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娟
[摘要]目的:對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的臨床價值進行系統(tǒng)研究與探討,以不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shù)字奇偶法分組后探究每組治療效果;對照組(25例):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實驗組(25例):應用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癥狀積分、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o%)高于對照組(68.0%),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0.05;治療后,實驗組癥狀積分為(1.32±0.44)分,低于對照組,臨床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7.P2±1.02)天,比對照組短,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將半夏瀉心湯加味中藥應用于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中,不僅能夠增強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使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
[關鍵詞]半夏瀉心湯加味;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病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9-0124-02
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屬于臨床消化系統(tǒng)性疾病的常見類型,以反酸、胃痛和胃脹等為主要臨床癥狀。根據(jù)既研究結果表明,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消化性潰瘍,甚至對胃癌前期病變與產生發(fā)展產生了直接影響。伴隨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了解到,幽門螺桿菌的根除能夠緩解慢性胃炎的病灶擴展速度,使瘤性病變發(fā)生率下降,加快消化性潰瘍愈合速度,使胃癌患病率降低。在此次研究中,將半夏瀉心湯加味中藥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重點闡述其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中的應用價值與效果,以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50例,利用奇偶數(shù)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2.93±5.54)歲,平均病程(8.12±3.36)年;研究組患兒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齡(42.75±5.62)歲,平均病程(8.97±3.41)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方面數(shù)據(jù)經比較無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即三聯(lián)治療方法。每天清晨空腹狀態(tài),以溫水送服40毫克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31216),每天口服兩次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20000116),每次劑量為500毫克,一般是餐后用溫水送服。另外,餐后用溫水送服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43021396),次數(shù)為兩次,每次劑量為1000毫克。以上藥物,只有胃潰瘍口服奧美拉唑4周,十二指腸潰瘍奧美拉唑6周,其余藥物均口服七天以后停止服用。
實驗組應用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基本組方包括黃芩10克、蒲公英30克、海螵蛸20克、大棗4枚、白芍10克、甘草5克、姜半夏12克、黃連3克、九香蟲10克、干姜10克、延胡索10克、浙貝母10克。每天服用1劑即可,需使用500毫升水水煎汁后溫服,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據(jù)臨床癥狀,可適當加減組方。如果是肝氣瘀滯型患者,需將陳皮和紫胡加入其中;如果是潰瘍伴出血患者,需將白及與蒲黃炭加入其中;如果是胃陰虛患者,可將麥冬與南北沙參加入其中;如果是脾虛患者,可將黨參和白術加入其中。每個療程為6周,經一療程治療后,對臨床治療效果做出評價。在服藥過程中,要求患者心情愉悅,且不應食用辛辣食物,戒煙戒酒,保證飲食的清淡性。
1.3評價指標 對實驗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癥狀積分、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等多項臨床指標。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對于兩組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臨床治療結果,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l9.0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計量資料(癥狀積分以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各以n/(%)、(x±s)表示,各行x檢驗、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實驗組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2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0%,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8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8.0%,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x=4.5000,P=0.0338,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e<0.05)。
2.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實驗組皮疹、惡心嘔吐、頭暈、失眠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詳見表1)
2.3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實驗組癥狀積分為(5.76±1.13)分,對照組癥狀積分為(5.77±1.12)分,組間差異不明顯,t=0.0314,P=0.9751。治療后,實驗組癥狀積分為(1.32±0.44)分,對照組癥狀積分為(3.38±1.24)分,前者比后者低,t=7.8282,P=0.0000,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P<0.05)。
2.4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實驗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7.12±1.02)天,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11.29±1.68)天,前者比后者短,t=10.6085,P=0.0000,臨床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菌,于機體胃幽門部位寄生,屬于十分常見的疾病誘導因子,會經由胃部感染并形成諸多致病因子,進而出現(xiàn)萎縮性胃炎與慢性胃炎,甚至還會發(fā)生胃癌。幽門螺桿菌會對人體的胃部黏膜造成嚴重損傷,使胃黏膜的預防能力和修復能力被削弱,大量分泌胃酸和侵襲性胃泌素。為此,在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中,要盡早將幽門螺桿菌清除,以對癌變的發(fā)生進行預防。
在西醫(yī)臨床治療中,三聯(lián)療法十分常見。但在治療期間,會使胃腸道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而且耐藥性突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屬于中醫(yī)的胃脘痛與痞滿范疇,主要是脾胃氣虛和濕熱交結所致。其中,半夏瀉心湯加味中藥能夠清熱利濕且健脾養(yǎng)胃,瀉火解毒與緩急止痛的功效十分突出。在中藥組方中,九香蟲和姜半夏可以和胃化濕,對胃黏膜加以保護,確保機體的抗病能力不斷強化,并且修復胃部的損傷組織。而白芍和甘草能夠使疼痛感緩解,養(yǎng)肝和胃效果突出。白及、浙貝母、延胡索與海螵蛸均可對胃酸加以抑制,使胃內部環(huán)境得到轉變,酸堿度明顯緩解,加快了幽門螺桿菌的死亡速度。蒲公英和黃連則可以瀉火解毒、祛邪效果也十分明顯。
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應用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各項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由此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選擇使用半夏瀉心湯加味中藥,其癥狀積分減少、不良反應少、臨床治療效果突出,推廣可行性顯著。
綜上所述,選用半夏瀉心湯加味中藥實施臨床治療,對于幽門螺桿菌十分敏感,可對胃部潰瘍面的壞死加以抑制,加快潰瘍面愈合的速度,同樣也使得幽門螺桿菌被清除,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療效確切,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