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呂志玲 賴彩珍 張曉瑩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常見的微血管過敏性出血性疾病。這種疾病的發(fā)病年齡在7~14歲, 男孩的發(fā)病率高于女孩。過敏性紫癜是由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叮咬等引起的微血管過敏性出血性疾病。其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見, 其主要特征是皮膚瑕疵和瘀斑, 其可以影響?zhàn)つ?、關節(jié)和內臟等器官。多年來, 氯苯那敏、鈣劑、潑尼松、維生素C和維生素D已被臨床用于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 但臨床效果不佳[1]。本研究分析了西咪替丁聯(lián)合潘生丁對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作用,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西咪替丁組和西咪替丁+潘生丁組, 各20例。西咪替丁組中男12例, 女8例;年齡4~14歲, 平均年齡(7.25±2.80)歲;關節(jié)型過敏性紫癜3例, 單純型過敏性紫癜4例, 混合型過敏性紫癜6例,腎病型過敏性紫癜6例, 腹型過敏性紫癜1例。西咪替丁+潘生丁組中男11例, 女9例;年齡4~14歲, 平均年齡(7.21±2.56)歲;關節(jié)型過敏性紫癜3例, 單純型過敏性紫癜3例,混合型過敏性紫癜6例, 腎病型過敏性紫癜6例, 腹型過敏性紫癜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 采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劑量為0.5~1 .0 mg/(kg·d), 病情改善后改為潑尼松進行治療,劑量為1~2 mg/(kg·d), 早晨口服, 1次/d, 結合病情好轉情況逐漸停藥, 并給予鈣劑、馬來酸氯苯那敏(商品名:撲爾敏)和維生素C等進行治療。西咪替丁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采取西咪替丁治療, 西咪替丁, 20~25 mg/(kg·d), 靜脈滴注;在癥狀緩解后改為西咪替丁15 mg/(kg·d), 3次/d, 口服。西咪替丁+潘生丁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采取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療,西咪替丁 20~25 mg/(kg·d), 靜脈滴注;潘生丁 3~5 mg/(kg·d),3次/d, 口服;在癥狀緩解后改為西咪替丁15 mg/(kg·d), 3次/d,口服。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病情好轉時間;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得分越低越好)及收縮壓水平;腎臟損傷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恢復正常, 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改善, 癥狀體征等改善程度≥50%;無效: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改善程度<5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西咪替丁+潘生丁組總有效率高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西咪替丁+潘生丁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均低于西咪替丁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西咪替丁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癥狀積分(分) 收縮壓(mm Hg)西咪替丁+潘生丁組 20 治療前 3.13±1.32 123.25±3.28治療后 0.56±0.12ab 101.19±2.20ab西咪替丁組 20 治療前 3.14±1.35 123.22±3.18治療后 1.75±0.24a 110.14±2.12a
2.3 兩組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病情好轉時間比較 西咪替丁+潘生丁組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病情好轉時間分別為(83.11±5.41)、(8.13±2.24)d, 西咪替丁組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病情好轉時間分別為(38.11±1.41)、(11.13±4.24)d。西咪替丁+潘生丁組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長于西咪替丁組、病情好轉時間短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腎臟損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西咪替丁組有6例發(fā)生腎臟損傷, 腎臟損傷發(fā)生率為30.00%(6/20);西咪替丁+潘生丁組有1例發(fā)生腎臟損傷, 腎臟損傷發(fā)生率為5.00%(1/20);西咪替丁+潘生丁組腎臟損傷發(fā)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過敏性紫癜是兒科常見疾病。這種疾病的病理表現(xiàn)是全身毛細血管的炎癥反應, 它會累積多個組織和器官, 如胃、腸、腎和關節(jié)。過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 許多研究表明感染與其發(fā)病機制密切相關。據(jù)報道, 過敏性紫癜發(fā)病機制是更快速的過敏反應和免疫反應。目前, 該病還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 主要原則是去除過敏因素。目前多采用維生素C、抗組胺藥等治療。近年來, 西咪替丁和潘生丁聯(lián)合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已逐漸得到臨床認可。西咪替丁是一種受體阻滯劑。該藥具有很強的抗組胺作用。西咪替丁可阻斷組胺激活的小血管H2受體, 并減少胃腸道出血。其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細胞, 抑制炎癥介質的分泌, 減輕過敏反應, 增強抑制性T細胞, 可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作用, 顯著降低腎臟免疫損傷, 從而緩解過敏性紫癜患兒胃腸道出血的癥狀[3]。潘生丁是一種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劑, 其可以通過增加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來增加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環(huán)磷酸鳥苷(CGMP)值, 從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 并且對皮膚紫癜具有顯著的作用。此外, 潘生丁還可以抗病毒和誘導干擾素, 從而緩解過敏性紫癜患兒皮膚紫癜癥狀[4-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西咪替丁+潘生丁組總有效率高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西咪替丁+潘生丁組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均低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西咪替丁+潘生丁組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長于西咪替丁組、病情好轉時間短于西咪替丁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西咪替丁+潘生丁組腎臟損傷發(fā)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腎臟損傷出現(xiàn)時間、病情好轉時間、癥狀積分及收縮壓水平更好, 且腎臟損傷發(fā)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