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安倚
【關鍵詞】地方臺;電視專題;創(chuàng)優(yōu)
電視專題片是紀實片的一種,它通過形聲一體化的采訪拍攝手法,記錄生活現狀、人文現象或歷史遺跡等具有原生態(tài)的內容,來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內涵和意蘊。現實生活豐富多彩,但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電視專題片并打造成精品,那么無論在策劃、創(chuàng)意,還是在拍攝、制作上,都必須要精益求精。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電視臺的總體制作水平?,F以黃山廣播電視臺電視專題節(jié)目《家園》為例加以分析。
黃山廣播電視臺《家園》欄目于2004年3月5日開播,每周一期,時長15分鐘,截至2019年2月底已播出782期?!都覉@》欄目以紀實專題片為主,其主旨是“捕捉歷史瞬間,記錄生活狀態(tài),傳承人文精神,為世人打開一扇了解新黃山、古徽州的文化窗口?!惫?jié)目涵蓋了文化遺產、景觀生態(tài)、傳統(tǒng)風俗、人物故事、物產資源、城鄉(xiāng)建設、經濟發(fā)展等方方面面。表現手法崇尚質樸優(yōu)雅,不夸大、不粉飾,追求客觀穩(wěn)健的敘述格調。欄目開播以來一直擁有良好的社會反響,贏得了眾多忠實觀眾,是黃山市一張品位獨特的文化名片,也是安徽省廣播電視“十佳”欄目。節(jié)目先后獲得國家級二等獎2次、省級一等獎12次、省級二等獎15次?!都覉@》的成功得益于欄目主創(chuàng)人員多年來始終堅持節(jié)目創(chuàng)優(yōu)理念和不斷探索創(chuàng)優(yōu)實踐。
(一)欄目定位
優(yōu)秀的電視欄目首先定位要準確,要明確欄目的目標受眾是什么樣的群體,節(jié)目要向受眾傳達怎樣的信息,能滿足受眾怎樣的精神需求?!都覉@》欄目作為一檔文化旅游類專題節(jié)目,它的受眾主要定位在有較高文化程度的知識分子。功能定位主要是宣傳黃山、傳播徽州文化,通過對社會發(fā)展、生活情狀、文化現象或歷史遺跡的記錄,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內涵和意蘊,為觀眾提供一個了解新黃山、古徽州的文化窗口。
(二)欄目包裝
欄目片頭包裝必須要重視,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欄目標志、畫面,都應該注重與欄目內容相結合,從而帶給觀眾和諧、自然、流暢的觀感?!都覉@》欄目的片頭制作十分精美,借鑒了徽州水墨山水的畫風,在舒緩悅耳的音樂背景聲中,以水墨畫的形式相繼推出“黃山、迎客松、新安江、古牌坊、古民居”等徽州傳統(tǒng)形象元素,同時疊化出字幕“山續(xù)故事,水流情緣,靠近心靈的地方,是你我的家園”,暗示古徽州就是我們的家園,欄目主要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古徽州大地上新黃山的故事,這樣的設計既可以吸引外地觀眾對黃山的興趣,也可以引發(fā)本地觀眾情感的共鳴。
電視專題欄目的片頭是欄目的總領,它給欄目的風格特征、節(jié)目選題定下了基調,所有在這個欄目播出的節(jié)目都不能與之相悖。
(一)根植本土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電視節(jié)目也一樣,必須深深扎根在本土,越具有地方特色,就越容易被觀眾所關注。安徽省黃山市,屬于古徽州地區(qū),集黃山、白岳、新安江大好山水于一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里無數的神奇奧秘、絕景奇觀?;罩菹容厒冊跀登甑臍v史演進中,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了璀璨奪目的文化,被世人譽為“程朱闕里,東南鄒魯”。在這塊特色文化生態(tài)空間里,有徽州目連戲、徽劇、徽州版畫、徽州篆刻等徽州民間文藝;有程朱理學、戴震哲學、胡適新學。既有高雅的廟堂文化創(chuàng)作,也有徽州草根世俗文化的繁榮?;罩菟牡瘛⑿掳伯嬇傻?,雅俗相融,技藝精湛,令人稱絕。徽州同樣人才輩出,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程頤,活字印刷術發(fā)明者畢昇,畫家黃賓虹,現代革命家、教育家陶行知,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等。
電視紀實片被稱為“時代的立體檔案”、“歷史的備忘錄”,這表明它不僅僅是人類現實生活的“自審”窗口,而且應當是人類多重信息最豐富、最生動的歷史記錄?;罩葚S富的自然景觀和璀璨的歷史文化,加之新世紀以來黃山市委市政府圍繞“打好黃山牌 做好徽文章”,傾力打造“夢幻黃山 禮儀徽州”,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fā)展,這些都為電視紀實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養(yǎng)料?!都覉@》欄目多年來圍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搜尋題材,創(chuàng)作出了諸多優(yōu)秀電視紀實作品。近年來的獲獎作品(省級新聞獎二等獎以上)如《走近陽產》(2015)跟徽州古民居有關;《夢筆再生花》(2016)跟黃山著名景點夢筆生花有關;《徽匠神韻進故宮》(2017)跟徽州傳統(tǒng)工匠有關,等等。光看這些專題片的題目就不難看出,這些題材都跟黃山的本土地域文化有關,具有徽州地方特色。另外《家園》欄目近年來拍攝的一些系列專題片也都是立足本土挖掘富礦,對傳播地方特色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如《徽州名人故居》系列,《了不起的徽匠》系列,《徽州水口園林》系列,等等。
(二)深挖特色
所謂深挖特色就是編導在尋找題材時,要努力去思考和搜尋地域色彩濃厚,相較于別的地方無論是外在和內涵都與之不同的東西。比如獲獎作品《走近陽產》,選取的是皖南歙縣群山環(huán)抱中的一個小山寨。這里由于地勢較高,交通不便,數百年來,當地村民就地取材,采周邊青石鋪路架橋,取紅土壤山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的土樓群。在拍攝這些土樓群時,使用了航拍,畫面十分震撼,同時片中展示了當地居民相對原始的生活狀態(tài)。節(jié)目播出后,反響很大,引起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戶外旅行者的濃厚興趣,很快山外的目光開始聚焦這里。直接的影響是,近幾年,來這個昔日名不見經轉的小山村旅游的人多起來了,當地人辦起了農家樂,人們甚至通過接待游客擺脫了貧困。
再比如獲獎作品《雨落在了徽州》,這其實是一部電視散文詩。作者抓住雨中徽州的特點,雨中徽州的故事,用徽州獨特的畫面意象表現出了雨中徽州的意境,也表達了作者對雨中徽州的欣賞。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勾起人們對徽州的向往。
選擇好的題材是創(chuàng)作成功的基礎。電視紀實片的功能首先要記錄,深挖特色就是要對題材價值進行準確的判斷,要看其記錄的對象有沒有歷史意義和知識含量,題材有沒有歷史價值和信息含量。電視專題片一定要觀照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要有較強的現實性和時代感,使之成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梢哉f,任何節(jié)目,尤其是地方電視臺的專題節(jié)目,要根植本土深挖帶有地方特色的電視節(jié)目資源。
文化是人類精神的結晶,是歷史傳統(tǒng)在我們身上的積淀,是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文化意識正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電視品位的象征,并且成為電視紀實片創(chuàng)作者的重要追求。《家園》欄目自創(chuàng)辦之初,就十分注重文化品位,不論是以風光為主的紀實片,還是以人物為主的紀實片,都沒有忘記它的宗旨——傳遞知識和精神,輸出思想和文化。2017年春天,在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文化廳和黃山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安徽徽州傳統(tǒng)工藝故宮特展”于4月10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永壽宮隆重舉行,20位徽州“非遺”傳承人帶著85件精美作品亮相故宮。這無疑是黃山市乃至安徽省民間傳統(tǒng)工藝界的一件大事?!都覉@》欄目在接到拍攝專題片的任務后,攝制組對“非遺進京”這一事件的意義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從而確定了報道主題和作品用力的方向——徽州文化與故宮文化之間的關系。于是在采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時就引出了他這樣的感慨:
“徽州文化和故宮文化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故宮無論是古建筑還是文物藏品,里面都有大量的徽州元素、安徽元素。我就在想,那個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高鐵,怎么我們的內務府那時候都到安徽去買東西?因為東西好,東西凝練著工匠精神。”
同樣,編導的解說詞也緊扣文化進行鋪陳:
“一方水,一座城;擇一事,終一生。古老的徽州,在山環(huán)水繞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許多徽州往事雖早已漸行漸遠,可那些深藏于民間的歷史記憶,卻在一代代工匠們的薪火相傳中,歷久彌新、神韻雋永?!?/p>
當電視畫面展現出故宮徽派傳統(tǒng)工藝館里的一件件精巧傳統(tǒng)的徽派工藝品時,解說詞與之呼應:
“浩瀚青史,概括于手中;輝煌文化,濃縮在眼前?;罩萑瘛⑽姆克膶?、漆器貅飾,淳樸的徽匠們用勤勞的雙手、靈巧的構思,賦予那些平凡物件以永恒的藝術生命?!?/p>
像這樣的主觀敘述,在作品中經常出現,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徽匠進故宮這一歷史大事件的欣喜之情,和對徽州工匠精神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的由衷贊賞:
“石的堅硬、竹的優(yōu)雅,還有茶的清香,都在手工的溫度下,沉淀出詩意的人文色彩?!?/p>
“傳承,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有上一輩的功成身退,就有年輕人的義不容辭,在日益繁華的徽州土地上,仍然不乏甘于寂寞、堅守初心的新起之秀。”
觀察《家園》的眾多節(jié)目,就會發(fā)現,編導們對于文化審美都有較高的追求。或情感真摯、或悲喜交集、或思想深邃、或說理透徹?!都覉@》的一位編導曾說,“身處《家園》,看白墻黑瓦下的平凡生活,聽手藝人講講老徽州的匠心,還有捕捉青山綠水中的黃山美,都是最有樂趣、最有意義的事兒?!蔽幕袝r就潛藏在不經意的生活之中。
重視人才。電視紀實片作為視覺藝術,每一個鏡頭、每一行文字、每一段音樂,都要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可以說這對編導、攝像、后期制作人員的素質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家園》欄目的編導都很年輕,也都是文青,他們的個性都比較鮮明。有的以攝像見長,有的以策劃和文案見長,有的是后期制作高手。為了鼓勵創(chuàng)優(yōu),臺里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標新立異”,并且放手使用,充分發(fā)揮團隊每一名成員的聰明才智,形成了團隊創(chuàng)優(yōu)的組織文化。
完善機制。機制產生活力,活力孕育效率。《家園》欄目自開辦之初,就堅持定期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研討會、策劃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采編人員的文化意識和審美自覺,鼓勵大家在看似平常的日常題材中捕捉地域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題材。對省級獲獎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我們認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調動了一線采編播人員創(chuàng)作精品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完善的激勵機制讓創(chuàng)優(yōu)能手有環(huán)境、有條件、有待遇、有榮譽感,從而保證全方位、多層次精品創(chuàng)優(yōu)工程的實施。
對于地方臺來講,對電視專題節(jié)目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它是除新聞節(jié)目之外電視節(jié)目內容和形態(tài)的重要補充,也是地方臺對外宣傳的重要名片。地方臺要緊緊抓住地方特色、資源優(yōu)勢,做好電視專題片這篇大文章。
參考文獻:
[1]徐薦,李萬才 等.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意、策劃與制作[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高鑫.電視紀實作品創(chuàng)作[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3]方利山,汪煒等.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黃山市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