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姣 吳 馭 蔡 懿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居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第三位[1]。我國早期胃癌僅占20%左右,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腫瘤已處于中晚期,而不能手術(shù)的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僅15%左右,預后極差[2]。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的全身綜合治療,以氟尿嘧啶、鉑類和紫杉醇類為基礎的化療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化療方案。但部分年老體弱的晚期胃癌患者難以耐受兩藥或三藥的聯(lián)合化療,替吉奧作為口服的氟尿嘧啶類化療藥,給藥方便且安全性高,可用于胃癌的單藥化療[3]?;倍w粒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中藥制劑,可緩解胃癌患者脘腹疼痛、腹脹、乏力等癥狀,還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化療的近期療效并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4]。因此本研究選取老年不適合聯(lián)合化療的晚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替吉奧聯(lián)合槐耳顆粒對其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8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5歲,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為胃癌的初治患者;②影像學評估具有可測量病灶且無法手術(shù)切除;③卡氏評分>60分;④預計患者的生存時間>3個月;⑤無腦轉(zhuǎn)移且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結(jié)果排除化療禁忌癥;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②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等疾病;③有化療禁忌癥。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65~80歲,平均(71.37±6.82)歲;KPS評分(82.26±8.57)分;病理類型:腺癌35例,印戒細胞癌3例,腺鱗癌2例;臨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2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65~82歲,平均(72.47±8.69)歲;KPS評分(83.46±9.37)分;病理類型:腺癌34例,腺鱗癌3例,印戒細胞癌3例;臨床分期:Ⅲ期13例,Ⅳ期27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的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替吉奧膠囊40~60 mg/次口服單藥化療(體表面積<1.25 m2:40 mg/次,體表面積1.25~1.5 m2:50 mg/次,體表面積>1.5 m2:60 mg/次),早晚餐后1 h口服,2次/d,連續(xù)給藥14 d,21 d為1個療程。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予槐耳顆粒1袋,tid口服。2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同種類、同等強度的護胃、止嘔、護肝護腎等治療。若出現(xiàn)Ⅱ度及以上的骨髓抑制,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白介素-11對癥治療。2組均至少治療2個療程,化療結(jié)束2周后評價療效。
應用改良后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 (mRECIST)[5]進行療效評估,分為完全緩解(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維持至少4周;部分緩解(PR):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以上,維持至少4周;疾病進展(PD):基線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以上或出現(xiàn)新病灶;病情穩(wěn)定(SD):基線病灶長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陀^緩解率(ORR)=(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①臨床療效:觀察2組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②無進展生存時間(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2組患者從接受治療開始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③腫瘤標記物檢測: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724);④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出現(xiàn)的化療不良反應按NCI-CT-CAE 3.0版標準進行評價。
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使用Kaplan-Meier 分析比較組間患者生存情況。
試驗組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81,P=0.036);試驗組的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13,P=0.045),見表1。
表1 2組臨床有效率比較(例,%)
隨訪2年,所有患者均已出現(xiàn)疾病進展,事件發(fā)生率為100%。其中試驗組平均PFS為(6.45±0.78)個月,對照組平均PFS為(4.50±0.91)個月。試驗組的無進展生存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301,P<0.001)。
2組患者治療前的CEA、CA199、CA724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的CEA、CA199、CA724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后試驗組的CEA、CA199、CA72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腫瘤標記物水平比較
注:Δ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表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組患者化療后均有出現(xiàn)腹瀉、手足綜合征、口腔黏膜炎,但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疲乏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病例均無化療相關(guān)性死亡,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胃癌是生存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之一,高發(fā)于老年群體,由于前期的消化道不適癥狀多誤以為胃炎,未予重視,致使大部分患者就診時腫瘤已處于晚期,喪失了手術(shù)根治的機會[6]。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的全身綜合治療,以期盡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但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它基礎疾病,且機體免疫力及臟器功能皆有所衰退,對化療所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亦較為敏感,不少患者可因難以耐受化療所致的副作用而中斷或放棄化療。因此,尋求低毒高效的治療方案是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探索所在[7-8]。
替吉奧是治療晚期胃癌的有效化療藥物[9],且口服給藥方便,療效與靜脈使用5-氟尿嘧啶、口服卡培他濱相當,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因而更適合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使用[4,10]。據(jù)文獻報道,替吉奧單藥化療在年齡大于75歲的老年患者中也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11]。因此,本研究采用替吉奧單藥化療治療老年晚期無法耐受聯(lián)合化療的胃癌患者?;倍w粒是一種中成藥制劑,含有多種有機成分,研究證實其可通過多種途徑阻滯細胞周期、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從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12]。既往臨床研究表明槐耳顆粒聯(lián)合化療可提高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生活質(zhì)量[4,13-14]。
目前雖然很多文獻報道了替吉奧單藥化療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使用,及槐耳顆粒在胃癌中的輔助治療,但尚未有文獻對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在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本研究選取無法手術(shù)且難以耐受聯(lián)合化療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替吉奧膠囊聯(lián)合槐耳顆粒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結(jié)果顯示,較單純的替吉奧單藥化療,聯(lián)合槐耳顆粒可提高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更好地控制腫瘤標記物水平;且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疲乏的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槐耳顆粒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老年晚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好、PFS得到改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