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該學科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我國豐富的文化知識,促進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進一步形成,還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他學科中,從而達到快速掌握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就現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性質以及教育效果來看,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語文知識、掌握相關的文化內容提升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達到最初的教育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可以從多個方面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我結合小學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以期找到合理的解決策略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與育人功能發(fā)揮出來。
一、現階段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無論是形式還是教學內容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教學改革以及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的重要意義,甚至片面地認為只是在新舊教材的版本方面出現了更替,在教學工作中仍然采用老套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導致改革方式過于表面化、形式化,未能將教學改革的實效性發(fā)揮出來。此外,在運用新教材方面,對于教材中每一個版塊的理解以及實際運用能力也較差,教師還是比較關注將具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沒有將一些綜合實踐類活動很好地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點與實際訴求聯(lián)系到一起,導致學生在課上既沒有學到什么具體的文化知識,也沒有將實踐活動中的效果發(fā)揮出來,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優(yōu)化語文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學生實際,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不能異想天開,導致教學的整個過程偏離教學大綱的方向,使學生感到過于高深,不知所云,也不能急于拔高,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開展差異化教學。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多去了解他們的想法以及學習狀態(tài),通過課下深入鉆研教學內容,從而選取最佳的角度促進學生課堂知識的吸收,使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此外,現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使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教師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如果想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運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以及思維方式實施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考慮到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文章中具體描述了晚飯過后火燒云來去的整個過程,如果在課堂開始階段就直接講解,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因而我先引導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在下午晚些的時候觀察過天上的云?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都是什么樣的?給學生思考和緩沖的時間,學生通過我的提示對于云彩的形狀和顏色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也都積極參與到了討論活動中,在此基礎上,我請大家通讀全文,找到這種云被稱為“火燒云”的原因,并將課文描述火燒云的順序逐一列了出來。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火燒云的變化特點,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吸收,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找到與學生理解相關的契合點,并采取探究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運用現代手段,促進知識吸收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方式以及學習習慣的改變,教師應始終站在教育前沿,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以及育人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因此現代教學工具的使用勢在必行。語文課本中有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內涵,這些精神養(yǎng)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以此避免小學生專注力較差、理解能力有限的問題,使他們能在觀看多媒體視頻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拓展其知識視野。多媒體教學的好處還在于可以豐富教師的授課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關注點制作風格迥異的語文課件,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狀態(tài)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我先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組爬山虎在不同地方下的形態(tài),有在墻上的、屋頂上的、巖石上的,先通過這些圖片拉近知識與學生間的距離,接著,我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向學生展示了葉子的顏色、形狀以及腳的位置,使他們可以從多個維度觀察爬山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交流話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單一的教學方式。
(三)注重生活實際,回歸教學本真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常以課本為依據,并根據事先規(guī)劃好的教學內容進一步落實。學生大多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過于依賴教師的指導,造成他們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在開展學習活動與寫作的過程中缺乏真情實感。作為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頭戲,寫作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項技能,然而現階段的學生大多會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更不要提在作文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作為教師,應使教學活動回歸真實的生活,鼓勵學生帶著真情實感寫作,將自己特有的情緒表達出來。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如果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貼近生活,這樣下筆寫出來的東西才更加能夠動人心弦。當然,學生這種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引導他們通過想象、聯(lián)想和記憶找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以及有價值的情感經驗,并學會關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美的因素,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我在指導學生開展寫作活動的過程中會先從小的寫作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開展寫作活動,如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一次假期旅行、家庭集體活動等這些學生經常接觸的、容易引發(fā)真情實感的內容,從而全面挖掘學生記憶中許多愉快的主題或難忘的故事,使他們更好地抒發(fā)自身的情感,這樣一來,寫作活動也變成了一件輕松的事,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總而言之,教育理念的革新與學習方式的多源化給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廣大語文教師應樹立全新的育人觀,運用更多好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