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超塵
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順利投產(chǎn)通氣。為了這一刻,中國石油管道中俄東線項目部第一項目管理分部員工作為“開路先鋒”,涉沼澤、戰(zhàn)極寒,完成我國第三代大口徑長輸
天然氣管道的工業(yè)試驗性應用,保障了工程順利實施。
開赴一線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中俄兩國元首親自決策、共同推動的一項世紀性工程,是加強新時代中俄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成果。
中俄東線是我國首條采用1422毫米直徑、12兆帕壓力、X80高鋼級的長輸天然氣管道,也是單管輸量最大的跨境長輸天然氣管道,同時也是我國首條智能管道。
管道沿線自然環(huán)境復雜,凍土、沼澤、林帶交替分布,尤其到了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給項目施工建設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
面對挑戰(zhàn),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勇挑重擔,肩負起建設中俄東線的重任。而作為整個中俄東線項目的“開路先鋒”,第一項目管理分部18名員工開赴項目建設一線,負責全長348.842公里的管道建設管理、先進技術實驗性應用等工作。沿線設3個站場,管道穿越大型河流2條。
攻堅克難
工程建設中,第一項目管理分部一方面要克服極端的自然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不斷攻克各種技術難題。
夏季施工,為解決原始森林雨季沼澤地施工中大型機械下沉問題,他們就地取材,人拉肩扛,為設備墊路。為抵御大興安嶺夏季作業(yè)時致命的毒蟲侵害,他們在工作服和裸露的皮膚表面涂滿了驅蟲藥。
冬季施工,在零下40攝氏度極寒低溫天氣下,施工設備預熱就需要5個小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員工的午飯都是在工地解決。飯盛出來還是燙的,吃第一口是溫的,還沒吃完就有了冰碴兒,即便如此,也沒有一個人退縮。
為了能長時間在極寒環(huán)境下工作,他們棉衣穿了一層又一層,棉衣、棉手套和棉鞋里面,貼滿了自制的暖寶寶。
面對施工新難題,他們與管材供應商聯(lián)合攻關,從優(yōu)化板材制造工藝到提高管材制造精度。大幅提高了焊接質量和施工工效,將試驗段時每天不足3道焊口,提高到單機組單日最高工效35道焊口,更讓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大口徑、大壁厚鋼管生產(chǎn)工藝水平向更高標準、更嚴要求邁出一大步,居世界領先水平。
戰(zhàn)績顯赫
2017年中俄東線全面開工建設之前,第一項目管理分部組織實施了我國首次第三代大口徑長輸天然氣管道的工業(yè)試驗性應用,完成了工程技術和管理向世界領先水平的對標工作,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并將這些成果都廣泛應用于中俄東線建設。
在2018年的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中,第一項目管理分部嚴格工序質量過程把控。線路焊接一次合格率從試驗段初期的90%左右,躍升并保持在95%以上,防腐一次合格率由99.3%持續(xù)上升至99.9%,管道下溝埋深合格率100%,各項主要質量控制指標明顯上升。并實現(xiàn)了“零傷害、零事故、零污染”的健康、安全、環(huán)境戰(zhàn)略目標,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同年,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質量取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工程項目量化審核有史以來最好成績。
2019年4月25日,第一項目管理分部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編輯/馬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