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
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一)查苗補種,疏密補缺
11月上中旬,在小麥出苗后及時查苗,每667 m2基本苗控制在20萬株左右。對缺苗斷壟麥田要早催補種同一品種,或在分蘗期疏密補缺。11月中下旬,帶土挖穴澆水移栽,保證成活。
(二)適時中耕,化學除草
抓住冬前有利時機,于11月中下旬或補苗后,進行中耕和化學除草,每667 m2用6.9%驃馬80 mL+20%使它隆50~70 mL,加水混合均勻,切記噴霧均勻。
(三)因苗追肥
對底肥用量不足的條播麥田,應在冬前趁雨進行追肥。如果不下雨可結(jié)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6~8 kg。撒播麥田應適當增加追肥量,一般每667 m2增施尿素3~4 kg。
(四)增施冬前肥
冬前普施有機肥、人畜糞尿、稻糠稻稈或植物秸稈等,以鞏固冬前壯苗和分蘗,預防麥苗凍害。
(五)清溝排漬防旱
冬前要做好清溝排水、防干旱工作,做到溝溝相通,排灌通暢,達到雨止田干,最大限度降低麥田漬害。
二、返青期至抽穗期管理
(一)因苗分類管理
對于個體發(fā)育較差、畝群體數(shù)<
60萬頭的麥田,結(jié)合澆水或下雨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左右,根據(jù)肥力,酌情增減。弱筋小麥可在返青期追施,拔節(jié)期不再追施。對于畝群體數(shù)>80萬頭的壯苗或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不施或少施肥,拔節(jié)期結(jié)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8 kg左右。
(二)中耕或化學除草
抓住返青期最后1次除草的有利時機,對于冬前除草效果不理想、返青期雜草發(fā)生較重的麥田,應及時進行中耕或化學除草。每667 m2用15%麥積40 g(需2次稀釋),或6.9%驃馬60~90 mL+20%使它隆50~70 mL,加水混合,均勻噴霧。
(三)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危害
要注意春季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采取噴水、噴灑防凍劑、葉面肥、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等措施進行預防。一旦發(fā)生凍害,應盡早結(jié)合澆水施肥等補救措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7~10 kg,磷酸二氫鉀3~5 kg。
(四)加強病蟲害防治
重點防治紋枯病、花葉病、白粉病、條銹病、麥蜘蛛、蚜蟲等病蟲。
三、返青期至抽穗期病蟲害防治
(一)小麥紋枯病
起身期至拔節(jié)期,當發(fā)病麥田病株率達到15%時,每667 m2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30 g,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 g,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30~35 mL,對水50 kg噴霧,隔7~10 d再施1次藥,連噴2~3次。注意加大水量,將藥液噴灑在麥株莖基部,以提高防效。
(二)小麥白粉病、條銹病、葉枯病
每667 m2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100 g,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40~60 g,或志信星25~32 g,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30 g,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30~35 g,或30%戊唑醇懸浮劑10~15 mL,對水50 kg噴霧防治,間隔7~10 d再噴藥1次。
(三)蚜蟲
當蚜蟲百株蟲量在200~500頭時,每667 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 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 g,對水噴霧進行挑治。
(四)麥蜘蛛
當平均每33 cm行長小麥有200頭時,每667 m2用1.8%蟲螨克乳油8~10 mL,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 mL,或40%馬拉硫磷乳油30 mL,或1.8%阿維菌素乳油8~10 mL,對水50 kg噴霧防治。
四、抽穗期至成熟期管理
(一)防病治蟲
小麥抽穗期至成熟期重點防治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和穗蚜、黏蟲等。要重視抽穗期和灌漿初期赤霉病的防治,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對于條銹病,采取“準確監(jiān)測,帶藥偵查,發(fā)現(xiàn)一點,控制一片”的策略,控制蔓延。
(二)做好“一噴三防”
第1次“一噴三防”在抽穗后開花前進行(齊穗期),每667 m2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0~100 g+25%多菌靈250 g+3%蝊蟲脒乳油20~30 mL+磷酸二氫鉀150 g+適量的促進灌漿增粒質(zhì)量的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水噴霧,防病治蟲防早衰。雨多或空氣濕度大的年份第1次“一噴三防”后應隔5~7 d再噴施1次,一般噴施進行2~3次,以提高防效。
(三)降濕除漬防旱
及時疏通“四溝”,做到灌排通暢,及時收獲防混雜。豫南小麥成熟期間常遇陰雨天氣,因此,小麥成熟時應及時組織機械搶收,防穗發(fā)芽和“爛場雨”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豐產(chǎn)豐收,顆粒歸倉。種植弱筋小麥的麥田,應單收單脫,單獨晾曬,單運單儲,以防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