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酉 周寧 張魁 李揚 趙洋 宋邦榮 鄭居兵 劉濤帥 董然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靜脈橋血管再狹窄嚴重影響冠心病患者預后,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1]?;罨D錄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是參與靜脈橋血管再狹窄的一個重要因子,在血管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2]。CRISPR/Cas9是一種能夠對任何物種基因組的特定位點進行精確編輯的技術。使用該技術能夠進行細胞水平單基因或多基因敲除。其原理是核酸內切酶 Cas9蛋白通過向導RNA(guide RNA,gRNA)識別特定基因組位點并對雙鏈DNA進行切割[3]。本研究通過構建靶向ATF3基因Cas9編輯下慢病毒載體,并轉染人微血管內皮細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HMEC)后觀察其對ATF3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
1.一般材料 HMEC,293T cells,U6-sgRNAEF1a-Cas9-FLAG-P2A-EGFP載體(上海吉凱基因化學技術有限公司),Oligo引物(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限制性內切酶BsmBI(Thermo公司),T4 DNA連接酶(Thermo公司),TaqPlusDNA polymerase(Vazyme 公司),移液器(1 000 μL,200 μL,Gilson。 100 mL,BIOHIT)、CO2 培養(yǎng)箱、倒置顯微鏡、生物安全柜、-80℃低溫冰箱、普通冰箱、溫度計(0-100℃)、離心機、液氮罐、BCA Protein Assay Kit、RIPA 裂解液、Prestained protein marker、NP-40裂解液、醫(yī)用X射線光片、X線膠片顯影粉、ECLPLUS/Kit。
2.方法 (1)ATF3基因 sgRNA處理:根據(jù)GeneBank提供的ATF3基因cDNA編碼序列NM_001674為模板,參照sgRNA原則設計,使用BLAST進行同源性分析,設計三條sgRNA靶點序列(GGTGTCCATCACAAAAGCCG, TGTCAGCGACAGACCCCTCG,AAAGTGCCGAAACAAGAAGA),同時設計一條無意義對照sgRNA序列(CGCTTCCGCGGCCCGTTCAA),上游引物 5′-CACCG-3′,下游引物 5′-GTTT-3′,把引物干粉溶解于退火緩沖液中,95℃水浴15 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將退火產物稀釋200倍后使用,上下游引物中此時引入限制性內切酶BsmBI結合位點,帶有內切酶黏性末端的向導RNA備置完成。PCR反應條件:95℃水浴15 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將退火產物稀釋200倍后備用。
(2)ATF3基因Cas9慢病毒載體構建:根據(jù)3條連接限制性內切酶黏性末端的向導RNA以及一條無意義序列,分別設計合成雙鏈oligoDNA,與限制性內切酶BsmBI雙酶切載體U6-EF1a-Cas9-FLAGP2A-EGFP 進行連接,PCR 鑒定,98℃,5min,1個循環(huán)。 98 ℃,10 s,55 ℃,10 s,72 ℃,90 s,30 個循環(huán)。72℃,8min,1個循環(huán)。4℃保存。退火溫度依據(jù)引物或基因GC含量而定,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溫度低5℃。挑選重組陽性克隆,進行測序鑒定。連入sgRNA片段的陽性克隆得到大小為343 bp的條帶。
(3)慢病毒包裝:轉染前用胰蛋白酶消化293T細胞。調整細胞密度為5×106/15 mL,重新接種于10 cm細胞培養(yǎng)皿,37℃、5%CO2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24 h待細胞密度達70%~80%時用于轉染。2 h后更換為無血清培養(yǎng)基。向一滅菌離心管中加入所制備的 DNA 溶液(GV 393質粒 20 μg、pHelper1.0載體質粒 15 μg、pHelper2.0 載體質粒 10 μg),調整總體積為1 ml,在室溫下溫育15 min?;旌弦壕徛渭又?93T細胞的培養(yǎng)液中,混勻,于37℃、5%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6 h后棄去含有轉染混和物的培養(yǎng)基,加入10 ml的PBS液清洗一次,輕柔晃動培養(yǎng)皿以洗滌殘余的轉染混和物后倒棄。緩慢加入含10%血清的細胞培養(yǎng)基20 ml,于37℃、含5%CO2培養(yǎng)箱內繼續(xù)培養(yǎng)48~72 h。根據(jù)細胞狀態(tài),收集轉染后48 h(轉染即可為0 h計起)的293T細胞上清液。濃縮病毒并分裝保存。
(4)慢病毒滴度測定:測定前一天,使用293T貼壁細胞鋪板,96孔板,每孔4×104個細胞,體積100 μL。根據(jù)病毒的預期滴度,準備7~10個無菌的EP管,每管中加入90 μL的無血清培養(yǎng)基。取待測定的病毒原液10 μL加入到第一個管中,混勻后,取10 μL加入到第二個管中,繼續(xù)相同的操作直到最后一管。選取所需的細胞孔,棄去90 μL培養(yǎng)基,加入90 μL稀釋好的病毒溶液,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 h后,加入完全培養(yǎng)基100 μL,4 d后,觀察熒光表達情況,熒光細胞數(shù)隨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而減少。
(5)慢病毒轉染HMEC:使用感染液將細胞制成3~5×105/mL懸液,接種相應的細胞數(shù)到培養(yǎng)板中。鋪板后參照預實驗確定的MOI加入最適病毒量感染。8~12 h將各孔中細胞收集到干凈的1.5 mL EP管中,以2 000 r/min離心2 min,去掉上清液,更換為完全培養(yǎng)基,輕輕混勻后繼續(xù)培養(yǎng)。
(6)Western blot檢測ATF3抑制率:取細胞樣品,PBS洗滌兩次后,適量預冷的Lysis Buffer裂解,將細胞刮刮下細胞轉移入EP管中,冰上裂解10~15 min后超聲破碎細胞(200 W共4次,每次5 s,間隔2 s)。 4℃、12 000 min,離心15 min,取上清BCA法測定蛋白濃度,調整每個樣品蛋白濃度為2μg/μL,-80℃保存?zhèn)溆?。根?jù) ATF3分子量大小(23kDa)配制相應濃度的膠,膠凝固后,拔去梳子,電泳緩沖液清洗上樣孔,將準備好的樣品上樣。濃縮膠80 mA,20 min。分離膠120 mA,1h。電泳結束后,使用轉移電泳裝置,在4℃、300 mA恒流條件下電轉150 min,將蛋白轉移到PVDF膜上。用封閉液(含5%脫脂牛奶的TBST溶液)室溫封閉PVDF膜1 h或4℃過夜。封閉液稀釋抗體,然后不封閉好的PVDF膜室溫孵育2 h,并用TBST洗膜4次,每次8 min。用封閉液稀釋相應的二抗,室溫下孵育PVDF膜1.5 h,并用TBST洗膜4次,每次8 min。PVDF膜置于平鋪好的保鮮膜上,以1:40的比例混合A液和B液,混合液均勻滴加在PVDF膜上,避光反應5 min。將膜取出,稍微瀝干多余的ECL底物反應液,放入暗盒,鋪上保鮮膜(避免產生氣泡),放上X光片(避免 X光片的移動),關上暗盒,曝光1~2 min。取出X光片,放入顯影液中,約1 min后取出,在清水中漂洗幾秒鐘,后放入定影液中2 min。取出X光片,晾干,分析。
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ATF3在Cas9干擾下載體構建 (1)基因信息見表1。
表1 基因信息與基因ID
(2)sgRNA序列見表2。
表2 向導RNA信息
(3)目的慢病毒載體::載體名稱:GV393,元件順序:U6-sgRNA-EF1a-Cas9-FLAG-P2A-EGFP,對照編號:CON251,對照插入序列:CGCTTCCGCGGCCCGTTCAA(圖1)。
圖1 目的病毒載體示意圖 注:BsmBI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由sgRNA引導內切靶點
(4)合成oligo信息:PCR陽性克隆進行DNA測序,結果與設計序列一致,Cas9載體構建成功 (表 3)。
表3 合成核苷酸鏈信息
2.病毒包裝及滴度測定 轉染96 h后在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表達,表達GFP的293T細胞數(shù)隨病毒稀釋倍數(shù)增加而減少(圖2~4,表4)。
表4 三組oligo病毒濃度測定
圖2 LV-ATF3-sgRNA(05125-1)細胞免疫熒光照片 注:b和g分別表示明視野和熒光視野
圖3 LV-ATF3-sgRNA(05126-1)細胞免疫熒光照片 注:b和g分別表示明視野和熒光視野
圖4 LV-ATF3-sgRNA(05127-1)細胞免疫熒光照片 注:b和g分別表示明視野和熒光視野
3.慢病毒轉染HMEC 倒置熒光顯微鏡熒光視野和明視野進行對比,感染可達到80%轉染率,在KO1、KO2、KO3組細胞感染及生長狀態(tài)良好,GFP可持續(xù)穩(wěn)定表達。細胞感染及生長狀態(tài)良好,GFP可持續(xù)穩(wěn)定表達。如圖5所示。
4.錯配酶切檢測 本實驗陽參的擴增片段大小為456 bp,酶切片段大小分別為 151 bp、303 bp,用來作為實驗對比,驗證實驗操作結果準確性,本實驗錯配酶中,陽參酶切結果正常。酶切反應體系為:純化產物 2~3 μL,Detecase Buffer2μL,加入 ddH2O 10 μL。在45℃反應20 min后立即向上述10 μL體系內加入2 μL Stop Buffer。Cas9-ATF3基因片段下方雜帶通過升高退火溫度來降低。
如圖6所示,PCR檢測到目的大小條帶。KO1、KO2、KO3靶點均有活性。將活性檢測中有效的靶點的PCR產物切膠回收后構建T載體,藍白斑篩選,每個靶點測30個單克隆進行測序,運用軟件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對比靶點的有效突變率。測序結果分析:本實驗中PCA05125靶點,共測通30個克隆,5個插入缺失突變,3個無插入缺失突變,4個插入突變,10個缺失突變,6個大片段缺失突變,2個雙峰,可以得出該靶點的突變率達到80%以上。Cas9對ATF3基因突變有效。
根據(jù)酶切片段,三個靶點均有正常切割條帶,根據(jù)灰度分析情況,如圖7,KO3組細胞錯配酶差異性最大,堿基突變率明顯,因此本實驗選擇 KO3(PCA05127)做慢病毒載體鑒定試驗。
圖5 慢病毒轉染細胞 注:b和g分別表示明視野和熒光視野
圖6 混合克隆錯配酶篩靶 注:左側為酶切前,右側為酶切后。PC:陽性條帶對照。M:Ladder Marker(條帶從小到大分別為100 bp,250 bp,500 bp,750 bp,1 000 bp,1 500 bp, 2 000 bp, 3 000 bp, 5 000 bp)。 KO1、KO2、KO3:實驗組對應的3個靶點。NC:各實驗組對應的陰性對照
圖7 錯配酶灰度分析 注:KO1、KO2、KO3:實驗組對應的3個靶點。PC:陽性條帶對照。M:Ladder Marker(條帶從小到大分別;100 bp, 250 bp,500 bp,750 bp,1 000 bp,15 00 bp, 2 000 bp, 3 000 bp, 5 000 bp)。 KO1、KO2、KO3:實驗組對應的3個靶點。NC:各實驗組對應的陰性對照
5.Western blot檢測ATF3抑制率 其引物信息如下:內參基因 GAPDH,其上游引物序列為TGACTTCAACAGCGACACCCA,下游引物序列為CACCCTGTTGCTGTAGCCAAA,擴增片段大小為121 bp。目的基因為ATF3,其上游引物序列為GCTAAGCAGTCGTGGTATG,下游引物序列為CTGGAGTTGAGGCAAAGAT,擴增片段大小為225 bp(圖8)。
圖8 Western blot篩選有效靶點電泳圖 MOCK:空細胞。NC:陰性對照病毒感染組。KO:sgRNA病毒感染組。H:高曝光,L:低曝光,目的細胞為人微血管內皮細胞,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在陽參細胞中檢測到目的條帶,大小與預期相符,表明此次WB實驗體系工作正常。在目的細胞HMEC中檢測到目的條帶,KO組相對NC明顯下調。即sgRNA對ATF3基因的編輯在蛋白水平觀察到表達量的改變。ATF3基因在Cas9干擾下簡表達載體構建成功(圖9)。
圖9 Western blot灰度分析圖MOCK:空細胞。NC:陰性對照病毒感染組。KO:sgRNA病毒感染組
CABG是治療重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大隱靜脈是常用靜脈橋血管,但靜脈橋血管遠期通暢率低于乳內動脈,靜脈橋血管再狹窄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4]。研究結果表明,內皮功能失調是CABG術后靜脈橋血管再狹窄的始動環(huán)節(jié)。術后靜脈橋血流壓力突然增高,血管過度擴張引起管壁損傷,導致內皮結構及功能變化,內皮細胞增生,PCT和WBC迅速黏附,加速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內膜增生[5]。同時,炎性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后進入內皮,在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影響下,移行為巨噬細胞,吞噬脂質后轉化為泡沫細胞,引進粥樣斑塊形成,中膜平滑肌細胞增殖并向內層遷移,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橋血管再狹窄[6]。
CRISPR/Cas9是一種能夠對任何物種基因組的特定位點進行精確編輯的技術。使用該技術能夠進行細胞水平單基因或多基因敲除。其機制是核酸內切酶Cas9蛋白通過向導RNA識別特定基因組位點并對雙鏈 DNA進行切割。相較于 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i)技術來講,更加精確特異性下調細胞目的基因的表達。
轉錄激活因子3是ATF/CREB轉錄因子家族的成員,ATF/CREB家族包括一系列分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亮氨酸拉鏈結構,通過與cAMP反應元件的啟動子共同序列“TGACGTCA”相結合來調控基因的轉錄[7]。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在正常條件下穩(wěn)定表達,但是在應激條件下ATF3的mRNA的表達水平大大增加(如:活性氧,紫外刺激,心肌缺氧,藥物影響等)。在動物模型中,在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肝缺血,肝部分切除,化學物質如乙醇、四氯化碳、對乙酰氨基酚作用,癲癇發(fā)作,在腎臟的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皮膚受創(chuàng),外周神經損傷,激活胸腺細胞CD31誘導ATF3[8]。在培養(yǎng)的細胞,ATF3是由多種信號誘導的,包括細胞活素類,遺傳毒物如紫外線和電離輻射和已知誘導細胞死亡的藥物或JNK/SAPK信號轉導通路,如茴香霉素,環(huán)己酰胺、阿霉素。由此表明ATF3是一個應激誘導性基因[9]。
本研究中,通過構建慢病毒載體,并包裝獲得有感染能力的慢病毒顆粒,成功轉染HMEC,轉染率>80%。正常狀態(tài)下ATF3低表達或不表達,驗證3個不同序列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低表達基因的檢測困難,并尋找到一條既高效、且確切穩(wěn)定阻斷ATF3表達的序列(LV-ATF3-sgRNA(05127-1)。
Cas9編輯慢病毒與一般載體相比,慢病毒載體可感染分裂期與非分裂期細胞,其整合到基因組中可實現(xiàn)長時間穩(wěn)定表達,且滴度較反轉錄病毒體系更好。同時,慢病毒屬缺陷病毒,不會對細胞的連續(xù)傳代產生不良影響。從免疫印跡檢測該載體構建結果來看,在目的細胞載體細胞中檢測到目的條帶,KO組相對NC明顯下調(P<0.05)。
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ATF3在心血管系統(tǒng)的含量與各種心血管疾病相關,如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血管系統(tǒng)疾病等[10]。本研究成功構建了靶向ATF3基因敲除慢病毒載體,成功找到一個高效 抑制ATF3表達的質粒。為進一步研究ATF3在靜脈橋血管再狹窄中早期內皮功能失調作用機制奠定了基礎,并為探索橋血管再狹窄基因治療提供實驗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