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艷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系統(tǒng)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初級階段。小學語文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建構,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其能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實現(xiàn)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實現(xiàn)審美構建,那么就需要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材內(nèi)容,并適當?shù)赝卣购脱由?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注重課文的朗讀;教師要運用有趣的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教師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美感。
一、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境
閱讀教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可以從更多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語言中的內(nèi)涵。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語文課堂中,真正走入作品,接近作者,從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和體會,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無法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缺少審美建構。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保證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審美水平,這樣學生才愿意主動參與到情境中,也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情和反應,適當調(diào)整學生的審美情緒,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審美對象。
例如,在教學《動物王國開大會》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動物開會的情境。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好不同的頭飾,不同的頭飾代表著不同的動物,學生需要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參與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扮演狗熊的學生,要大聲呼喊,喊其他動物參加大會。扮演狐貍、大虎狼的學生需要傳達信息。通過表演這個故事,學生既能掌握其中的內(nèi)涵和道理,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課堂朗讀教學
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就需要重視課文的朗讀。朗讀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發(fā)音,還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情感,也會借助朗朗讀書聲構建出較好的語言氛圍。其他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產(chǎn)生美的感受,也能準確把握文章情感。在上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各類名家的經(jīng)典誦讀音頻,還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朗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朗讀,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借助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有的學生要扮演小青蛙,有的學生要扮演小鳥等,還有的學生需要扮演旁白。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也會得到穩(wěn)步提升。
三、有趣的教學語言
教師要想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那么就需要采用有趣的教學語言,這不僅能保障教學效果,還能更好地傳遞美感。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開展審美構建,就需要教師格外重視自己的語言,語言不僅能引導學生,還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具有正確的三觀,優(yōu)雅的措辭,運用正確的語法,同時還要擁有一顆公平、公證、包容的心,與學生和諧相處、友好交流。例如,在教學《靜夜思》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該首詩的詩意,借助嚴謹、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不斷引導學生,將其中的思想、情感都呈現(xiàn)出來,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借助多媒體展開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很多教師都開始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借助這一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大大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課堂的趣味性。此外,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可以實現(xiàn)較好的互補教學效果,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刺激。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未曾經(jīng)歷過潑水節(jié),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與學生一起觀看與潑水節(jié)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了解與潑水節(jié)相關的民族、風俗等方面的內(nèi)容,這能給予學生更多美的感受,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內(nèi)容,實現(xiàn)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進行拓展性的閱讀教學
教材中雖然有非常多的內(nèi)容,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足夠的活力。語文學科是具有開放性的,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從語文教材入手,適當?shù)剡M行拓展和延伸,借助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逐漸具有思辨精神。小學語文教師切勿將局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要圍繞著教材內(nèi)容進行拓展,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使其可以自由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
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這一課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鼓勵學生去閱讀如《龜兔賽跑》《三只小狗蓋房子》《掩耳盜鈴》《農(nóng)夫與蛇》等,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使其保持閱讀的動力。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就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了解這個神秘、美麗的語文世界,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和閱讀熱情,最終促使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中更好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切實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南曉霞.淺談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文學教育(上),2019(09):98-99.
[2]林蔭.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小學教學參考,2018(18):12-13.
[3]康曉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2):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