認同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36
中圖分類號:H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7-0152-05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手機微信、APP、Kindle、平板和各種移動終端都在以多種模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閱讀,語言的呈現(xiàn)方式和認知機制也在不斷變化。當今社會文化交流的多元化讓接觸和學習多種語言或者言語變體成為可能??萍夹畔⒌陌l(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為當今青少年交際和學習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同時由于家長的期望、個性化的需求等主觀原因,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語言交際和閱讀學習中處于多元識讀的背景之下。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家庭語言政策的規(guī)劃有客觀需求。隨著當今社會文化的多元發(fā)展,人們多元語言文化的接觸和交流機會日益頻繁。單一的家庭語言政策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如何看待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的多語學習和交際,如何保護和發(fā)展地方語言文化等都是誠待梳理的問題。從“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改革開放后的全民學英語的熱潮”再到“對英語占用了太多的學習時間的呼吁”等現(xiàn)象,不難看出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一直以來英語和漢語之爭是圍繞教育者、學習者和家長的問題。不僅如此,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更是三語之爭的問題。家庭是語言政策呈現(xiàn)的微觀團體,是具體實施和執(zhí)行的地方,也是矛盾的集中體。當前社會雙語教育啟蒙、讀經教育、英語母語教育等各種家庭教育理念和語言政策層出不窮,如何辨證地看待家庭語言政策確實是值得研究者和教育者深刻反思的問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對家庭語言政策進行了個案和地區(qū)分析,立足在文化認同的視野下對洛陽地區(qū)青少年的家庭語言政策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以期了解當代影響洛陽地區(qū)青少年家庭語言政策制定的因素、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和效果以及家庭語言政策對青少年語言發(fā)展和規(guī)劃、社區(qū)生活交際等方面的影響。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根據Schiffinan的“顯性”和“隱性”語言政策的劃分,國家政府機構制定的語言使用策略,國語和官方用語的確定以及語言文字的推廣使用等屬于“顯性”語言政策,是官方主導推廣,至上而下語言規(guī)劃的體現(xiàn)。而“隱性”語言政策則是那些包涵在語言文化中不容易直接察覺的語言社會文化因素,如家庭語言使用、語言態(tài)度和立場等語言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體現(xiàn),可見家庭語言政策是微觀層面的多維存在體。隨著國家語言政策的實施、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國民對自身語言發(fā)展的要求,家庭語言政策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國外學界對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既有理論性的研究(polsky2004、2009;Schwartz & Verschik 2013)又有實證性的個案分析(De Houwer 2007;Fogle 2013),其都對家庭語言政策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在時間和內容上都不及國外,但也有不少關于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成果:有對家庭語言政策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類探討的文章(如雷軍2017,李英姿2018),有對國外和國內家庭語言政策的綜述文章(如尹小榮、李國芳,2017;劉群,2017),有對我國家庭語言政策的實證研究文章(如鄔美麗,2008;尹小榮、劉靜,2013)。從這些研究中不難看出家庭語言政策研究方興未艾,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雖然不乏對不同國別和群體對象的研究,但在特定群體,如少數(shù)民族學生、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者家長等方面的研究不多,對大眾群體如特定地區(qū)居民和大學生群體的研究占多數(shù)。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即是文化認同的一種表現(xiàn)。語言確實是交際和文化的載體,“當一個社會存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文化和語言接觸的時候,家庭語言的選擇就是其認同的表現(xiàn)。而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建構某種認同的過程。”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為國家官方語(普通話)、地方方言、英語、民族語言等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視角。而這方面基于心理認知和文化認同方面的實證性研究還是有待發(fā)展的領域,特別是當代是文化多元識讀的信息時代,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不再是孤立和靜止的,時代和社會的需求讓家庭語言政策不僅有理論研究的意義更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家庭語言政策問題不僅關系到語言的代際傳承問題,也是國家社會語言政策在微觀小群體家庭單位的體現(xiàn)和發(fā)展,更是本體文化和外來文化有機融合下的新產物。鑒于此,本文擬從認同的維度下解析青少年的家庭語言政策。
三、認同視野下家庭語言政策的界定
語言的使用者是人或者群體,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社會交往中。認同其是“社會經驗的產物,個人的自我認同是一個與社會互動的過程?!薄懂敶鞣缴鐣W人類學新詞典》對認同這樣界定,“其是指群體中的成員在認知與評價上產生了一致的看法及其感情。群體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需要、目的和利益,彼此容易產生相同的認知傾向和價值取向,并能自覺地保持這種一致性。”車文博在其書《弗洛伊德主義原理選輯》中對認同的表述為“個體將其他個體或群體的行為方式、態(tài)度觀念、價值標準等,經由模仿、內化,而使其本人與他人或團體趨于一致的心理歷程?!睆纳鲜龈拍羁梢姴煌瑢W科對認同的界定也不盡相同。不論是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關注認同的社群互動過程,還是從文化的角度解讀認同和文化心理的關系,認同是一個多維動態(tài)發(fā)展的概念。本研究的認同在大概念的基礎上聚焦文化認同這個方面,具體呈現(xiàn)為語言認同、身份認同、宗教認同、地方文化認同、民族社會心理認同這五個方面,其是相互包容、互為整體的關系。
Spolsky(2004)將家庭語言政策細化為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語言因素包括家庭語言的使用、父母語言意識和父母家庭語言管理。非語言因素包括社會語言的使用,社會文化及政治文化經濟的因素等。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通過對家庭成員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文化認同的影響,從而對家庭語言政策起到重要影響。本文的家庭語言政策的研究圍繞上述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從語言認同、身份認同、地方文化認同、民族社會心理認同四個方面為切入點,對洛陽地區(qū)不同社區(qū)的家庭群體進行調查和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研究的問題和方法
本研究中關注的家庭語言政策是語言政策在微觀層面上的反映。其既是語言政策的直觀呈現(xiàn),又同時受到學校、社區(qū)、國家語言政策的影響。因此在研究問題的選擇上分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方向和Spolsky的家庭語言政策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等多個方面。調查研究關注:從青少年的閱讀選擇和語言態(tài)度方面觀察國家社區(qū)和學校相關語言政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情況;個體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者制定語言政策的主觀傾向和外部語言環(huán)境對家庭語言政策制定的影響;家庭語言使用代際差異方面,特別是信息屏讀時代下,這方面對家庭語言政策的影響;語言文化認同下的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和維護?;谝陨系难芯繂栴}既是個體又和家庭、社會發(fā)展相關聯(lián),其自身也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在調查對象和調查范圍的選擇上,本文結合了洛陽地區(qū)學生分布的特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和學生都自然配合調查問卷),選擇了洛陽老城區(qū)的民族學校的一個班級、洛陽新區(qū)學校的兩個班級和筆者所住的社區(qū)相關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電子和紙質)和相關的訪談,本次調查分為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兩種,一共發(fā)放問卷218份,收回問卷212份,其中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94%。
(二)研究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問卷中關注家庭語言政策制定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家庭語言使用中語言使用的情況和頻率、語言態(tài)度、家庭語言代際影響和家庭語言政策制定者的語言傾向、語言意識和語言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是問卷調查涉及的問題。正因為調查不僅關注社會、國家語言政策的外部因素這些非語言因素,同時更關注這些語言因素問題和其背后的成因。因此在問卷訪談的范圍和對象上考慮到了訪談者的情感和自愿性,對問卷的調查隱去了姓名等個人真實信息,以便問卷能夠更客觀、真實地反映家庭語言政策制定的效果和內在問題。在訪談對象的選擇上,鑒于家庭語言政策話題的復雜性,筆者選取了自身所在小區(qū)和相識的訪談對象,在對訪談對象充分認知的基礎上,有效進行訪談問題的編排和提問。本次問卷調查中特意選取了洛陽老城漯河回族區(qū)的一個中學的班級和澗西區(qū)廠礦中學的一個班級進行調查研究。
五、研究的實施與結果分析
在研究的調查對象確定后,筆者借鑒和學習了相關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結合有關家庭語言政策方面的理論,擬定了問卷和訪談的問題。家庭政策問卷和訪談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被調查者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情況,包括語言學習情況、工作和生活中語言使用情況,特別是普通話、方言和英語的使用頻率、家庭語言教育和語言選擇、父母的語言意識等。
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籍貫、家庭成員、居住地和收入情況,特別是對語言學習的經濟投入情況。
對被調查者的本族語、方言和外語等語言學習動機、途徑、方法和效果進行考察。
本次問卷調查中問卷的設計分為家長問卷,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由于調查者的身份對應有所差別,在調查少數(shù)民族家長時關注其漢語和本族語的調查,在問題上略有差異。調查問卷的設計采用了李克特語義量表對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使用進行了測試。結果得分越高,表示對本族語、方言或者英語的語言態(tài)度越積極,通過對其家庭語言政策方面的客觀問卷和主觀問答,從家庭語言教育投入情況、執(zhí)行過程和期待等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顯示被調查者語言基本素養(yǎng)和語言態(tài)度對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有著積極影響。從被調查的家長對家庭語言教育的投入可以看出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家庭語言教育上經濟投入和關注就越多。調查中關于“你對孩子的語言教育的投人”的提問,語言教育的投入多少與學校、老師和考試是關聯(lián)的。以孩子興趣自主選擇語言讀物或者語言學習輔導的家長比例僅占6.2%,多數(shù)家長選擇將語言教育的投入和孩子的升學相聯(lián)系,如作文班、寫字班、課程同步輔導班、英語班等。但對于國學經典誦讀或者演講、辯論等語言素養(yǎng)或者技能等這類課程,選擇者僅占45.2%,作為初中和高中生的家長,在訪談的過程中,他們大部分都表達了語言,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升學和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是必備。家長在家庭語言政策的實施中,如介紹和引導孩子了解觀看語言文化節(jié)目、參與語言文化民俗活動和維護保護本族語的語言文化等方面,家長的選擇和其語言素養(yǎng)有相關性。在調查問卷中,選擇這類選項的家長在語言態(tài)度上都是積極的。他們維護本族語言和熱愛本族語言文化,積極參與社會語言交際活動。在調查問卷中,這類家長的語言情感因素、行為和認知都呈現(xiàn)積極狀態(tài)。
在家庭語言政策的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四個突出特點:
家庭語言政策執(zhí)行的持續(xù)性和間斷性。由于家庭語言政策是語言政策的一個微觀層面的顯現(xiàn),受到國家語言政策、學校語言政策和地方經濟法規(guī)等影響,同時也和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家庭語言的使用和選擇既是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過程又是效果的顯現(xiàn),是語言文化認同的表現(xiàn)。一個家庭語言的使用和選擇是家庭語言政策一個階段實行后的反饋和呈現(xiàn)。在調查訪談中,被調查者談及孩子語言學習時,一半以上都提到從孩子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給孩子報過英語班、口才班或者寫字班等這類語言技能學習班或者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暑期或者課外的語言文化體驗活動,如夏令營等,可見一個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工程。另一方面由于升學和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原因,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過程也呈現(xiàn)著間斷性,其表現(xiàn)在家長自己的語言教育經濟投入的變化以及關注點的變化,特別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校語言政策對家長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起到了決定作用。
家庭語言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不一致性和執(zhí)行中的代際差異特點。當代家庭由于家庭成員的工作和生活等因素,父母直接照顧孩子生活學習的在被調查中僅占15.8%,多數(shù)家庭在孩子上初中后是選擇住?;蛘哂杉依锏拈L輩(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照顧,不少家長還為孩子選擇了課后輔導機構,因此家庭語言政策制定者在當下的學習環(huán)境下不一定對等家庭語言政策的執(zhí)行者。校外輔導機構教師、家里的長輩等往往成為家庭語言政策的實施者。由于個人的語言素養(yǎng)等差異,家庭語言的使用也存在著區(qū)域差異或者代際差異。年長的語言者,孩子爺爺奶奶等長輩對外語或者新興詞語的認知情況明顯,不如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在負責照顧孩子成長的隔代家長中還有這樣一個特點,有些老年人對于傳統(tǒng)民俗文化,如口頭民謠和民俗號子等都對孩子進行過有意或者無意的傳唱,所以隔代家庭語言政策執(zhí)行者也具備良好語言素養(yǎng),但和孩子父母輩相比在對家庭語言實施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有差異,年輕一輩更傾向于使用電子科技技術和網絡資源,更注重語言資源的時代性。
家庭語言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認同性。任何家庭的語言使用都離不開其對語言文化的認同。在調查訪談過程中,調查的家長選取了老城區(qū)漯河回族自治區(qū)中學的家長。該學校由于在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中,學生生源自然是少數(shù)民族居多。在問卷訪談時,家庭成員中父母和孩子都是少數(shù)民族的占86%,也有父母一方是少數(shù)民族的家庭。在該地區(qū)家庭語言政策對于個人來說是要和國家政府的語言政策相符、要能適應學校語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在調查中被問及是否能夠流利使用普通話交流時,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肯定。在涉及民族本族語的問題時,民族自治區(qū)的語言者對民族語言的情感態(tài)度強于非民族自治區(qū)的語言者。在社會群體生活中,地區(qū)的方言和民族語言被看成族群的一個認同的特征。調查者在工作或者公共場合通常都是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在生活社區(qū)和休閑中多是以方言或者民族語與他人交流和表達思想,特別是在和同鄉(xiāng)和本族人談話時,地方話和民族語言成為民族文化認同的標志。在其宗教儀式上和地方門牌標志用語上都常使用本族語言,這些地區(qū)的家庭語言教育中,教育者一方面對本民族的語言態(tài)度肯定,一方面又希望他們的下一代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對下一代家庭語言教育中漢語普通話的教育十分看重,不僅如此,他們也希望孩子學習英語??梢姰斀窦彝フZ言政策中的多語并存顯現(xiàn),不僅是文化政治,國家繁榮穩(wěn)定的需要,更是個人發(fā)展,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
本次問卷專門針對青少年的課外閱讀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調查中85%的青少年被要求課外閱讀,這個課外閱讀本身就包括學校的課外閱讀指定書目。被問及指定書目問題時,家長問卷中76%的家長是按照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安排課外閱讀讀物,由于考試導向,時事政治、中英文經典名著等都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除了基本讀物,人文和社科讀物以及報刊雜志也是一些家長的選擇,這部分家長在家庭語言政策,特別是閱讀政策方面多是較民主和關注孩子興趣取向的,家長的語言態(tài)度越積極,家庭語言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就越開明,這部分在高知家庭語言調查中反映明顯。高知家庭的父母將自身的閱讀態(tài)度和習慣言傳身教在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會比普通家庭在語言教育上更多元和民主化。這些體現(xiàn)在被訪談者在被問及語言政策實施的方法和困惑時,其在解決問題和態(tài)度方法上更靈活和開放。
六、啟示
家庭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與家庭語言政策者的語言意識、語言實踐和語言管理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調查結果可見,當代青少年,無論漢語是否是其本民族語言,其在公共場合如學校和公開交流表達時,在學習和使用普通話和漢語方言時都處于積極態(tài)度,這體現(xiàn)出國家社會普通話政策的普及在家庭語言政策方面的影響。盡管生活在民族自治區(qū)域,且家長對本民族的語言也高度熱愛,但受訪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家庭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和融入社會還提出讓孩子在家里也使用普通話交流。這部分家長和高知家長非常相似,高知家長期待孩子更好地學習英語或者其他外語,在家庭語言的使用和語言教育的投入和語言教育實踐上更多傾向于語言交流和對外發(fā)展。可見民族文化認同和社會文化認同在家庭語言教育和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前社會雙語啟蒙教育、讀經教育、英語母語教育等各種家庭教育理念和語言政策層出不窮,如何辯證地看待家庭語言政策確實是值得研究者和教育者深刻反思的問題。作為家庭語言政策執(zhí)行者,當代社會父母的語言意識、對家庭語言管理方法、父母所受教育和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使其對官方語地位問題、外語教育問題、方言地位問題、語言文化問題都有各自的看法。如何科學客觀地了解他們對家庭語言政策的觀點和執(zhí)行的理念,對家庭語言教育和學校語言教育的發(fā)展、家校合作的開展和國家地區(qū)語言政策的實施和反饋都有重要作用,從社會文化發(fā)展角度,健康積極的家庭語言政策更有利于建立和諧的語言生活環(huán)境、防止家庭語言暴力、促進地方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有機融合,同時在民族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發(fā)展方面也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