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 毛晨鈺 徐牧心
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劉芳菲停止服用抗焦慮藥物的第一周,她在公司上班,看上去一切平靜如水。
直到好朋友發(fā)來了一幅漫畫。這是幾張畫風溫馨,主題積極的漫畫,畫面上是對焦慮癥患者的一些康復建議。然而看完后,劉芳菲瞬間頭暈目眩,渾身神經跳躍性地刺麻,心悸,手腳發(fā)麻。她第一時間請假回家,然而痛苦卻絲毫沒有因為回到私密空間而緩解半分。她躺在床上,身上又痛又癢,一陣又一陣,險些抓破頭皮和臉。
當朋友去家里探望時,她還是渾身發(fā)抖,不停抓撓著自己。
劉芳菲是一位伴焦慮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后來追尋那次嚴重發(fā)作的原因,她自我分析是因為沒有逐步停藥而出現的戒斷反應,而“罪魁禍首”的漫畫,大意則是告訴焦慮癥患者這種病大多是因過于敏感引起的,“你要積極去生活,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
對劉芳菲而言,這碗“雞湯”就是“毒藥”?!斑@樣要求我們,無形中是給我們一種巨大的壓力,因為我們會想為什么別人都可以這樣健康積極地生活,而自己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p>
她指的“我們”就是焦慮癥患者。
焦慮癥已成為世界頭號精神障礙類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每13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焦慮癥。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6年數據估算,中國焦慮癥患者約在4000萬人以上,是世界上焦慮癥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今年2月,《柳葉刀-精神病學》發(fā)布了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精神障礙(不含老年期癡呆)終生患病率為16.57%,其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高達7.57%。
“驚恐發(fā)作確實特別痛苦,感覺自己要死了,我在剛得病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驚恐發(fā)作,尤其最開始的一年,幾乎每天都有四五次,想起來就感覺特別煎熬?!币曨l中,27歲的安大雄笑嘻嘻地回憶起自己患病時的情形,還偶爾調皮地聳一下鼻子,“不過現在好了”。
他曾罹患焦慮癥長達7年,今年3月,病愈后的他制作了一系列介紹焦慮癥的視頻發(fā)布到網上,并建了病友QQ群。當初,發(fā)病時的這種瀕死感快要把他逼瘋了。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發(fā)作時的情形。那時,他在上高二,有一天請假在家。當他在看燒腦的驚悚電影時,母親卻在旁邊多次念叨著要“趕緊上學”。也不知怎么,安大雄突然覺得有東西從心里邊炸開,有種快要發(fā)瘋的感覺,迅速沖到樓下公園瘋跑兩圈。
安大雄感覺自己要死了,途中遇到一位不認識的老奶奶,他忍不住對她說:“我好難受??!”他形容那種感覺像是要把肉體和靈魂撕扯開?!熬拖褚粋€火車距離你兩米遠,從你面前過去,害怕到極點,刺激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心臟狂跳,感覺要窒息了?!?/p>
不少病友看了視頻深有同感,發(fā)彈幕說:“次次都感覺自己要死了。”劉芳菲以前經常是在睡著后有這種瀕死感,睡著睡著,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心臟緊縮,難受得醒過來。
去年9月,35歲的娜娜也經歷了一次瀕死體驗。那天開車時,她突然覺得心臟憋悶,心慌,有窒息感。一種強烈的死亡恐慌瞬間襲來。
她停下車,在路人的幫助下即時服下速效救心丸,才算脫離危險。這次發(fā)作后的兩個月內,娜娜都活在一種不安恐慌中,很怕一個人出行,害怕自己走在路上會再次突然出現心臟不適的問題。她對這種情況并不陌生。
二十三四歲時,娜娜第一次“發(fā)病”,情況類似。那年,這種不適出現過三四次。此后,大概隔上兩三年她都會突然經歷這種狀態(tài),而且這種不適在半年內會反復出現。
奇怪的是,多次系統(tǒng)性的大體檢和急診報告結果都顯示,娜娜只是心率過快,但心臟沒有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說,她并沒有心臟病。
為緩解情緒,娜娜開始關注一些心理學的知識。2014年,她找到美國德州貝勒醫(y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后、情緒管理與幸福專家海藍。在第一堂北京見面課上,當海藍問每個人來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時,她當場大哭?!拔也恢雷约旱降资窃趺戳?,但我覺得我過得特別不好,我非常想改變現狀。”
4月30日下午5點,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綜合樓已接近下班時分,樓里很安靜。
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y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結束了當天最后一個會議,風風火火回到辦公室,白袍掠起一陣風。
2月發(fā)表的首個“中國精神衛(wèi)生調查”是由她的團隊完成的。從2012年開始,黃悅勤團隊用3年時間調查了全國31個省157個縣/區(qū)的32552人。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精神障礙(不含老年期癡呆)終生患病率為16.57%,其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高達7.57%,高于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調查結果。
據黃悅勤在2008年發(fā)表的《我國精神障礙流行病學研究現狀》論文,在1982年和1993年的兩次大范圍相關調查中,并未出現“焦慮癥”這一分類。
“這次結果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黃悅勤說。接受記者采訪時,她的辦公室不斷傳出紙張翻動的聲響,因為她要同時處理很多件事:找母親的CT取片單、時不時應付敲門進來的學生,她一分鐘恨不得從嘴里蹦出180個字。
作為一個精神科專家,黃悅勤身上也有顯而易見的焦慮。直到現在,講了20年課、出了5本專著的黃悅勤給學生上課還必須得檢查一遍自己的課件,“不看就覺得好像缺點什么,不放心”。在她看來,這種焦慮“不壞”,能發(fā)現一個錯別字都是好的。她一邊說著一邊又打開電腦文檔。在回答有關數據問題時,她總習慣在調查報告中再次確認。她稱之為“與焦慮共存”。
在現實生活中,焦慮無處不在。黃悅勤認為好的焦慮促使人動員身體中所有的積極力量,能夠讓人把潛能發(fā)揮到極致,“但焦慮過度就趴下了,完蛋了”。
對很多焦慮的人來說,拿到精神科醫(yī)生的一紙“焦慮癥”診斷書就意味著“趴下了”。
黃悅勤解釋,“焦慮嚴重到一定程度,影響了人的工作生活、日常交際,那么我們就說有病了?!?/p>
到底多“嚴重”才算“病了”?
目前國內醫(yī)院科研和臨床普遍用的診斷標準有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SM-5)和《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在這些診斷手冊中,“焦慮癥”的概念大同小異。
黃悅勤介紹,按照DSM-4的標準,焦慮障礙體系下有9個分類,其中包括特殊恐懼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驚恐障礙、廣場恐懼癥、廣泛性焦慮障礙等。
精神科診斷通常會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癥狀學標準、病程標準和嚴重程度。DSM-5就將“焦慮癥”定義為“持續(xù)6個月的無法控制的憂慮,并持續(xù)伴隨以下癥狀中的三項或更多:焦躁,疲憊,注意力無法集中,易怒,肌肉緊張或睡眠障礙”。
安大雄在制作關于焦慮癥的視頻
《我的焦慮歲月》的作者、美國人斯科特·施托塞爾從小備受焦慮癥困擾,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據他在書中介紹,焦慮癥在歷史上有過各種名稱,古希臘人稱其為“黑膽汁”,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管這叫“神經衰弱癥”。雖然焦慮問題由來已久,但直到1980年,美國精神病學會才首次將“焦慮癥”單列為一種疾病。
焦慮癥已成為世界頭號精神障礙類問題。在美國,焦慮癥也是最普遍的心理疾病,美國國立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統(tǒng)計數據顯示,美國成人焦慮癥年患病率為18.1%。美國精神病學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成人焦慮癥終生患病率近30%。20%的美國成年人使用抗焦慮或抗憂郁藥物——一些抗憂郁藥物,比如百憂解和左洛復也被用于治療焦慮。
黃悅勤團隊發(fā)表的中國精神衛(wèi)生調查報告整理
美國焦慮與抑郁協(xié)會曾委托研究機構進行有關焦慮癥帶來經濟負擔的研究。結果顯示,焦慮癥每年會給醫(yī)保帶來420億美元的開銷,幾乎占了美國所有精神衛(wèi)生總花費的三分之一。
隨著醫(yī)學發(fā)展和社會關注,有關“焦慮癥”的診斷標準越來越精細,但人們卻依然對它不甚了解。黃悅勤說,大眾對精神障礙依然認知不足,且存在病恥感。
黃悅勤有個師弟在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工作,遇到一個覺得哪哪都疼的病人,檢查一圈沒事,建議他到六院檢查。病人直接向醫(yī)院投訴,覺得這大夫不給他看病,還讓自己去精神病院。黃悅勤與北醫(yī)三院消化科合作進行的科研,將“腸激惹綜合征”的患者以精神科標準再次診斷,“有三分之二都符合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所謂“吃不下”“睡不著”“頭疼心悸”,有時候其實是焦慮癥的軀體表現。
“爸,我好像得焦慮癥了?!薄鞍?,我?guī)资甑呐蜑榱四愠刹陌?,兒子,可你現在……你說你有啥想不開的?不就是學點習,考點試,你爹我當年都經歷過?!薄皨?,我得焦慮癥了。”“你說你這孩子怎么就這么不聽話呢?讓你好好學習其他都別想。這正是這關鍵時候,你怎么就焦慮上了。”“老師,我得焦慮癥了?!薄皠e的同學怎么沒事,就你事多?你這就是厭學,我見得多了。”在視頻中,安大雄用卡通的形式調侃最初得焦慮癥告訴身邊人時的情形。“我當時以為整個學校就我自己這樣?!?p>
2010年左右,在安大雄生活的三四線城市,當地醫(yī)生沒有聽說過“焦慮癥”。中醫(yī)告訴他只是腎虛,肝氣不舒;他也掛過心臟外科,但醫(yī)生也查不出毛病,就只讓他每天吃點藥,不過也沒有用。這也是焦慮癥患者常有的疑病癥,陷入“疑心有病——檢查沒事——疑心有病——檢查沒事”的循環(huán)之中。那時候,安大雄反復打120叫急救車。家人都以為他瘋了,媽媽還求符驅邪。
不僅大眾對焦慮癥不了解,就連許多醫(yī)生對此也未必清楚。
據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國焦慮障礙防治指南》指出,在全國三甲綜合醫(yī)院非精神??漆t(yī)師中,僅有11.98%的醫(yī)師十分明確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7.19%的醫(yī)師完全不清楚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
最后,安大雄還是靠著自救,在網絡上查閱資料并一一對應,才發(fā)覺自己患上的是焦慮癥。而這些誤診,已經讓他的病情拖延了三四個月。
在知乎網的《讓我們談談焦慮》一文中,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者王怡蕊將焦慮比作一種“煙霧探測器”。她在文章中寫道,大腦的杏仁核接受到報警信號后,大腦中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會被激活,促進產生腎上腺素等激素,使人思維加速、注意力集中。大量血液和能量供給肌肉群,以提高戰(zhàn)斗能力或者逃跑速度,如果太過緊張,肌肉可能會顫抖。為保證氧氣供給,呼吸會變短促。
與此同時,與求生不直接相關的組織和肌肉則被減少能量供應,比如血液被從消化系統(tǒng)中轉移,人會覺得惡心等。當人真的遇到危險時,這套反應能幫人迅速逃跑或進入對抗狀態(tài),以保護自身安全。
但有些人的“煙霧探測器”過度敏感,會錯誤判斷危險的源頭。
在美國讀書時,張晨良的學業(yè)壓力很大,一些考試的通過率僅有20%,一旦出現兩門掛科,基本就很難畢業(yè)了。有段時間,他經常熬夜,長期不鍛煉。
有次難得能去跑步,他突然覺得心臟難受,一測發(fā)現每分鐘心跳接近200下,整個人一下子無法站立,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渾身冒汗,眼前發(fā)黑。以往看到的“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等報道,像走馬燈一樣閃現在面前。
救護車很快趕到,給他做了全身檢查卻發(fā)現一切正常。
因為害怕再一次“疑似心臟病發(f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僅跑步免談,就連快走、上樓梯等不算劇烈的動作,都讓張晨良如履薄冰。每次他只能像烏龜一樣慢慢挪動著步子,死死地把住欄桿。只要心跳出現異常,他就會去家庭醫(yī)生、心臟??频茸鰴z查。然而每次都顯示沒事,這卻讓張晨良的焦慮越積越多。
“當人不敢面對自己的焦慮時,這種焦慮就會泛化,(患者)不僅僅對某一個事情感到焦慮,而是將焦慮情緒彌漫到各種事上?!北本┝謽I(yè)大學心理學教授朱建軍說,“這就更容易將焦慮情緒轉化成焦慮癥?!?/p>
學術界對于焦慮癥的形成原因說法不一,普遍認為是遺傳、環(huán)境、心理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原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的解釋是: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顯著加快,公眾心理壓力普遍增加,導致患病風險相應增加。
根據黃悅勤團隊的調查,焦慮癥患病率在年齡、性別和城鄉(xiāng)上的差異并不明顯。在受教育程度上,中學學歷的人焦慮癥患病率較低,文化水平較低的和高學歷的人則較高,呈現一個V字形。
一旦被診斷為“病”,人們總是想盡辦法“治愈”。
黃悅勤說,現在到六院就診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師李松蔚說,“藥物是最經典的治療方式”。不過,黃悅勤坦言,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效果肯定更好,“只是我們現在大夫不夠,每天開藥都還開不過來,哪有功夫做耗時很長的心理治療”。
中國有著龐大的精神障礙患者,然而有資格為患者做治療的專業(yè)精神科醫(yī)生卻相當緊俏。黃悅勤向記者出示了一組數據:中國內地每10萬人中只有兩個精神科大夫,香港每10萬人中有5個,而在臺灣,每10萬人中有7個。據世衛(wèi)組織調查,在美國,每10萬人中則有12個精神科醫(yī)生。
除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還有物理治療,其中就包括傳說中的“電擊”。這種療法在專業(yè)精神科叫做“無抽搐電痙攣”。
《中國焦慮障礙防治指南》曾有數據顯示,焦慮障礙治療率低是全球性問題,世界平均治療率僅為10.1%,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僅為6.1%。黃悅勤說,“其實焦慮癥的治愈率很高”,關鍵是怎么治,而診斷標準的不斷細化也有助于用不同方法治療不同焦慮癥。不過現實情況是,有不少頑固患者不肯持續(xù)吃藥?!安蛔襻t(yī)囑是最糟糕的一件事,在精神科醫(yī)生指導下足量、足療程地治療是治愈精神障礙的關鍵?!秉S悅勤說到這兒有些激動。
關于治療,學界也有不同看法。李松蔚曾在一次TEDX演講中說“所有疾病都是被發(fā)明的”,其中自然包括焦慮癥。他解釋,把焦慮當成一種病會引發(fā)一個“對焦慮的焦慮”的循環(huán)。人們無法走出這個“莫比烏斯圈”,而焦慮又在過程中形成遞歸。也有在醫(yī)院被診斷為重度恐懼癥的人說,“也許就是有我這樣的人,它不是病,只是恰好對應上了世界上關于焦慮癥的測試上”。
其實,最終能被治愈的都是“被診斷的焦慮癥”,而人們終其一生要做的都是跟焦慮相處。
《焦慮癥不可怕!痊愈患者告訴你!》——這是安大雄制作的第一個焦慮癥的視頻。在QQ群里,不斷有病友絕望地詢問他:“這個東西(焦慮癥)會伴隨我一輩子嗎?”安大雄斬釘截鐵地說:“不會?!?/p>
安大雄發(fā)現每天都會有數個人退群,他們進群為了傾訴自己的病情,但其他群友對癥狀的描述,卻也引發(fā)了他們的恐懼。由于焦慮癥有一定的反復性,一些人會出于自我保護,不去接觸太多相關內容,以防受刺激而復發(fā)。
在安大雄看來,康復的第一步首先是了解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有一句話叫“我們都有一個親近又陌生的朋友,就是我們自己”。“我焦慮了長達7年,現在再回頭想,不管是焦慮和抑郁,都是自我意識在那一刻的覺醒,是你內心最后的掙扎和抵抗?!彼X得如果只是依賴藥物和心理醫(yī)生的輔導,那只能治標不治本,“你當時覺得好了,但是你的性格和你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這樣的話,還是可能會復發(fā)?!?/p>
畢業(yè)后,安大雄結婚、創(chuàng)業(yè),雖然遇到一些坎坷,但現在事業(yè)家庭穩(wěn)定,焦慮癥也已經痊愈。他回憶道:“10年了,感謝焦慮癥,是它讓我變得更好。我以前恐懼的問題,我真的嘗試著去解決了。把你逼到墻角,你已經沒法再往后退了,你只能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