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艷
【摘要】目的:分析床旁即時檢測與檢驗科常規(guī)檢測C反應蛋白的對比狀況。方法:采用隨機抽簽方式,從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患者中,用促進管、EDTA-K2方式收集80例患者肘靜脈血液,將血清、全血和血漿分離出,用i-Chroma床旁即時檢測儀、特種蛋白儀、生化分析儀檢測其C反應蛋白指數(shù),分析各儀器檢測的C反應蛋白指數(shù),并得出結論。結果:對比特種蛋白儀、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方式所測定的結果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指數(shù)上,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兩種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特種蛋白儀和床旁即時檢測結果對比,后者比前者要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特種蛋白儀、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儀此三種儀器檢測其C反應蛋白濃度,其結果存在相關性和可比性,床旁即時檢測可及時得到結果,且此用此儀器測定,測定結果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為確保測定結果理想型,臨床把檢驗科常規(guī)檢測和床旁即時檢測方式聯(lián)合使用,進而判定疾病。
【關鍵字】檢測;C反應蛋白;常規(guī)檢測;床旁即時檢測
檢測C反應蛋白指數(shù)時,檢測結果準確性對臨床診治疾病有較大影響,現(xiàn)較為理想的一種檢測儀器則為床旁即時檢測儀器,檢測速度快,操作簡單。此研究將80例患者分組研討,其目的在于研討床旁即時檢測與檢驗科常規(guī)檢測C反應蛋白的對比狀況。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簽方式,從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患者中,抽取80例納入到此研究討論中,8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階段為2.3歲-71.4歲,平均為(62.3±9.4)歲,包含12例神經內科疾病者,18例心外科疾病者,18例兒科疾病者,24例急診疾病者,8例呼吸內科疾病者。此次所入選的80例患者各結果均滿足此研究各項條件和規(guī)定。
1.2方法
收集80例患者肘靜脈血液2ml,完成采集后,把血液樣板放入到EDTA-K2抗凝管和促凝管內,并做好記錄和標記,靜脈血液給予抗凝處理,用i-Chroma床旁即時檢測儀測定其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C反應蛋白指數(shù)。為達到降低誤差的目的,測定過程中需嚴格依據說明書進行操作,將操作行為進行規(guī)范,降低誤差發(fā)生率。然后離心處理EDTA-K2抗凝管、促凝管所保存的血液標本,把血漿、血清分離出。用林巴斯AU640生化分析儀、i-Chroma床旁即時檢測儀、特種蛋白儀測定,測定過程中所使用的試劑需由上海捷門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提供,因患者接受多項檢測,所以檢測過程中需注意,控制檢測時間在1小時內,實施檢測前,儀器需為在控狀態(tài),精密度指數(shù)保持最佳,將誤差將底。
1.3 指標判定
整個研討過程中,各工作人員需認真記錄此次研究所得各項數(shù)據,并對比討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3.0軟件分析所得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X2)、計量資料(t)分別采用(n,%)、(x±s)來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 生化分析儀檢測和床旁即時檢測結果對比
對比特種蛋白儀、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方式所測定的結果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指數(shù)上,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兩種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特種蛋白儀和床旁即時檢測結果對比,后者比前者要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3.討論
臨床檢測疾病時,往往需檢測其C反應蛋白指數(shù),主要因素為C反應蛋白屬于人體肝臟中所分泌出的物質之一,在炎癥反應、組織損傷等方面均有預示效果,所以,臨床在診斷細菌或感染疾病時,往往檢測C反應蛋白指數(shù)進行診斷?,F(xiàn)臨床測定C反應蛋白指數(shù)的理想方式為動態(tài)性檢測,此檢測方式對檢測系統(tǒng)存在較高要求,且此方式檢測速度較快,檢測結果準確性較高?,F(xiàn)臨床較為理想的一種檢測儀器則為床旁即時檢測儀器,各醫(yī)務工作人員均對其肯定,目前床旁即時檢測儀器為小型檢測設備之一,在測定C反應蛋白指數(shù)上,此儀器所使用的熒光免疫測定法、參考檢測系統(tǒng),此兩者有一定可比價值。特種蛋白儀、生化分析儀、床旁即時檢測儀此三種儀器檢測其C反應蛋白濃度,其結果存在相關性和可比性,床旁即時檢測可及時得到結果,且此用此儀器測定,測定結果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為確保測定結果理想型,臨床把檢驗科常規(guī)檢測和床旁即時檢測方式聯(lián)合使用,進而判定疾病。
【參考文獻】
[1]錢留軍,李珺,張喜梅等.尿常規(guī)檢驗與C-反應蛋白診斷小兒急性闌尾炎的價值比較[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2):122-123.
[2]穆孜智.探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驗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4):140-141.
[3]吳炯,郭瑋,劉曉文等.C反應蛋白和其他心血管標志物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的長期預后作用[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7(3):213-218.
[4]魏學鋒.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0):155-156.
[5]蹇曉東,王冬,李卉等.老年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尿酸、血脂與冠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2):6415-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