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河下游沖積平原不同質地潮土的微形態(tài)特征

2019-09-03 16:19張保華陶寶先劉子亭曹建榮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9年7期

張保華 陶寶先 劉子亭 曹建榮

摘要:為探討土壤顆粒組成對微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選擇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潮土類三種質地土壤(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樣品,分析其微形態(tài)特征的差異。結果表明:顆粒組成對土壤微結構、粗細顆粒分布、顆粒大小與圓度等產生明顯影響。壤質、粘壤質土壤表層形成了利于農業(yè)生產的團粒狀微結構,向下層逐漸變?yōu)槟铱?、孔洞、孔道等微結構類型,砂質壤土全剖面為單粒狀微結構。壤質、粘壤質土壤粗細顆粒分布類型為斑晶嵌埋型,砂質壤土則為粗單一顆粒類型。土壤中粗顆粒均以石英為主、細顆粒均為分離斑點雙折射類型,但砂質壤土中粗顆粒粒徑較大、圓度較小。壤質、粘壤質土壤偶見土壤動物排泄物、膠膜等形成物。

關鍵詞:潮土;土壤質地;顆粒組成;微結構;粗細顆粒分布;形成物

中圖分類號:S1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9)07-0067-05

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包括粗顆粒、細粒物質、土壤形成物、孔隙以及形態(tài)、空間分布和結構等,能反映土壤形成發(fā)育、土壤組成、物質遷移轉化過程及土壤發(fā)育演變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是野外土壤剖面研究的延續(xù)[1,2],因此,諸多自然、人為因素均能影響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目前較多研究關注于人為因素對土壤微結構的影響,如秸稈還田[3]、有機無機肥料配施[4]、有機種植方式[5,6]、有機物料施用[7]等,這些措施均可促進良好土壤微結構的形成,有機物料施用還影響土壤孔隙數量和形態(tài)[8]。農業(yè)灌溉可增強土壤顆粒風化強度,增強顆粒細化、圓化程度,同時顯著增加殘積粘土數量且可出現(xiàn)淀積粘土[9],農業(yè)耕作則可引起土壤顆粒的長度、等圓直徑、周長、面積減小和圓度增加[10]。上述文獻均提及了供試土壤的顆粒組成,但并未從土壤質地角度探討其微形態(tài)特征的差異。實際上,土壤顆粒組成對粗細顆粒(coarse/fine,c/f)分布、形成物等微形態(tài)特征能產生直接影響[11]。

因此,本研究以土壤質地復雜多變的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為研究區(qū)域,選擇長期常規(guī)種植冬小麥-夏玉米的潮土類砂質壤土、壤土、粘壤土,分析不同質地土壤的微形態(tài)特征差異,以豐富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與物理性質關聯(lián)理論,同時也為研究區(qū)土壤資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山東省西部,E 115°14′~116°08′,N 36°16′~36°42′,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3.5℃,7月份氣溫最高,為26.9℃,1月份氣溫最低,為-2.5℃,年均降水量546.9 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62.2%,年際變化大,雨熱同期。研究區(qū)為黃河沖積低平寬廣平原,緩崗、坡地、洼地交錯分布,海拔31~38 m,土壤以潮土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主要種植作物為冬小麥、夏玉米、油料作物、蔬菜等。

1.2 樣品采集及分析

2017年10月,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北城辦事處東魯村(壤土)、許營鎮(zhèn)繡衣集村(砂質壤土)、朱老莊鎮(zhèn)田莊村(粘壤土)選擇長期種植小麥-玉米地塊,挖取土壤剖面。0~25 cm 深度分5層取樣,每層5 cm。塑料盒(4 cm×4 cm×4 cm)取原狀樣品用于制作薄片、環(huán)刀(100 cm3)取原狀樣品用于容重測定,其它樣品用于土壤顆粒組成、有機質含量等理化性質分析。

用于薄片制作的原狀樣品利用198#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劑浸漬固化后,進行切片、粗磨、細磨,用環(huán)氧樹脂粘在載玻片上,之后再對另一面進行切片、粗磨、細磨,以冷杉膠粘蓋玻片,制成厚度約30 μm的土壤薄片,于偏光顯微鏡下觀察并照相。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描述采用Georges Stoops(2003)術語體系[12],顆粒大小等部分特征的定量測量使用Image Proplus 6.0軟件處理。

用于土壤顆粒組成、有機質含量測定的樣品在室內自然風干、研磨,分別過孔徑2.00、0.25 mm篩,土壤顆粒組成用吸管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用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剖面描述

土壤剖面記錄與顆粒組成、容重等基本性質見表1。根據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標準,許營樣地砂粒含量超過55%、粘粒少于15%,質地類型為砂質壤土;朱老莊樣地砂粒含量介于30%~55%、粘粒介于15%~25%,為粘壤土;北城樣地砂粒含量介于40%~55%、粘粒少于15%,為壤土。

隨深度增加,許營及北城樣地土壤容重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而朱老莊樣地則一直呈增加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呈降低趨勢。在田間剖面挖取時,在深15 cm左右均出現(xiàn)較堅實的土層,分析應為大型農機具的廣泛應用、深松深度不夠,使得耕作層變薄、犁底層上移。

2.2 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

2.2.1 微結構與孔隙 三種質地土壤中,壤質、粘壤質土壤微結構類型相似,兩者與砂質壤土差異較為明顯(圖1)。其中壤質、粘壤質土壤微結構存在土層間的變化,表層以高度分離、發(fā)育良好、不吻合的團粒狀微結構(granular microstructure)(圖1a、 b)為主,隨深度增加,微團聚體逐漸增大,發(fā)育與分離程度減弱(圖1c),至下層,弱度分離的微團聚體亦極少,逐漸演變?yōu)橐詨K狀(massive)、囊孔(vesicle)、孔洞(vugh)、孔道(channel)、板狀(platy)等微結構類型為主(圖1d、e)??紫额愋屯瑯哟嬖谕翆娱g的變化,表層以復合堆集孔隙(compound packing void)為主,下層逐漸演變?yōu)橐钥锥?、囊孔、孔道、面狀(plane)孔隙為主。

砂質壤土微結構各土層間變化極小,全剖面為單粒狀微結構(single grain microstructure),僅表層偶見發(fā)育、分離程度較差的微團聚體,孔隙則為簡單堆集孔隙(simple packing void)(圖1f)。

作為田間土壤結構目視觀察的延伸,影響土壤結構或者團聚體的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土壤微結構。一般認為,粘粒、有機質是影響土壤團聚體形成及穩(wěn)定性的主要影響因素。本研究中,粘壤土粘粒含量最高,介于15%~25%,壤土、砂質壤土中粘粒含量差異不大(<15%),但前者粉粒含量明顯高于后者,砂質壤土則粘粒含量低(<15%)、砂粒含量大(>55%);同時粘壤土、壤土有機質含量高于砂質壤土,從而在粘壤土和壤土表層形成了團粒狀微結構、下層形成了塊狀與囊孔等微結構類型,與砂質壤土的全剖面單粒狀微結構存在明顯不同。

2.2.2 基質 基質描述包括粗細物質分界、粗細相關分布(coarse/fine particles related distribution)、粗物質及其壘結、細物質及其壘結。

(1)粗細顆粒分界

本研究基于偏光顯微鏡的分辨力和土壤顆粒大小,將三種質地土壤的粗、細顆粒分界均定為10 μm, 即c/f10μm。

(2)粗細顆粒分布類型

三種質地土壤的粗細顆粒相對分布類型均不存在土層間差異。壤質、粘壤質均為開敞斑晶嵌埋(open porphyric)類型(圖1d、e),表現(xiàn)為粗顆粒嵌埋在細粒物質中、且粗顆粒間距離大于粗顆粒平均直徑的兩倍;砂質壤土則為粗單一顆粒(coarse monic)類型(圖1f),表現(xiàn)為粒徑均大于10 μm。

粗細顆粒相對分布類型的差異主要是土壤顆粒組成不同的結果,砂質壤土中僅0~5 cm土層粉、粘粒含量為31.8%,其它土層均低于30%,大顆粒松散堆積,形成與壤質、粘壤質土壤明顯不同的粗細顆粒分布類型。

(3)粗顆粒

土壤礦質粗顆粒,在壤質、粘壤質樣地以圓或次圓狀石英顆粒為主,多小于30 μm(圖1d、e),分選較好;砂質壤土則以次圓狀石英顆粒為主,多在30~70 μm(圖1f)。

腐殖化程度高的有機質在各土層均可見,分布較為分散,含量小于5%,大小多在100 μm以下(圖2a、d,圖片中黑色斑塊),但15 cm深度以下明顯減少。

(4)細顆粒

細粒物質均為灰色硅質粘粒,呈分離斑點雙折射類型(stipple speckled b-fabric)(圖1d、e、f)。受潮化作用、秸稈還田腐解影響,多被鐵質、有機物浸染。其中砂質壤土含量很少。

2.2.3 有機物 由于研究區(qū)近年大量的秸稈還田,薄片均可見到較多大小不一、分解程度不同的有機物(圖2a、b),但下層極少見,表明耕作中較少進行深松深翻、還田秸稈僅存在于表層。

2.2.4 土壤形成物 常見土壤形成物類型有膠膜(coating)、凝團(nodules)、填充物(infillings)、排泄物(excrements)等。由于研究區(qū)頻繁耕作,薄片中土壤形成物極少見,僅偶見表層蚯蚓糞便、下層孔隙膠膜(圖2c、d)。由于近年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土雜肥極少施用等原因,未觀察到人為物。

3 討論與結論

土壤顆粒組成對部分微形態(tài)特征產生影響,表現(xiàn)在微結構類型、粗細顆粒分布類型、粗顆粒大小與圓度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且壤質、粘壤質土壤還存在土層間的微結構變化。

壤質、粘壤質土壤表層形成了利于農業(yè)生產的團粒狀微結構,向下逐漸變?yōu)檩^差的囊孔、孔洞、孔道等微結構類型;砂質壤土則全剖面為單粒狀微結構。壤質、粘壤質土壤礦質粗細顆粒分布均為斑晶嵌埋類型,砂質壤土則為粗單一顆粒類型。粗顆粒均以石英為主,但砂質壤土中顆粒較大、圓度較小;細顆粒均為分離斑點雙折射類型。新鮮有機物均是表層多、下層少。土壤形成物僅偶見排泄物、膠膜。

參 考 文 獻:

[1]Stoops G. Achievements in micromorphology[J]. Catena, 2003, 54: 317-318.

[2] 何毓蓉,賀秀斌.土壤微形態(tài)學的發(fā)展及我國研究現(xiàn)狀[C]//中國土壤學會編.中國土壤科學的現(xiàn)狀與展望.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2007: 41-63.

[3] 朱鐘麟,舒麗,劉定輝,等.秸稈還田和免耕對水稻土微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8, 17(2): 682-687.

[4] Qin Y S, Tu S H, Feng W Q,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micromorpholigical features in purple soil[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13(5):1050-1054.

[5] 孫增慧,韓霽昌,劉哲,等.種植方式對華北平原典型農田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7,48(5):282-289.

[6] 申思雨,劉哲,呂貽忠.不同種植方式對溫室土壤微形態(tài)的影響[J].土壤, 2016, 48(2): 355-360.

[7] 孫經偉,堯水紅,李娜,等.農田恢復措施對黑土母質發(fā)育的新成土壤團聚體微形態(tài)及孔隙結構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4):17-23.

[8] Pituello C, Ferro N D , Simonetti G, et al. Nano to macro pore structure changes induced by long-term residue management in three different soil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16, 217: 49-58.

[9] 龐獎勵,黃春長,查小春,等.關中地區(qū)兩種不同農業(yè)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態(tài)特征[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7,40(11):2518-2526.

[10]龐獎勵,張衛(wèi)青,黃春長,等.關中地區(qū)不同耕作歷史土壤的微形態(tài)特征及對比研究[J].土壤通報,2009,40(3):476-481.

[11]Stoops G, Marcelino V, Mees F. Interpretation of micr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soils and regoliths[M]. The Netherlands: Elsevier,2010:1-8.

[12]Stoops G. Guidelines for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soil and regolith thin sections[M]. Madis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2003.

陵川县| 台南县| 安新县| 巴林左旗| 柯坪县| 邹城市| 安泽县| 郓城县| 松潘县| 灵寿县| 罗源县| 思茅市| 武强县| 科技| 台前县| 寻乌县| 集贤县| 安福县| 巨野县| 虹口区| 天气| 昭平县| 玉环县| 伊吾县| 江油市| 孝义市| 安阳县| 花莲市| 龙口市| 叙永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长治市| 东方市| 中宁县| 玛纳斯县| 金乡县| 喜德县| 洞口县| 界首市| 东乡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