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
摘 要 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要講究好的方法,通過參與式、探討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步驟
中圖分類號:G623.2,G424.21,TM930.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3-0077-01
現(xiàn)今學校教育,教師厭教語文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語文知識廣袤駁雜,要想教好語文,需要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甚至要翻閱大量的中外書籍,語文教學的備課量太大;二是語文教學的模式?jīng)]有定準,不像其他學科有明晰的知識線條,每一堂課究竟教些什么,需教師在課前深挖教材再能確定;三是語文教學的收效慢,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成績的提升不明顯。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多年,明白了要當好一名語文老師,首先自己要有豐足的知識,用不可枯竭的知識源泉征得學生的信服;同時,課堂上要少采用獨白式、講解式、陳述式,要多采用參與式、研究式、探討式,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能動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關于教學步驟,筆者從實踐中總結了一套基本思路,以供大家參考。
一、導入新課
新的一節(jié)課開始,學生可能還沉浸在上一堂課的余味之中,還不大適應新的教學內(nèi)容,要想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堂課上來,設計好導語是贏得開門紅的關鍵。怎么設計呢?如講一個與之有關的故事、朗誦一首好詩、做一個與之有關的游戲等,不一而足。
二、讀中領悟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因此多讀、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浮現(xiàn)該種情景或畫面,并用心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模仿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diào),讀出人物內(nèi)心的激越、深沉、哀傷、惶恐等,做到學生與人物合一、與作者合一。當然,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在反復實踐中教會學生閱讀,如采用示范讀后學生試讀,不夠感情的地方再引導和糾正。也可教學生運用生活的感悟去細細品味作者的語言,聯(lián)系學生與之相近的情感體驗去引導學生體味作者和人物的語言情感。
三、字詞教學
字詞是語文基本功的累積,萬不可削弱它的作用。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猶如一座高樓大廈,那字、詞就像一磚一石,只有在深入理解字詞含義的基礎上,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講解字、詞含義時既要仔細分析字、詞之義,又要擴展到其它詞語,達到觸類旁通之效。同時,還可以延伸到“因陋就簡”“因材施教”,達到語言的消化作用。另外,要教育學生在遇到陌生的詞語、優(yōu)美的詞語時,養(yǎng)成立即查閱和摘錄的習慣,并在交際、寫作時加以運用,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基礎。
四、難點質疑
教師在教學時要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不理解的語句或內(nèi)容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再通過學生相互探討進行解答,教師在其中只需要適當引導、點撥和糾正即可。這樣,一是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仔細品味的習慣,糾正了學生讀書囫圇吞棗的習慣;二是在學生的相互質疑和探討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三是將課堂主體從教師移交到學生,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四是將教師從繁重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準備中去。當然,筆者也不主張那種放羊式教學,教師也要把課堂的重點和難點設置成問題,來一點“你們問完了,我還有幾點問題”,讓學生在互動中去獲取語文的精髓。
五、整體把握
在理解了文章語句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把一篇長文整理濃縮成一段短小的內(nèi)容,便于學生對文意的把握,也利于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在總結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從關鍵語句入手尋找文章的主題,并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真、善、美,摒棄假、惡、丑。
六、品味文章
一篇美文,不僅對學生的思想是一次洗禮,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如文章結構巧妙,只要學生領悟到巧妙之處,必能在今后同類寫作中提供范例。如文章人物形象刻畫貼切、細節(jié)描摹入神,教學生在課上進行隨筆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文章語言優(yōu)美,可叫學生說出美的地方、美的原因,陶冶學生的語言情操。
七、自我小結
學習結束,老師問:“你從本課中學到了什么?”,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既真實又形成知識的鞏固。
八、延伸訓練
課堂上學習的東西大多屬理性的,要運用于實踐才能發(fā)揮作用。這時,適時布置一點作業(yè)作為延伸訓練的內(nèi)容,如今天學習了如何摹寫人物外貌,則叫學生用100字左右描摹一位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如今天學習了如何分析記敘的六要素,則另選一篇試試手腳等等。
當然,這也是筆者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文有千教,不同內(nèi)容,附帶的東西也不同。總之,有了一個基本模式,具體問題具體處理,視不同內(nèi)容而或增、或刪,靈活處理,是從教者的必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