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顯煌
(福鼎市海洋與漁業(yè)局,福建 福鼎 355200)
福鼎市于20世紀70—80年代建有灌溉用的山塘、水庫約計2 400座,其中山塘占2 380座。隨著農村產業(yè)和山壟田耕作制度的變革,這些山塘、水庫的灌溉功能也隨之弱化,但為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促進農村脫貧致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寶貴的水面資源?,F(xiàn)就太姥鎮(zhèn)巨口水庫的高產高效養(yǎng)魚技術小結如下。
巨口水庫屬小一型水庫,距沙呂線公路約1 km,海拔32 m,庫區(qū)東西走向,豐水期水面330×667 m2,養(yǎng)殖水面約240×667 m2,平均水深約3 m,最深處達5 m,庫底平坦,水庫周圍植被茂盛,上游山谷有溪流注入,水質清新,陽光充足,保水性良好;4—12月水溫為17~35℃,
在堤壩泄洪處,設3道攔柵,布設聚乙烯網,以防逃魚。
放養(yǎng)的魚種當中,既有棲于中上層、濾食性的鰱、鳙魚,可調節(jié)水質、控制肥度;又有棲于底層、雜食性的鯽魚,可利用草魚殘餌腐屑、保持底部清潔;加州鱸魚可充分利用野雜小魚等天然餌料。該模式魚種搭配較為科學(表1)。
魚種經2~3 m3碘溶液浸浴7~10min后放入庫中。
在庫岸放置4臺機械投餌機,投喂蛋白質含量為28%~30%的配合顆粒飼料為主,其投餌量根據魚量和水溫變化而進行相應調整,高峰期每天投餌量達2 t多;此外還在水庫消落區(qū)和壩頂種些黑麥草和象皮草作為補充飼料。
配備2.5 kW功率的增氧機12臺,投餌前后及陰雨、悶熱天氣時開機增氧,以提高餌料轉化率、防止魚的缺氧死亡。
采用“一次投放魚種、多次輪捕”方式。在投餌處設置定置吊網,從7月開始進行捕大留小,直到12月底干庫捕光。商品魚大部分運銷該市及其周邊縣市批發(fā)市場,小部分由經銷商到庫邊批發(fā)。這樣既可降低庫中的存魚量、保證溶氧量,又可促進養(yǎng)魚資金的周轉。
表1 2018年魚種放養(yǎng)情況
2018年,該水庫養(yǎng)殖總成本226.58萬元,其中:魚種22.08萬元、廈門銀豪牌飼料400 t計156萬元(不計青草飼料)、水庫租金6萬元、雇工費19萬元、電費3萬元、運輸費5.5萬元、借貸資金利息15萬元。
收獲商品魚250 t、產值324.95萬元(表2)、純收入98.37萬元,飼料系數(shù)為1.7,投入產出比為1:1.43。
平均單產1 042 kg/667 m2、產值13 539元、純收入40 983.75元。
高產高效水產養(yǎng)殖使巨口水庫水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養(yǎng)殖魚類的單產還高于該地精養(yǎng)池塘產量,其實用的養(yǎng)魚技術不但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還有明顯的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
表2 巨口小一型水庫養(yǎng)魚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