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作亮
對癥下藥
——有感于《一線帶班》
一線帶班的困惑、難題一個又一個,老師們一邊抱怨一邊加班加點,圍追堵截,卻收獲甚微。為了尋求班級管理更有效的策略,我仔細閱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一線帶班》,書中帶點小幽默,內容干凈而有思想,是我欣賞的筆法;一個個妙招,接地氣,是老師們,甚至是家長們都用得上的點子,對癥下藥,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治粗心
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很聰明的,就是粗心大意,導致每次做題不該錯的都錯了,言下之意是自己孩子學得還是不錯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粗心抱著“可以原諒”的態(tài)度,這是想法非常要不得,粗心就是不扎實,粗心就是沒學好,扎實的孩子是不會粗心的。某種程度上講,粗心比不會做還可怕,不會的,老師可以教,自己也可以學。但粗心的同學看起來什么都會,一到做題就各種差錯來了,事后還為自己找借口:“我只是粗心而已?!?/p>
那么如何治粗心呢?招數一:驗算作業(yè)。驗算不僅僅是數學上的專用名詞,各科都需要驗算,通俗點說就是每次完成題目,都及時、快速地回顧一遍。平時,在做作業(yè)和試卷的時候,往往一邊看題目一邊寫答案,驗算的話,就先通讀題目,再校對答案,在題目下寫“已驗算”,課堂作業(yè)寫完了,也要驗算,驗算可以是自己進行,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驗算,驗算的過程也是互學的過程,每次單元測試必須有驗算環(huán)節(jié)。長期堅持下去,孩子們粗心的毛病不說死光光,至少也會少很多很多。招數二,粗心導致的錯誤要懲戒。批到粗心導致的錯誤,隨手在相關的題目上畫一個圈,圈出來的錯誤,是要引起自己重視的,訂正也要和別的不一樣。招數三,建立錯題本。每個孩子都應該建立一本錯題本,錯題重新做一遍,復習再拿出來看一次,這樣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省時省力也高效。
抓時間
時間觀念強的人,做事更講究效率,更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所以,小學生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管理得好,一分鐘也能掰成兩分鐘來用。目前我們學校推行“靜閱時光”,和管老師書中的早讀管理觀念不謀而合。早晨到校的時間是說笑打鬧還是安靜地閱讀,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工作,關系到一天的學習狀態(tài),很多孩子到了學校,無所事事,要交的作業(yè)懶懶散散、慢騰騰地拿出來,于是到校至早讀開始的這段時間被白白浪費了。針對這種現象,管老師有招,讓孩子們備好作業(yè)袋,做好的作業(yè)按語文、數學、英語歸類,放作業(yè)袋里,第二天早上到了教室,作業(yè)袋一拿出來,所有的作業(yè)都出來了,不用找來找去浪費時間,只要把作業(yè)袋往桌上一放,就可以安心看書了,這樣每天早上堅持半個小時閱讀,會讓學生終生受益,目前我們學校也是這樣實行早晨到校管理的。為了養(yǎng)成學生自覺約束的習慣,更好的開展晨讀習慣,管老師采取以下做法,每個班挑選早讀管理員進行管理,管理員采取申報制,上一周被表揚過的同學才有資格申報,管理員管理一周,從本周二到下周一,每周一,管理員把他當值那段時間所表揚的同學再表揚一遍,表揚到的同學來到前邊合影,管理員站在正中央,PPT背景字幕是“早間閱讀,榜樣人物”。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在我校進行,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又為老師們減輕了看班負擔。
重閱讀
管老師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要重視孩子的朗讀。每一篇課文都讀得很流利、每一篇要求背的課文都背的很流利的同學,語文成績不會差,讀書不流利、背誦不流利的,語文成績不會好。當孩子在語文科目上養(yǎng)成了讀的習慣,英語、數學上自然也會重視讀。小學生的讀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當孩子讀課文給你聽,你一定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孩子一起看著語文書,當學生感覺到你以這樣的行為傳達你的重視,孩子才會重視。管老師在班級管理上也重視朗讀預習,他分為三個層次:一、自己讀了自己簽名,不用家長簽,這些同學承擔起一項光榮的任務,預習朗讀錄音,給大家示范。二、自己讀了三四遍,正確了流利了,讀給家長聽;家長也覺得正確流利了,簽名。三、少數同學,讀上五六遍,正確流利了,家長用手機給孩子的朗讀錄音,發(fā)給老師。管老師這個方法對于語文、英語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習慣非常有用,朗讀流利了,背誦自然也不是難事。
培養(yǎng)后進生
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接受速度快,學所有功課都沒問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接受速度慢,學什么都比別人慢,學一門都覺得吃力;我們都提倡要因材施教,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只有副科好,而語數英都很差的話,是不被原諒的,相反,如果一個孩子語數英都很好,只有副科不好,大家卻覺得正常,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開齊上足”,所有孩子都要提分數;那么,如何提高后進生呢,當前,很多老師會利用副科來輔導孩子,但這做法卻得不到理解,因為占用了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啊!然而,在管老師看來,后進生需要專門的作業(yè)時間,不然永遠來不及,永遠恨上學,他覺得后進生用副科時間來學習語數英,并沒有剝奪他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而是在老師一對一、一對二的輔導下,更好地接受教育,老師能夠用副科清掉作業(yè),那也是一種負責一種幸福。讀完《一線帶班》后,語數英老師就不用覺得自己平時占用副科輔導學生是一種負擔,而應該要合理地為后進生安排學習時間,恰當地為后進生布置各科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充分開發(fā)自己的潛能,人盡其用。
管老師的一線帶班,抓得“全”,抓得“實”,抓得“妙”,有看頭,有學頭,是一線老師們的福音和葵花寶典;相信每個讀《一線帶班》的老師都會和我一樣,從管老師和孩子們的故事中收獲滿滿,在班級管理上對癥下藥,使得班級管理巧而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