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沈雪剛 楊玉瑩 李柯安寧 孔慶科
(西南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 重慶 400715)
《分子生物學實驗》是繼《分子生物學》課程之后而開設的獨立實驗課程,是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專門為動物科學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作為理論課程的深化和補充,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做到全程參與[1]。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理念在國內(nèi)外高校的推行,清華大學于2016年4月推出了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2],該教學軟件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老師和學生最熟悉的PowerPoint和微信,具有三大類功能(課前推送視頻、語音、課件到學生手機的功能,課上師生間實時互動功能,和課后教學信息保存、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功能),使教師能在課前、課上、課后與學生做到隨時溝通[3-4]。西南大學動物科學專業(yè)《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包括7個獨立的實驗:質(zhì)粒DNA的提取、DNA限制性內(nèi)切酶酶切反應、瓊脂糖凝膠電泳、目的基因PCR擴增、總RNA提取和動物組織總DNA提取與純度鑒定。在2016級動科專業(y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筆者將雨課堂教學工具靈活運用到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有效地實現(xiàn)了課前預習,課堂互動及課后線上輔導,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雨課堂插件安裝、課前預習視頻、語音、PPT推送、課堂互動、彈幕發(fā)送等具體操作按照雨課堂網(wǎng)頁版安裝說明(http://www.yuketang.cn/)進行。教師打開自己的授課PowerPoint后,用手機微信掃一掃登錄賬號,開啟雨課堂授課,放映幻燈片后軟件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一個本堂課的二維碼,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課堂暗號、 “正在上課”提示、通過他人分享手機接收器的方式進入課堂。
課前預習是節(jié)省課堂時間和加深課堂學習記憶的重要手段,而雨課堂的課前推送預習課件、語音、視頻功能能夠促進學生的預習積極性[2]。首先,由于視頻具有暫停、返回、重新觀看等功能,學生可以反復觀看,預習視頻材料對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節(jié)省了課堂示范的時間,節(jié)省的時間可用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課上互動教學以及翻轉教學,有利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5]。其次,學生課下預習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線及時反饋,做到隨時溝通。以《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實驗一為例,課前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設備簡介”以及“細菌接種實驗操作流程”等帶有語音和視頻的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微信“雨課堂”公眾號后,全班21位同學中,有20位對這些預習材料進行了點擊瀏覽,15位同學全部完成預習;“實驗室安全管理” 的全部課件有22頁幻燈片,其中4頁被標記為“不懂”。這些信息為教師的課堂講解提供了第一手數(shù)據(jù)資料。
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低,甚至學生課堂玩手機的現(xiàn)象,一直是高校教師面臨的教學難題。雨課堂互動功能包括課堂發(fā)“彈幕”、對存疑幻燈片頁點擊“不懂”、“評論”、教師穿插“課堂習題”、課堂隨機點名等功能可以很好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以“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堂教學為例,詳細說明見圖1。第一,雨課堂中的“彈幕”功能讓手機為教學所用,起到了“實時互動”效果。在講解實驗室規(guī)則時,某學生發(fā)彈幕“在實驗室,女生為什么不能披散著長發(fā)”,筆者適時抓住這個問題發(fā)起課堂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guī)椭鷮W生更好的理解并遵守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第二,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鼓勵學生舉手提問,但是很大部分大學生礙于“面子”不愿當眾提出疑問?!坝暾n堂”教學中,課堂上大屏幕放映的幻燈片會同步到學生手機上,在每頁幻燈片下方設有“不懂”按鈕,學生可以在存疑的幻燈片上點擊“不懂”,教師就會實時收到學生“不懂”的信息,從而及時回答學生問題,并在課堂上及時對講授內(nèi)容做出相應調(diào)整。例如,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設備簡介”這一章的講授過程中,5位同學在“移液槍量液體操作步驟” 幻燈片頁點擊“不懂”,筆者當時針對“移液槍量液體操作步驟”這一知識點,進行了更加細致地講解與示范。第三,雨課堂中“課堂習題”可以在講完某個知識點后插入,在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起到總結和回顧的作用,還可以計入平時成績,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習題”使師生的互動更加頻繁,避免了教師的單向講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某學生在問卷調(diào)查中說:“雨課堂的課堂習題使同學在聽課上花更多精力,如果聽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習題就不能得分,會影響平時成績”。
a.習題、不懂及評論;b.“不懂”通知;
雨課堂“課下習題”功能可用于教師課后的線上輔導,課后教師將“課后習題”推送到學生微信端的“我的習題集”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做“全部習題”、“錯題”或“加星題”,還可以“重新做”、“記筆記”以及“加星”。學生遇到不懂的習題或知識點時,可以單獨向教師提問,教師對其進行單獨輔導。這種形式的“課下習題”練習,使用靈活方便,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課上所學知識。對于實驗課教學來說,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后再夯實相應的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提高其對分子生物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雨課堂“考試”功能為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需要考試時,教師將考題推送到“我的試題庫”中,學生在手機端進行考試??陀^題通過“雨課堂”APP直接顯示分數(shù),主觀題需要教師在手機上進行打分。 考試的試卷完成情況、考試后學生總分分布情況以及每道試題的答題情況等信息,都會及時反饋到教師手機上,同時學生們也能及時看到自己的成績、分數(shù)分布情況以及試題的答案和詳細解釋,如圖2所示。
圖2 雨課堂的考試功能
高校教師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備學生”,即全面清晰地了解每一名學生。筆者在每次“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后,可以在手機微信上獲得本班所有學生的課堂信息,包括學生的詳細出勤情況(簽到人數(shù)、簽到與未簽到學生姓名和學號、簽到時間與退出時間等),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預習時間、預習課件頁碼等),課堂互動信息(評論次數(shù)、投稿次數(shù)、彈幕次數(shù)、評論投稿彈幕發(fā)布人姓名學號),課堂習題得分情況(正確率和答題率),課后習題的學習情況,以及考試總分分布等?!坝暾n堂”強大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為教師從各個方面了解學生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據(jù)資源。
在西南大學動科專業(y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工作中,筆者首次將雨課堂應用到2016級學生中,并在課程全部結束后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 結果顯示,在傳統(tǒng)教學與“雨課堂”新型教學這兩種教學方式中,100%學生表示更傾向于教師使用“雨課堂”教學,其中80%學生對“雨課堂”教學方式非常滿意,100%學生愿意將雨課堂里面有趣或有用的內(nèi)容分享給他人。在筆者經(jīng)常使用的幾個“雨課堂”功能中,“課上推送PPT”同步到學生手機是學生認為對學習最有幫助的功能,而“課前推送PPT”功能和對“PPT 某頁點不懂或收藏”功能是受學生歡迎的第二、三大功能,“發(fā)彈幕”功能排在第四位(表1)。
表1 雨課堂功能受歡迎程度
在將雨課堂應用到“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幾點“雨課堂”實際應用的問題:“雨課堂”教學高度依賴互聯(lián)網(wǎng),一旦離開網(wǎng)絡,“雨課堂”教學將無法進行,這需要學校層面給予硬件方面的保障;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推送的手機端課件PPT,對于自律性不高的學生,獲得課件后便失去了上課聽講的動力,這需要教師準備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做到課前預習PPT與課堂PPT內(nèi)容不重復;教師過度依賴電子設備而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
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生,對雨課堂這種全新的智能化教育模式有著天然的親切感[2]。手機,這個以往課堂中的負面影響因素,通過“雨課堂”的應用轉變?yōu)榱己玫慕虒W工具。由于90后、00后的學生們從小就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他們對“雨課堂”的各種功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很快就能靈活使用?!坝暾n堂”的使用協(xié)助教師在課堂上調(diào)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節(jié)奏,也對整個教學過程做到可視可控;同時,增強了教師的時尚感,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教師與學生間搭起溝通橋梁,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