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秀
主題發(fā)言
當前,全科教師的培養(yǎng)已引起足夠關注,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讓日漸冷卻的“學科整合”又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在理想中的全科教師、全科教材還沒有重新進入人們視野之前,怎樣讓新課程倡導的“科學整合”的理念在各科教學中得到真正落實呢?張懷秀老師從“讓個性目標帶學科整合步入理想的境界”的角度,提出了三個方面的策略:目標整合:凸顯個性目標;教材整合:指向個性目標;策略整合:突出個性目標。
新課程倡導學科整合,目的在于打通學科間的壁壘,溝通學科間的聯(lián)系,融合學科間的要素,讓目標由孤立走向聯(lián)系,教材由單一走向豐富,教法由呆板走向靈活,以尋求學科教學的綜合效應。由于學科整合以分科施教為背景,因此,凸顯學科個性目標,體現(xiàn)學科本質特征,是學科整合的基本前提,唯如此,才能帶學科整合步入理想境界。否則,就會出現(xiàn)教學秩序的混亂,教學目標的推諉,其整合便會走向反面。
各學科都有自己的本質目標,也稱個性目標;又有共同承擔的目標,也稱共性目標。只要是分科施教,就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讓此學科去承擔彼學科的任務。就是說,學科的個性目標只能由該學科完成,本學科推卸不了,其它學科替代不了。因此,學科整合中的目標整合,并非個性目標的疊加,也非個性目標的位移;而是個性目標的明晰,共性目標的強化。因此,須妥善處理好共性目標與個性目標的關系,實施共性目標須體現(xiàn)個性特點,凸顯個性目標須關注共性目標。這樣,就既能為共性目標的達成固根培源,又能為個性目標的實施拓展空間。
學科目標為指向。各學科實施共性目標,須體現(xiàn)學科本質,提高學生該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我們知道,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健康情感,提升個性品質,是各學科的共性目標。這些目標需要各科教學的關注,而此種關注不是脫離自身學科教學的空中樓閣,不是偏離自身學科本質的無本之木,而是融于個性目標中的無痕之舉。如語文學科實施上述共性目標,須指向學科本質的目標:重視思維訓練,須促進思維發(fā)展與語言發(fā)展的同向同步,以語言為思維訓練提供依附,以思維訓練為語言強化效果;重視情感教育,須促進語言發(fā)展與情感熏陶的和諧統(tǒng)一,以情感熏陶為語言訓練增強活力,以語言訓練為情感熏陶提供憑借;重視個性培養(yǎng),須促進語言發(fā)展與個性彰顯的自然和諧,以語文訓練為個性發(fā)展提供依附,讓個性發(fā)展為語言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凸顯的是個性目標,關注的卻有共性目標,體現(xiàn)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其目標整合便能不偏不倚。
學科語言為憑借。各學科都有自身獨特的“語言”,“旋律、節(jié)奏”等是音樂的語言,“線條、色彩”是美術的語言,“運動、節(jié)律”等是體育的語言……目標整合中,容易出現(xiàn)的偏向就是脫離學科語言去整合。我們知道,如果數(shù)學教師借助“線條、色彩“等美術的語言,去拓展解題思路,訓練解題思維,培養(yǎng)解題能力,則名正言順,因為這是借美術的語言,達成自身的目標。而借助解題中思路的拓展、角度的轉換、現(xiàn)象的透視,讓學生享受解題的樂趣,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這才是合適的。因為這里憑借的是自己的語言,凸顯的是個性的目標,兼顧的是共性的目標。再如語文教學實施共性目標,須通過語言文字的解讀,借助語言形象的想象和展示、語言空間的拓展和開掘、語言內涵的挖掘和感悟,將語言發(fā)展、情感熏陶、美育滲透、思維訓練有機融合??梢姡还苁裁磳W科,實施個性目標可借用它學科的語言,實施共性目標須憑借本學科的語言。
學科活動為依托。數(shù)學教學中的演算,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英語教學中的會話,音樂教學中的演唱,美術教學中的繪畫,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這些都帶有明顯的學科特征,它雖是達成個性目標的重要寄托,卻是達成共性目標的唯一依托。也就是說,各學科實施共性目標,必須借助自身學科獨有的教學活動。
教材整合,是學科整合的重要方面。以往的教學,各學科的教材有著鮮明的界限,有時甚至是互不往來。雖然學科教材應有獨特之處,但有些時候,教材并無嚴格界限。如:《二泉映月》敘述的是名曲《二泉映月》的誕生過程,除作為語文教材,又可作為音樂教材,還可作為思品與社會教材。這就是學科教學的相通之處,也正因為此,才為教材整合提供了必要與可能。可見,運用教材的綜合優(yōu)勢,為達成學科個性目標尋求最佳的教材整合,這是教學整合的目標指向。
教材的選擇。每個教師,在居高臨下地把握和運用自身學科教材的同時,可對本學段各學科教材整體瀏覽,把握基本內容和序列。像語文教師看看音樂教材,熟悉一些音樂名家、音樂名曲、經(jīng)典歌詞,再尋求與語文教材、背景的聯(lián)系,就能從內容、人物、背景等多方面找尋到語文與音樂的聯(lián)系點,一旦需要,就能招之即來,來之能用。語文教師看看科學教材、思品與社會教材,也可從諸多方面找到與課文的聯(lián)系。而數(shù)學教師閱讀其它各科教材,則能將數(shù)學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上,無論對于數(shù)學內容的充實還是數(shù)學文化的滲透,都不無益處。
教材的挖掘。學科教材整合,不能簡單地拿來,直接地運用,而要精心選擇,合理加工,巧妙挖掘,讓它學科的教材顯示我學科的特點,凸顯我學科的目標。比如課文《二泉映月》,除共性目標外,不同的學科該實施不同的目標。語文以此為教材,在于挖掘其語言因素,帶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與文章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從而真切地感受阿炳的坎坷人生及其與《二泉映月》這首曲子間的諸多聯(lián)系,感受曲子蘊含的豐富情感,感受語言文字對情境敘述的真實和情感表達的真切,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解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音樂以此為教材,就在于挖掘其音樂因素,讓學生從課文敘述的故事中,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感受曲子表達的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進而走進《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去感受曲子的旋律和傳遞的情感,感受曲子的旋律美、蘊含的情感美,讓學生得到曲子旋律和情感的熏陶,促進他們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思品與社會以此為教材,就在于挖掘其情感因素,讓學生走進人物,感受阿炳人生的坎坷,對音樂、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去感受他不屈的精神,讓學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人生的啟迪。
可見,學科整合中的教材整合,要通過對學科教材的整體把握,尋求學科教材的相似性;通過學科教材的有效挖掘,體現(xiàn)學科的特殊性。
教學策略的互通與教學經(jīng)驗的共享,是學科整合的重要方面。通過方法整合,可以博采眾長,借用各學科先進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科個性目標;通過經(jīng)驗整合,可以兼收并蓄,借用各學科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達成學科本質目標。無論是方法借用還是經(jīng)驗遷移,都須從本學科教學的實際出發(fā)。通俗地講,就是借雞下蛋,借圃育苗。即借人家的雞,下自己的蛋;借人家的圃,育自己的苗。走進課堂,一看就知道你運用了人家的方法,參考了人家的經(jīng)驗,而指向的是自己的目標,這樣的課堂,才是經(jīng)驗整合中的理想課堂。
方法借用。如今,演唱已不是音樂課的專利,繪畫也不是美術課所特有,計算也不是數(shù)學課才會有……單從現(xiàn)象看,也許難以評判優(yōu)劣,須沉入課堂,弄清底細,看整合指向的是不是本學科的目標。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遷移運用,須始終注意堅守自己的田園,指向自己的目標。數(shù)學教師可向語文、音樂、英語等學科的教師學習,通過畫面展示、課件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等手段,使教學內容富有感性,富于情趣。各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從音樂、體育教師那里得到啟示,想法讓自己的課堂輕松自然,充滿情趣。
經(jīng)驗遷移?!八街梢怨ビ瘛?。學科整合中,可借用其他學科的教學經(jīng)驗,促進自身學科的教學。比如,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由來已久,原因到底是什么?也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走進數(shù)學課堂,研究數(shù)學教學,也許能透視出語文弊端,探尋出語文出路。數(shù)學教師導入新課多言簡意賅,開門見山,常常是三言兩語。而語文教師既要激發(fā)興趣,又想誘發(fā)情感;既想拓展背景,又想明晰目標,經(jīng)常是滔滔不絕。如果語文教師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看似不經(jīng)意,實際是舉重若輕;看似很隨便,實際簡潔明了,也便能尋求新課導入的短平快效益。走進數(shù)學課堂還可發(fā)現(xiàn),習題安排,多面向全體;問題設計,多面向全員。如習題出示后響應者很少,問題提出后踴躍者不多,教者將及時調整,而不會讓一兩個學生支撐門面。而不少語文教師關注全員則有所欠缺,提出的問題,設計的練習,有部分人附和也就心滿意足。如果語文教師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時時關注全體,課課立足全員,教學效益則有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學科整合是一門藝術,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科學的聯(lián)系;是一種智慧,并非表象的熱鬧,而有實質的內涵。惟有學科本質的突出,個性目標的凸顯,才能帶領學科整合走出現(xiàn)象,走向實質;走出膚淺,走向深刻;走出形式,步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