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活的教育》和《仍在不輟研究中的活的教育》兩篇文章里提出“活的教育”思想。我在參觀陶行知紀念館和研讀陶行知系列文章后,從“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了歷史教學上的探索,以此踐行“活的教育”。
關鍵詞:活;教育;活的教育;歷史
前年,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和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前往上海陶行知紀念館參觀。我緩慢走過一個個展廳(“學貫中西”“教育改造”“救亡圖存”……)感受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情懷。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曉莊校旗”,旗之中心有個小圓圈,里面有個大大的“活”字,體現(xiàn)了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此后,我時刻不忘踐行“活的教育”,努力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一、 妙用淘寶,獲取“活的材料”
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一文中指出要“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拿活的書籍去教小孩子”?!盎畹臇|西”“活的書籍”便是陶行知所說的“活的材料”。雖然歷史課本中有很多圖片和文字,但是如果教師能積極挖掘課本里“活的材料”,把枯燥的內(nèi)容變?yōu)樾蜗蠡?、具體化的東西,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形象化、具體化的“仿真模型”、歷史物件或復制品,相比抽象的文字表述,就是“活的材料”,可以豐富教學。然而,歷史專用教室里歷史模型稀少、比例不正確,更不可能有體現(xiàn)時代感的歷史物件。
因此,我在備課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在淘寶網(wǎng)“淘”來與教學內(nèi)容匹配的“仿真模型”、歷史物件或復制品。我將它們運用在歷史教學中,以下是部分舉例:
七上《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漢并天下”瓦當(模型)
七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耬車(模型)
七下《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騎馬畫像(物件)
七下《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姑蘇繁華圖》(復制品)
八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草鞋(復制品)
八下《社會生活的變遷》:糧票、布票等(物件)
如我執(zhí)教八下《社會生活的變遷》,涉及票證環(huán)節(jié)時,我把我淘來的票證發(fā)給各學習小組。接著,和學生一起探究交流。
我提問:“如果當時你爺爺去外地出差,本地糧票可以在外地用嗎?為什么?”
學生看過票證后回答:“不能,要用本地糧票換取全國通用糧票”。
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說明當時物資匱乏。
我繼續(xù)提問:“為什么那個年代經(jīng)濟水平低,物資如此匱乏?”
學生大致能回答出以下幾點:“國內(nèi)方面:
1. 計劃經(jīng)濟體制;
2. 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農(nóng)業(yè)、輕工業(yè)比較落后。
我的設計意圖是用真實的票證這一“活的材料”(相比文字、圖片而言)進行教學,一方面突出當時物資非常匱乏,另一方面也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讓學生見證時代的發(fā)展。
淘寶上的“仿真模型”、歷史物件或復制品都不貴,能讓學生沉浸在歷史學習中,也能成為課堂的“點睛之筆”,何樂而不為呢?
二、 設計活動,確定“活的方法”
陶行知認為“我們教育兒童,要承認兒童是活的,要按照兒童的心理進行”,提到教育的方法,陶行知提出“設計教授法”,他認為“這種設計,各學校的情形,各有各的不同,各地方亦有各地的不同,這可聽大家因時制宜”。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本地推行的活動單,它正是“按照兒童的心理進行”的“設計教授法”。活動單有別于教案和學案,它從學生的立場設計與表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語言特點和思維習慣。以下是我編寫的八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活動單:
【活動方案】
課前活動
瀏覽中國國家博物館網(wǎng)站中的“紀念長征勝利大型館藏文物展”虛擬展廳,各組選取其中1件文物,準備課上交流。
活動一 探究長征之因
自主學習
(1)瀏覽書本第81頁,找一找: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
(2)瀏覽書本“相關史事”,并結合“五次反圍剿敵我力量對比表”,想一想: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活動二 “重走”長征之路
1. 閱讀思考
閱讀蕭鋒的《長征日記》片段,并結合書本思考:長征開始后,紅軍打算去哪里?去做什么?路途上順利嗎?是否去了最初要去的地方?
2. 合作探究
按照各組的角色分配、角色任務,進行合作探究。
第1組(歷史學家):長征(遵義會議)的時間、內(nèi)容、標志、歷史意義
第2組(地理學家):講解長征路線圖、說出長征的大致經(jīng)過
第3組(紅軍戰(zhàn)士):講述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和難忘的經(jīng)歷
活動三 感悟長征精神
1. 聯(lián)系現(xiàn)實
想一想: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更多地了解長征呢?
2. 體驗交流
(1)登錄中國國家博物館網(wǎng)站(www. chnmuseum. cn)中的“紀念長征勝利大型館藏文物展”虛擬展廳,各組講解之前選取的文物。
(2)穿上草鞋,行走一段進行現(xiàn)場體驗,并說一說體會。
3. 提煉精神
(1)議一議:長征體現(xiàn)了紅軍的哪些精神?
(2)結合現(xiàn)實,說一說現(xiàn)實中哪些事例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以這份活動單為例,我從學生立場出發(fā)進行設計,把歷史體驗式教學和信息技術運用的方法融合在一起,活動單體現(xiàn)出“活的方法”(即“活的教師”設計活動,組織“活的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激起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得歷史課堂生活化、生動化。
三、 尋訪人物,傳承“活的精神”
陶行知認為“活的教育,有屬于抽象的,叫作精神上活的教育,精神可以一代一代的向下傳,活的教育,對于這精神上的傳,也要注意,也要求活的精神?!?/p>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的黃繼光,“不負黨教誨,我志獻高原”的孔繁森……不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建設時期,中國都涌現(xiàn)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作為歷史教師,我們不管從“立德樹人”還是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角度,都不能忽視歷史學科的本質和歷史教育的真正價值,應重視歷史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精神引領、必備品格的培養(yǎng)。
我在執(zhí)教《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學習單元時,帶領部分學生尋訪了本地最后一位在世的抗日戰(zhàn)爭老兵沈天培爺爺。沈爺爺和我們談起他英勇抗日的故事,在一次和日本鬼子的激戰(zhàn)中,他的右臂和臀部被鬼子的子彈打中,在缺少醫(yī)療條件的情況下,右臂被鋸掉了,但臀部殘存了兩顆子彈,抗戰(zhàn)勝利后,沈爺爺去了一所私塾學校講學……
后來,我在上課時,讓那幾位看望沈天培爺爺?shù)耐瑢W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即知即傳”,以下為上課片段:
環(huán)節(jié)名稱:《致敬!抗戰(zhàn)老兵》
甲同學:講述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后,日本都發(fā)動了對太倉侵略的史實;
乙同學:講述沈天培等英雄抗日的故事;
丙同學: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組織各位同學分組討論,分享各組成員的感受;
丁同學:帶領大家合唱《血染的風采》和《義勇軍進行曲》;
甲乙丙?。ê希骸白鎳耐寥览镉心愀冻龅膼?!祖國的旗幟上有你血染的風采!我們不會忘記!向老兵致敬!”(全體學生敬禮)
教師:講述中國各界人士組織抗戰(zhàn)教育的故事,告訴學生當時很多像他們這個年齡的學生都投入到了抗日救國的運動中去。
陶行知說“關坐在課室里,而不身臨其境,做個實地的實驗者,終是不能明白了解的”,“尋訪抗戰(zhàn)老兵”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本質,體會到中國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使學生深受觸動,“家國情懷”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只是我論述的“活的教育”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還遠不止這些。
今年,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一次來到陶行知紀念館,看著他的教育名言和教育故事,我勉勵自己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明鏡,繼續(xù)學習、挖掘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內(nèi)涵,在歷史教育教學中繼續(xù)踐行“活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論精要(教師讀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7-20.
[2]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教師讀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8-36.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精華版)[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62-64.
作者簡介:陳文杰,江蘇省太倉市,太倉市沙溪鎮(zhèn)岳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