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闖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診治體會。方法:選取2017年-2018年于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回顧分析。結果:通過針對患者的相關資料探討和分析,導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可概括為肥胖癥、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癥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xiàn)較輕,與其他心血管疾病存在緊密相關。結論:非酒精性脂肪肝與患者的機體整體代謝功能存在一定的關系,其主要特征是代謝綜合征。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治體會;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
【中圖分類號】R766.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72-01
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B超在醫(yī)學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1],脂肪肝的查出率呈增長趨勢,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原因?qū)е碌母渭毎麅?nèi)脂肪過度沉積為特征的病理綜合征[2],臨床表明與胰島素抵抗以及遺傳性代謝應激肝損傷,近幾年,隨著肥胖以及相關代謝綜合征的全球流行趨勢,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為歐美國家以及我國富裕區(qū)域的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本次選取我院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酒精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018年于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2例為研究對象,為實驗組。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25~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4.5)歲;同時選取52名健康成年人為研究對象,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在26~65歲之間,平均年齡(45.5±4.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病理分組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伴有糖尿病、肥胖癥或者高血脂癥等基礎性疾病,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脂肪肝可能性。其他因素脂肪肝組診斷標準: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及其他因素導致的不明性質(zhì)脂肪肝。
1.3 檢測方法
應用本院彩超室多功能彩超儀對患者實施檢測,探頭控制頻率為3.5MHz,清晨空腹靜脈血不添加任何抗凝,針對血清進行分離[3]。檢驗科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的肝功能、血糖以及血脂實施檢測。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的乙肝五項以及抗-HCV,患者接受基本的體檢,并且計算出實際體重指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經(jīng)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實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x-士s)描述,組間經(jīng)t和x2檢驗,差異在P<0.05時,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2 結果
2.1 病因分析 在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資料中顯示,有38例(73.08%)患者為單純肥胖性脂肪肝,有14例(26.92%)患者為糖尿病性脂肪肝。
2.2 臨床表現(xiàn)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右上腹隱痛、不適、乏力及肝脾腫大等癥狀。臨床癥狀不明顯,多數(shù)患者由于其他因素影響,在實施B超檢查中會出現(xiàn)脂肪肝。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的患者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組要顯著高于其余四型脂肪肝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壓、有13例患者合并冠心病,有5例患者兩種兼?zhèn)洹?/p>
2.3 肝酶學改變
非酒精性脂肪肝組肝轉氨酶異常增高表現(xiàn)率為27.45%,與藥物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炎性脂肪肝對比,明顯較低,其余三者的肝轉氨酶增高率分別為81%、84.9%以及80.2%,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組與酒精性脂肪肝組對比,ALT、AST及GGT水平和AST/ALT比值,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血糖、血脂及BMI的變化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人數(shù)46例(88.46%),與對照組相關資料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高脂血癥患者20例(38.46%),其中甘油三酯血脂癥患者11例(21.15%)。高膽固醇血癥3例(5.77%),混合類型患者2例(3.85%)。 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其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載脂蛋白B之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密度脂蛋白出現(xiàn)不斷降低趨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
3 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情可直接引起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細胞癌和移植肝復發(fā)以外,還會影響其他慢性肝病進展,并且參與2型糖尿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癥發(fā)生。代謝綜合征相關惡性腫瘤、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及肝硬化為影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預期壽命的重要原因。所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領域的挑戰(zhàn),近幾年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仍在不斷增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與胰島素抵抗及遺傳易感性相關,繼發(fā)性則由于某些特殊因素導致。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過剩所導致體重增長迅速和體重超重,肥胖、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相關脂肪肝,以及隱源性脂肪肝都屬于原發(fā)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疇[5];而營養(yǎng)不良、全胃腸外營養(yǎng)、減肥手術后體重急劇下降、藥物/環(huán)境和工業(yè)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則屬于繼發(fā)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在臨床中被認為是發(fā)展緩慢、可以逆轉的,預后良好的病變,患者發(fā)展到肝硬化階段后需經(jīng)歷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在不經(jīng)過脂肪性肝炎的條件下可能轉化為肝硬化。根據(jù)目前臨床研究工作顯示,脂肪肝類型是以NAFL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后者多數(shù)是由于高血脂癥、糖尿病以及肥胖癥導致。在5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患者中,肥胖人數(shù)46例(88.46%),并且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患者也較多,由此表明糖尿病性脂肪肝和患者的體重超標有一定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體重正?;蛘呦莸幕颊弋斨?,導致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脂質(zhì)代謝功能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抵抗不夠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和患者機體整體代謝調(diào)節(jié)有關系,也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特征。
參考文獻:
[1] 杜璐璐,吳秀凱.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護理干預體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0):7811-7811.
[2] 呂兆鎰,張月平,茹清靜.茹清靜教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臨床經(jīng)驗[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8,56(10):139-142.
[3] 李婷,張雪姣,孟祥雯,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診治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2).
[4] 陳玉帥,王炳元,厲有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酒精性肝病2016研究進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7,25(3):181-186.
[5] 張琰.淺談脂肪肝患者的護理干預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