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鵬
摘? ?要:比喻作為運用最為廣泛的修辭方式,是一種形象性詞語,也是很重要的修辭手段之一。比喻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漢維語中大量動物詞均被賦予了某種比喻和象征意義,有的比喻意義相同,而有的相差較遠(yuǎn),在用動物來做比喻時通常會賦予他個人的情感色彩。主要以文化語言學(xué)的角度來對漢維語中動物詞的比喻意義進(jìn)行對比分析,選擇了漢維比較常見的動物詞進(jìn)行比喻意義比較。漢維動物詞比喻意義的對比分析對更好地了解漢維兩種文化的異同及原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比喻;動物;修辭手段;漢維語
1? ? 比喻的簡介
1.1? 比喻詞的概述
漢語比喻與維吾爾語比喻有很多相似之處,動物比喻句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此外動物比喻句教學(xué)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我們只有充分了解漢語與維語比喻句中動物詞的不同點,才能在今后進(jìn)行跨文化交際時充分考慮到這些不同的動物詞所產(chǎn)生的影響,跨越價值觀的障礙,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
1.2? 研究動物比喻詞的目的和意義
比喻詞教學(xué)在漢維雙語教學(xué)中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比喻詞的意義和用法成為學(xué)好漢維語法的關(guān)鍵,而這恰恰又是我們學(xué)習(xí)維語中的一個難點。
對于相關(guān)理論進(jìn)行了系統(tǒng)性的總結(jié)和歸納,可以更加直觀、清楚地了解漢語比喻詞在維語中對應(yīng)表達(dá)的理論意義和相關(guān)用法。
1.3? 國內(nèi)、國外研究現(xiàn)狀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闡述了比喻的界說、表現(xiàn)形態(tài)、歸類,探討了比喻的運用問題,提出了比喻的“以切至為貴”的看法,還強(qiáng)調(diào)了比喻的功用。
袁揮在《比喻》一書中從多種角度論述比喻辭格,并把比喻分為詞句類和篇章類兩大類。
伊布拉音·姆提義編寫了教材《維吾爾語修辭規(guī)則》展現(xiàn)了維吾爾族的審美情趣、生活習(xí)俗等民族性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闡釋了民族特色及如何采用比喻等注意事項。
2? ? 漢語中常見的含動物詞的比喻及其意義
2.1? 漢語中的“馬”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漢文化十分崇尚馬,從馬的積極方面來看馬恣意奔放、奔放自由、靈敏矯健,象征著熱烈、蓬勃。反之,從消極方面來看,馬通常代表著任人差遣、卑微無能、兇暴愚蠢。歷朝歷代都不缺一些“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的“牛頭馬面”,他們通常會在上級面前“溜須拍馬”。
2.2? 漢語中的“牛”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漢文化十分崇尚牛,認(rèn)為牛性情溫順、不辭辛勞,是勤勞勇敢、甘愿奉獻(xiàn)的象征。提到牛,人們總會想到許多頌揚牛的詞匯和從牛演繹出來的典故、傳說、故事等。當(dāng)然也有一些貶義詞,如牛脾氣、牛鬼蛇神、鉆牛角尖、牛魔王、對牛彈琴等。
2.3? 漢語中的“雞”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雞”象征著勤奮。呆若木雞:發(fā)愣的樣子,呆得像木頭雞一樣,“雞”象征著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鶴立雞群: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雞毛蒜皮:比喻無關(guān)緊要的瑣碎事情。雞鳴狗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2.4? 漢語中的“驢”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漢語中的“驢”在漢語中被認(rèn)為是不討人喜愛的動物,驢體格高大,結(jié)構(gòu)勻稱,美觀,體型方正,頭頸軀干結(jié)合良好。
例如,騰駕罷牛,驂蹇驢兮—賈誼《吊屈原文》,黔無驢—柳宗元《三戒》,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又如:驢打滾,比喻翻了又翻,常用來指重利盤剝。驢唇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不相吻合。
3? ? 維語中常見的含動物詞的比喻及其意義
3.1? 維語中的“馬”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眾所周知,維吾爾族是游牧民族,馬在牲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游牧民族的得力助手和交通工具。在維吾爾語中關(guān)于馬的諺語有很多。在已搜集到的這些諺語中,有些是表現(xiàn)其本身的意義,還有些表現(xiàn)隱喻義,是人們通過“馬”這一客觀存在的動物去展現(xiàn)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豐富經(jīng)驗、人生哲理等。因此,維吾爾人十分寵愛馬。比如(1)?aχ?i at ?rni? qaniti(駿馬是男人的翅膀)。(2)at ki?ni?idin bilin?r ad?m s?zli?idin(不曾不行,不知駿馬可貴),(3)at ?ls? e?ir qalur, ad?m ?ls? ismi(馬死留鞍,人死留名)。
3.2? 維語中的“牛”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在漢文化中,“?!笔侵液瘛⑶趹┑南笳?,因此,在漢語諺語中,它多被賦予褒義。比如“老牛亦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在維吾爾語諺語中,“牛”多被賦予貶義色彩。
例如??(1)bir ?tiraq moza? padini buzar(一頭牛犢拉稀,會弄臟一群羊)。(2)qu?ruqini k?tyrɡ?n kala ?atiraq qu?du(牛翹尾巴必拉屎)。
3.3? 維語中的“雞”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雞”在漢文化中最顯著的象征意義是守信、按時。如“雄雞一唱天下白”。而在維吾爾文化里,“雞”的比喻義基本是貶義的,如:(1)to χu t?illimisimu ta? etiwiridu(雞不鳴天也一樣亮),指凡事都有機(jī)會,只要條件成熟,就會成功。(2)To χu to?mas ,k?r ɡinini qo?mas(雞永遠(yuǎn)吃不飽,所看到的全啄掉),比喻人貪婪、吝嗇。(3)ata-ana t?y mylid?k ?i?ar, balilar toχud?k t?at?ar(父母像螞蟻一樣積攢,孩子像雞一樣拋灑),指孩子不知父母辛苦,不知愛惜生活。
3.4? 維語中的“驢”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
維語中的“驢”,常用它比喻愚蠢、沒頭腦、使人厭惡的人。
比如:(1)atni? t?pkini nomus ?m?s,e??kni? t?pkini nomus(挨了馬踢不算羞恥,挨了驢踢才算羞恥),指同輩同類人的過錯可以原諒,但與陌生人作對的行為不可容忍。(2)m?n aldira?m?n ma??ili, e?ikim aldira?du ?atqili(我急著趕路,驢急著睡覺),指言行不一,隨心所欲,驢見了灰就想打滾。指本性難改。(3)dymbisi qit?i?qan e??k tyɡim?nɡ? baridu(背癢的毛驢想去磨房),指自討苦吃,自投羅網(wǎng)。
4? ? 對漢維語中含動物比喻的進(jìn)行對比分析、整理、歸納
4.1? “馬”在漢維語中比喻意義對比
馬在漢維語言中有相同點也有差異,但更多的是反映相同點。首先,中國的馬種類有很多,根據(jù)馬的年齡、大小、顏色等要素的差異而有所區(qū)別,代表的象征意義也就各有差別。例如“千里馬”、“白駒”、“汗血”等代表了好馬,而在維語里有“小馬駒”這一稱呼。
4.2? “?!痹跐h維語中比喻意義對比
在漢語中“牛”多為褒義,是勤勞吃苦耐勞的象征,而在維語中由于牛的相貌丑陋、動作緩慢,于是就有了愚蠢的象征意義。相同點是兩種語言都用“?!北扔髂切┯掴g卻又倔強(qiáng)的人,認(rèn)為對這樣的人再怎么教誨,都無濟(jì)于事。
4.3? “雞”在漢維語中比喻意義對比
在漢語中關(guān)于“雞”的比喻意義既有褒義也有貶義意義,如聞雞起舞、落湯雞等。雞是平凡柔弱的象征,有公雞報曉的行為,由此還延伸出驅(qū)鬼辟邪的作用,成為吉祥之物。而在維語中“雞”大多指貶義,如膽小鬼(toχu ?yr?k)。
4.4? “驢”在漢維語中比喻意義對比
在漢維語中關(guān)于“驢”的比喻意義基本上是貶義。比如漢語俗語中“蠢得跟驢一樣”、“好心當(dāng)作驢肝肺”,維語中通常說d?t e??k(笨驢,蠢驢)。
5? ? 結(jié)語
一個民族的物質(zhì)文化,總是與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此外,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祖祖輩輩都居住生活在沿海區(qū)域,每天接觸到的海域類動物的概率也高得多。因為維吾爾族的分布地域有限,所以接觸到的動物總體上要比漢民族少。另外,由于新疆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它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模式,即畜牧業(yè)和庭院經(jīng)濟(jì)相輔相成,是典型的綠洲文化。中原文化以農(nóng)耕為主,而維吾爾族傾向于以畜牧業(yè)和游牧生活有關(guān)的動物為喻體。
漢維語受各自的傳統(tǒng)文化、思維方式和道德差異影響,會產(chǎn)生相同的喻體有不同的比喻意義的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是漢維兩族對于同一種動物有著不同的愛憎、褒貶的象征,如上文所述的“馬”、“牛”、“雞”、“驢”等。此外,文化不同,導(dǎo)致了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并由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審美觀和文化心理,因此,對動物的聯(lián)想就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在漢族文化和維吾爾族文化里,被賦予了不同的引申義。
[參考文獻(xiàn)]
[1]駱惠珍.漢維動物名詞的聯(lián)想比喻[J].語言與翻譯,2002(5):30-31.
[2]王麗君.漢維比喻的對比及不同的文化蘊(yùn)涵[J].語言與翻譯,2003(4):5-6.
[3]古麗仙·尼牙孜.維吾爾語民間諺語中動物、飛禽名稱及其象征意義[J].語言與翻譯,2007(8):21.
[4]馬俊民,廖澤余.漢維對照維吾爾諺語[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5]張? ?勇.維吾爾諺語中比喻手法的運用[J].語言與翻譯,2002(8):11-12.
[6]阿不利孜·艾買提.維吾爾諺語詳解詞典[M].喀什:喀什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