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云,張國榮,郭 靜
(1.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信陽464000;2.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山西 太原030013)
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為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常將拔牙與種植同時進行,該技術又稱即刻種植技術,只需一次切口即可替換牙齒[1]。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是繼富血小板血漿后第二代血小板濃縮制品,被定義為一個自體的白細胞和富血小板纖維生物材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口腔科、頜面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等用于創(chuàng)面的修復[2,3]。為探討PRF對即刻負重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影響,本研究選取比格犬5只,將每只犬左右兩側下頜第四前磨牙牙位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拔除后立即植入柱狀螺紋純鈦種植體并即刻負重,探討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對即刻負重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選取比格犬5只,約24月齡,體重12 kg-16 kg,所有動物咬合關系正常,牙體和牙列完整,拔除雙側下頜第四前磨牙,將每只犬左右兩側下頜第四前磨牙牙位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種植體周圍骨缺損區(qū)采用PRF填充,對照組種植體周圍骨缺損區(qū)不填任何填充物。
1.2 材料和設備
種植體、基臺、Bio-oss骨粉、離心管、戊巴比妥鈉粉劑、戊二酸溶液、鋨酸、甲酸。
1.3 實驗方法
1.3.1RPF制備 隨機選取一只比格犬,將其固定在麻醉架上,將右下肢消毒后抽取靜脈血,立即放入無菌離心管內,離心10 min后,除去上層液體和下層膠凍狀物,留中間層物質,即為凝膠。將所得凝膠置于無菌紗布上,剪取中間(3×3)mm大小的組織放入福爾馬林中,記為a標本,再剪(1×1)mm大小的組織浸入戊二酸中,記為b標本,存在冰箱12 h以上。
1.3.2拔牙方法 所有比格犬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稱重計算麻醉劑量,靜脈推注麻醉藥進行全身麻醉,推注速度不宜過快,要時刻注意比格犬狀態(tài),防止因麻醉過度導致死亡。檢查比格犬口腔內狀況,術前先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沖洗口腔,再用型安爾碘和酒精消毒,分離牙齦,參照術前X線根尖片,用潤輪機裂鉆將牙冠頰舌向完全剖開,成為兩個獨立的單根牙,拔除近、遠中牙根。
1.3.3即刻種植方法 按照比格犬測量數(shù)據(jù)選擇合適的種植體,沿牙槽峭頂行梯形切口,骨膜剝離器從沿梯形切口剝離牙齦,充分暴露牙槽嵴頂及頰側骨面,根據(jù)種植體方向和深度后確定擴孔鉆直徑,采用機用攜帶體將種植體從種植體瓶中取出,安放于種植窩處,順時針旋入種植體,其中觀察組采用PRF填充,對照組不填任何填充物。
1.3.4骨量測量和標本種植切片制備 即刻種植3個月后,采取與拔牙相同的切口和翻瓣方式,以種植體頸緣中間最上方為標記處,用帶刻度的牙周探測針測量兩側種植體頰側缺損高度,同時記錄數(shù)值。用超聲骨刀切取左側下頜部分組織后立即放入福爾馬林溶液中進行固定,固定后,用脫鈣液脫鈣12 h,梯度乙醇脫水,石蠟浸透包埋使組織塊變硬,將組織切片常規(guī)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骨性結合率=骨與種植體接觸長度/種植體的總長度×100%,新骨生成率=缺損區(qū)新骨面積/缺損區(qū)原總面積×100%。
1.3.5能譜分析 所得切片標本采用能譜儀進行成分元素種類與含量分析,同時配合掃描電子顯微鏡與透射電子顯微鏡使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種植體部位骨表表面Ca2+含量比較
觀察組種植術后3個月種植體部位骨表面Ca2+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種植術后3個月種植體部位骨表面Ca2+含量
2.2 兩組術后3個月種植體頰側骨量增加高度、缺損面積等比較
觀察組術后3個月頰側骨量增加高度、骨性結合率和新骨生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缺損面積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3個月種植體頰側骨量增加高度、缺損面積等比較
2.3 兩組光鏡下骨組織形態(tài)
術后3個月,觀察組種植體頰側骨組織切片可見大量新生骨組織,骨小梁致密粗大,對照組新生骨質及成骨細胞數(shù)少于觀察組,見圖1。
HE染色×100,A:觀察組;B:對照組
口腔種植體又稱為牙種植體,還稱為人工牙根,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將其植入人體缺牙部位的上下頜骨內,待其手術傷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裝修復假牙的裝置[4]。口腔種植體按種植方式和植入部位分為骨內種植體、骨膜下種植體、根管內種植體和穿骨種植四類[5]。種植體的即刻負重是指在種植體植人后同期安裝臨時義齒,種植體即刻負重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種植體在承受負荷時保持穩(wěn)定,過度的運動會造成纖維性愈合而導致種植失敗[6]。種植修復義齒已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口腔修復治療手段,但具有骨量不足的缺點,而血液制品的基本成份是血小板,經過適當?shù)奶幚砜梢詽饪s成與成骨相關的纖維蛋白和多種細胞因子,有利于成骨[7]。
PRF為第二代血小板凝集物,它是一種具有粘性的富含各種生長因子和高濃度纖維蛋白原的血小板凝膠,富含血小板,這些血小板被激活后會產生多種生長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轉化性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這些生長因子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來調控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等成骨相關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促進組織的再生與修復[8-10]。而即刻種植中使用的Bio-oss骨粉作為一類具有多孔結構的可降解材料,不僅可以給細胞附著提供支持效果,還可增加膜的空間維持能力,而且這種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傳導和骨誘能力,可以很好地促進骨組織的再生[11]。
人體中Ca2+含量低,會影響骨組織鈣化,不利于骨組織再生,降低種植體部位骨量[12]。觀察組種植術后3個月種植體部位骨表面Ca2+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PRF通過激活多種生長因子促進骨表面鈣化,有助于種植體周圍骨再生。觀察組術后3個月頰側骨量增加高度、骨性結合率和新骨生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缺損面積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PRF具有促進骨組織修復的效果,也證明了其良好的成骨能力,對口腔種植術后軟組織的愈合和促進新骨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成骨細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細胞,負責骨基質的合成、分泌和礦化,人體骨組織不斷地進行著重建,該過程中成骨細胞移動到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質,骨基質礦化而形成新骨[13]。術后3個月,觀察組種植體頰側骨組織切片可見大量新生骨組織,骨小梁致密粗大,對照組新生骨質及成骨細胞數(shù)少于觀察組??紤]可能與PRF填充有關,PRF的主要結構特點是由纖維蛋白構成的疏松的立體網狀結構,其纖維蛋白網狀結構是通過緩慢聚集作用產生的,與天然組織結構十分相似,所以,它具有誘導成骨細胞增殖、遷移及促進組織愈合的效果,增加新生骨質的形成[14]。
綜上所述,即刻負重種植體周圍骨缺損應用PRF可以有效促進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修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