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Herzog&de Meuron創(chuàng)始人兼主設計師
項目地址_中國香港
設計單位_Herzog&de Meuron
主創(chuàng)設計_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 Ascan Mergenthaler
設計團隊_Vladimir Pajkic. Edman Choy.Chi-Yan Chan. Ravmond Jr Gaetan
攝影_lwan Baan
編譯_范嘉苑
美編_紀少佳
位于香港商業(yè)中心的“大館”,其前身是中央警署、中央裁判法院及域多利監(jiān)獄,一座由各種歷史建筑組成并被圍墻圍起的古建筑群,而如今是香港現(xiàn)存最重要的歷史遺址之一。在2006年停止使用并清空后,這里只留下一塊空地以及一系列獨特的建筑,其中院落由閱兵場及監(jiān)獄兩大部分組成。設計團隊的目標是保持二者的開放性及獨立性的同時賦予它們新的活力,讓這里成為 個向公眾開放的新型城市探索空間,從功能上定義為可用于進行聚會、文化交流和娛樂休閑的場所。
閱兵場兩側的歷史建筑圍合成一個開放式的空間,里面有寬敞的空間進行公共娛樂等活動,也能通往餐廳、零售商店以及 些較小規(guī)模的文化和教育空間。監(jiān)獄操場被巧妙地從令人生畏的禁區(qū)轉變?yōu)橐粋€致力于文化活動的新開放式公共空間。新增的藝術及文化項目是開放和激活監(jiān)獄操場的關鍵策略之一。兩個新增體量緊靠在四周的花崗巖墻壁上,它們既沒有影響到現(xiàn)有建筑結構,又形成了獨特的新元素。
新的建筑體量沒有參考任何歷史元素,而是通過盤旋的方式與所在場地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關系。通過升高體量,在建筑底層創(chuàng)造出新的聚會及活動的公共空間,引導亞畢諾道和奧卑利街上的行人在此連接點交匯。兩座建筑樓會共同展示當代藝術,其中奧卑利館的中庭入口盤旋于原有的古建筑之上,這樣的入口設計能為觀眾遮擋日曬雨淋,不僅成為了人們聚集的據(jù)點,同時也是F會堂以及奧卑利館的共同門廳。F館是一個多功能的畫廊空間,可用于辦展或舉辦特殊活動。對比之下,奧卑利館會展出更為大型的展覽,空間也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二層是一個帶有戶外露臺的餐廳,人們從這里能眺望豐富的城市景觀。屋頂則通過開辟天窗將自然光線引入畫廊頂層。
新的建筑體量都是以鋁制的立面鋪就,在大小及比例方面展示了與原有的花崗巖護墻相似的視覺效果,由此與大館的整體建筑群確立起聯(lián)系。值得提的是,建筑采用的均是100%的回收鋁材,這創(chuàng)新的結構讓新體量得以在歷史建筑群中以別樣的方式表現(xiàn)其形態(tài)及質感,同時也適應了香港當?shù)氐膩啛釒夂?,起到了遮陽擋雨的作用。此外,鋁材立面擁有獨特的粗糙質感,它們有助于減輕日照下建筑的反光問題。到了晚上,建筑立面則遮擋了部分從室內透出的光源,在展現(xiàn)建筑內部動態(tài)的同時,亦避免了給城市帶來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