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開源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研究

2019-09-10 07:22范小青
教育傳媒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開源參與者動機

【內容摘要】本文采用深度訪談方法,以中國大陸地區(qū)的開放源代碼運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在2014年訪談了28位開源參與者,并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對其中8位參與者進行了二次訪談。通過歷時性的研究和比較發(fā)現(xiàn),中國大陸開源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根據(jù)參與階段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在行動激發(fā)階段,參與者的參與動機主要表現(xiàn)為興趣、解決自己或公司的使用需求等;在行動持續(xù)與滿足階段,則是樂趣、社區(qū)歸屬、成就感與自我實現(xiàn);而參與行動不持續(xù)則主要有社會經(jīng)濟條件和文化兩方面原因。從開源參與的實踐可以看到興趣-樂趣、自由時間等因素對于開源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也更明確了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是開源創(chuàng)新以及社會整體創(chuàng)新水平提高的基礎與保障。

【關鍵詞】開源;參與者;動機

開源文化是新媒體文化的先導,它啟發(fā)和孕育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文化。①無論是維基百科、英美劇字幕組,還是眾包、眾籌,追溯其精神源頭,都可追溯到自由開放源代碼運動(簡稱開源運動)。目前開源運動經(jīng)歷30余年的發(fā)展,已在全球很多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以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為例,截至2015年1月20日,其現(xiàn)有用戶超過1000萬,其中中國區(qū)用戶人數(shù)排名前三。②

從開源運動發(fā)展伊始到現(xiàn)在,人們常常關注一個問題,即大部分參與者為何會無酬勞地自愿參與到開源活動當中?他們的參與動機是什么?正如1976年比爾·蓋茨在其《致電腦愛好者的公開信》中寫到的,“誰會去做專業(yè)的工作而分文不?。渴鞘裁礃拥膼酆檬挂粋€人愿意花三年的時間編程、調配、寫文檔,最后免費發(fā)布出去?”③事實證明,開源參與者們卻用實際行動將這一“看似不可能”變成了“可能”。Linux的創(chuàng)始人托瓦茨就曾頻頻表達他對Linux能夠吸引眾多參與者的驚奇④。Linux軟件和其他開源軟件開發(fā)過程中,軟件開發(fā)人員不受經(jīng)濟利益驅使而成就的合作創(chuàng)新,顛覆著人們心中對“自利的經(jīng)濟人”的預設和想象⑤。

事實雖已給出了證明,但開源參與者們?yōu)楹卧敢膺@么做,卻仍需挖掘。唯有真正理解了他們?yōu)槭裁茨軣崆閰⑴c開源,才能真正理解開源文化,理解這一新媒體文化的源頭。國外開源運動的參與者動機研究已有不少,但目前我國的有關研究相對較少。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其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文化、市場環(huán)境等各方面與世界發(fā)達國家均有不少差異,開源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也因此顯示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因而,隨著開源運動在中國的迅猛發(fā)展,考察中國大陸開源參與者尤其是青年參與者的參與動機,對我們了解中國開源運動的發(fā)展以及開源文化對我國的影響等均大有意義。

一、文獻綜述

(一)參與者構成

開源運動的參與主體不僅包括個人,還包括公司(企業(yè))、基金會、政府等。其中,個人參與者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對象,也是本文的研究對象。

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參與者主要來自IT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和學生,大多是30歲左右、受過良好教育的年青人。例如,Hars和Ou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開源參與者調查中,54%的參與者年齡均小于29歲,72%的人擁有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⑥

舍基認為⑦,不同的身份和構成,使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模式:業(yè)余愛好者,由于其行動源自內在動機,他們會在相對私密的環(huán)境中活動;而源自外在動機的人們,會在更公共的場合中合作。對于業(yè)余愛好者而言,其內在動機主要是“渴望自治”和“擁有勝任感”;其次才是對成員資格和共享的渴望等外在動機。

(二)個人參與動機的研究

大多數(shù)的個人志愿者參與開放源代碼項目并分享代碼的動機主要在于:(1)編程的快樂;(2)滿足自身對某種軟件的需要;(3)學習、交流和互惠;(4)對社區(qū)的歸屬感;(5)在同伴中獲得認同和聲譽;(6)展示人力資本價值。⑧⑨⑩

大多數(shù)學者將上述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能讓行為本身就成為一種回報。而外在動機的回報則來自于行動之外,不在于行動本身。如行動中感到愉悅和滿足是內在動機的典型例子;而金錢報酬、人力資本標志則是外在動機的典型例子。

外在動機金錢報酬在開源參與動機中并非毫不重要。開放源代碼軟件協(xié)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有79%的被調研者認為他們參與其中是為了學習和開發(fā)新技能,50%的被調研者認為他們加入或持續(xù)參與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擴展和分享他們的知識,而也有4.4%的被調研者認為他們參與其中是為了掙錢。Lakhani等同時表示,現(xiàn)金的酬勞可能與持續(xù)的貢獻相關。Rannie & Wellman也認為,有沒有報酬影響到“網(wǎng)絡化的創(chuàng)造者”(開源參與者是其中一種)的持續(xù)參與意愿。

(三)參與動機與持續(xù)參與意愿

譚佳佳研究中國開源軟件人員的參與動機與持續(xù)參與意愿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開源軟件開發(fā)人員的使用需要、知識交流、社區(qū)身份和感知行為控制對持續(xù)參與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事業(yè)進步、樂趣和主觀規(guī)范對持續(xù)參與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其有關樂趣對持續(xù)參與意愿影響的研究結論,同以前國外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之前的研究顯示開發(fā)人員的樂趣與其持續(xù)參與意愿顯著正相關。

二、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深度訪談法。

(一)目標人群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人群是中國開放源代碼運動的參與者,包括開源軟件開發(fā)者、推廣者和用戶等,訪談抽樣兼顧這幾類群體。

按照《中國軟件產(chǎn)業(yè)地圖白皮書(2011)》,中國軟件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不平衡,各地區(qū)差異明顯,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南京、成都、西安這八座城市將引導中國軟件產(chǎn)業(yè)走向?;谥袊浖l(fā)展區(qū)域的特點和研究規(guī)模的限制,本文重點選擇了北京和上海進行訪談取樣。取樣兼顧了參與者所屬的類別、年齡、性別、職業(yè)、所從事行業(yè)等多種條件,力求做到更好的代表性。

為了研究的持續(xù)參與,本研究的深度訪談分兩次執(zhí)行:2014年5-9月訪談了28位開源參與者,2017年底到2018年對其中的8位參與者進行了二次訪談。為了保證訪談質量,本研究盡量采取面對面訪談形式,個別面對面訪談有困難的則改用QQ視頻訪談形式。面對面訪談平均訪談時間2小時,訪談均有錄音并整理成了文字記錄。

(二)抽樣

抽樣方式采取的是混合抽樣方式。由于我國開源參與者群體整體上仍然比較“小眾”,考慮到實際操作性,本研究采用了有目標的抽樣與滾雪球抽樣相結合的方式。28位訪談對象中有24位男士、4位女士,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14歲,集中于23~42歲之間。所有訪談對象均有使用開源產(chǎn)品或參與開源項目三年以上的經(jīng)歷,不少開源軟件開發(fā)者有10年以上的參與經(jīng)歷。二次訪談主要側重于對開源持續(xù)參與的考察,受訪者年齡則主要集中在35~45歲。

訪談采取半結構的訪談問題,主要圍繞兩大問題進行:1.訪談對象接觸開源產(chǎn)品、參與開源運動的個人經(jīng)歷,2.參與動機是什么,在參與的過程中是否有變化。

三、研究發(fā)現(xiàn)

從28位訪談對象的參與動機研究以及比較分析中發(fā)現(xiàn),我國開源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行動激發(fā)動機與行動持續(xù)動機或行動不持續(xù)的原因等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前后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

(一)行動激發(fā)動機

激發(fā)動機是指首先吸引參與者關注到開源、參加到開源的因素。從訪談中看到,興趣、滿足自身或公司的使用需要是最常見的激發(fā)動機。前者是內在動機,后者是外在動機。

1.興趣

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談到最初激發(fā)自己對計算機或開源運動的首要因素是興趣。由于興趣愛好,許多受訪對象都是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使用電腦,而且對編程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比如8號受訪者是在初中的時候就受鄰居的影響開始使用電腦、學習編程,19號受訪者是在小學和初中就開始學習編程,17號受訪者在小學時已開始自己編寫小游戲。由于開源項目能使他們看到源代碼,能夠學習與計算機底層架構相關的知識,他們由此對開源運動樂此不疲。

興趣是第一生產(chǎn)力,它既是參與的驅動力,也是參與的條件。不少受訪者還對國外以及不同年齡層面的開源運動參與者的興趣投入進行了比較,他們欣賞和認同國外那種秉持自己興趣的職業(yè)選擇,不認同只會選擇“錢多”的工作的職業(yè)選擇。他們也認為,這種根據(jù)興趣選擇職業(yè)的做法,在中國年輕一代身上開始出現(xiàn),這讓人欣喜。

因為現(xiàn)在的這些80后、90后,他們會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更多一點,父母也不會有太多的限制,很多時候還會鼓勵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接下來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個氛圍會越來越好。(4號受訪者)

2.滿足自身或公司的使用需求

正如雷蒙德所說,開源參與者們參與開源軟件開發(fā)常常是“撓到了自己的癢處”,其意思是指他們開發(fā)開源軟件用以滿足自身需要,解決自己或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既利己又惠人,他們不僅樂于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來解決困難,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推己及人,將自己寫的代碼貢獻給其他有同樣需求的人。

對于比較專業(yè)的用戶來說,他喜歡自己去定制,比如Firefox可以定制各種擴展,裝各種擴展,他就更喜歡自己動手去實現(xiàn)他自己的需要。(15號受訪者)

因為用Linux以及一些開源軟件會碰到一些bug,自己就會想去修改這個bug。改完了之后,就想把這個修改提交到原來的作者那兒去。這樣,一是可以幫助到別人,別人就不會再碰到這個bug;二是如果作者把你這個修改放到他的官方發(fā)布里面,你以后再升級到新的版本就沒有(bug)了。假設你有一個修改,你沒有提交給原來的作者的話,那他以后發(fā)布新版本的時候,你還得自己再把這個補丁給打到上面去。(19號受訪者)

3.學習—職業(yè)前景

在訪談中,能清楚地感覺到參與者對于學習的重視,不少人參加開源運動是為了學習,為了提高技術能力。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重視教育、重視自我學習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實際的需要,為了更好地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者為了更好的職業(yè)前景。參與開源運動能夠帶來良好的職業(yè)前景,這一點在與許多位訪談對象的談話中都有提到,許多軟件公司招聘技術人員并不看傳統(tǒng)的簡歷,而是直接看他在開源社區(qū)的貢獻。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參與開源運動的經(jīng)歷已成為重要的求職名片。

接觸開源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當時受行業(yè)的一些影響,覺得開源好像技術水平比較高,就想學一學。參與開源的基本想法是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17號受訪者)

2008年的時候,我覺得數(shù)字引擎這一塊兒百度發(fā)展特別好,就覺得搜索這一塊兒你要好好做做是不是可以去百度???當時是這么個想法。后來就認真去看一看開源,因為它會更貼近計算機底層,會讓你更了解計算機,讓你成長得更快。(23號受訪者)

通過受訪者的表述可以看到,興趣、學習和提高技術能力、職業(yè)前景這幾個動機是同時存在的。一些參與者是因為興趣所以學習,以期提高技術能力,但也有受訪者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娛樂。不僅多種參與動機同時存在,而且一種動機可能誘發(fā)另一種動機,在參與過程的不同階段或同一階段的不同層面表現(xiàn)出來。

(二)行動持續(xù)與滿足

1.興趣-樂趣

從訪談和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少參與者出于對編程的強烈興趣,轉而感受到樂趣。其中一種樂趣來源于“跨越難題”的勝任感。

學習這個東西呢,自我突破了也好,挑戰(zhàn)也好,這種喜悅是持續(xù)的,而且是別人奪不走的。我覺得有可能是大家不由自主地認同的一種娛樂方式,所以才堅持下來。不然的話,靠什么去堅持呢?又沒有任何物質上的支持。(11號受訪者)

在之前的動機研究中,興趣和樂趣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表達,常常不會并提。但本文認為,二者相互關聯(lián),從最初的興趣到后來的樂趣,正好是參與者動機發(fā)展的軌跡:即在最開始,激發(fā)行動的動機是興趣;在沉浸其中之后,參與者感覺到的是樂趣,這個樂趣會激發(fā)他們的持續(xù)參與。在訪談中,幾乎每一位參與者都會談到這一點,可以認為興趣-樂趣是參與者持續(xù)參與的首要動機。

2.社區(qū)歸屬

如果說興趣-樂趣屬于內在動機中的個人動機的話,那么獲得認同也就是社區(qū)歸屬的動機就是他們內在動機中的社會動機。

我們線上認識了,后來一次活動中大家碰到,就很開心感覺很親切。有一種找到隊伍的感覺。(4號受訪者)

使用同一種程序語言,或者同泡一個開源論壇的人,就是有那么一種兄弟般的情誼。(27號受訪者)

3.成就感、聲譽與自我實現(xiàn)

成就感是訪談對象經(jīng)常提到的詞,特別是那些開發(fā)者和核心開發(fā)者。他們的成就感可能來自于對一個難題的解決,也可能來自于幫助他人的滿足感,進而則是由此帶來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與外在動機中的成就感、聲譽等緊密相連,也更明確地表達了參與者較高層次的動機和理想。

(看到)國內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一流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都在用我們的東西,許多大型的團隊都在用我們的東西,你就會覺得你做的東西是有價值的。為許多人解決很多問題,就會覺得你在做一種善事。這對我個人來講是一個很強的驅動力吧,也是一個很高的成就感。(5號受訪者)

你做了之后有成就感,成就感真的好高。(9號受訪者)

就是說,你在那種最基礎的需求,比如溫飽、安全等滿足之后,其實你是想要去找自我實現(xiàn)。我覺得大家之所以會持續(xù)地做這個事情(做開源),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你很多想法、很多理想的一個平臺。那種滿足感不是用金錢衡量的,而是另一種標準,比如你能影響多少人。(10號受訪者)

雷蒙德說開源是一種聲譽競賽,聲譽是黑客的生命。這一點在中國受訪者身上也有明顯體現(xiàn),特別是那種受黑客精神影響比較深的受訪者。

一方面是支持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中學到東西,另一方面就是成就感和聲望。尤其是聲望,非常重要,非常重要。(20號受訪者)

4.對外交流

技術人員都很看重與外界的交流,在交流中獲得新鮮資訊和技術的提升。尤其是同世界最頂級的專家一起來解決問題,給參與者帶來“與高手競技”的榮耀感。

它是一個開源的產(chǎn)品,然后你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在跟這地球上,跟許多其他國家其他公司的工程師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比如說像IRC這種工具來交流。當時覺得非常新穎,也開拓眼界。(10號受訪者)

(三)行動不持續(xù)的原因

相比于國外的開源參與者,國內參與者更習慣于“拿來主義”,而不習慣于貢獻代碼和回歸社區(qū),對開源運動有興趣的人多,但持續(xù)參與的人比較少。行動之所以不持續(xù),直接原因是時間、經(jīng)濟能力、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文化深層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1.社會經(jīng)濟條件

時間、經(jīng)濟條件等對參與者的影響尤為突出,這直接制約著他們的行動選擇和持續(xù)參與意愿。

對,跟愛好沒關系,把這個當成理想的人很少。能堅持三年五年,那已經(jīng)算很不錯的了。因為作為理想,你真的需要全身心投入,(但)你得生活。(9號受訪者)

在北京,買房、養(yǎng)娃都是壓力山大,就算喜歡開源,也沒法像以前那么投入了。(27號受訪者)

從受訪對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對開源運動的執(zhí)著程度、時間要素、經(jīng)濟要素直接影響他們的參與。

前面說到開源行動激發(fā)動機時,可以明顯感受到開源參與者的興趣動機的重要地位,但是對興趣的最明顯的制約因素就是時間和生計。按照受訪對象的說法,就是“興趣不能當飯吃”,若是生計問題無法解決,開源參與者的興趣也難以持久:只有當生計問題解決后,“興趣愛好”才會被作為之后的個人滿足重被提起來。在這個問題上,12號受訪者的經(jīng)歷很有代表性:當他已自己創(chuàng)業(yè),每天管理一個公司,且能保持不錯的盈利狀態(tài)后,他覺得自己忘不了編程的樂趣,于是每天在很繁忙的工作節(jié)奏中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來編程,樂在其中。

譚佳佳的研究發(fā)現(xiàn),樂趣對國內開發(fā)人員持續(xù)參與的意愿沒有顯著影響。這個研究結論有研究設計的原因,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國內許多軟件開發(fā)人員的編程興趣并不濃厚,時間不夠、生活壓力太大等各種原因都使得他們不能享受編程中挑戰(zhàn)困難與完成任務的樂趣。

時間因素。中國的軟件開發(fā)行業(yè)發(fā)展迅猛,程序員常常也是非常辛苦。他們工作強度很大,利用業(yè)余時間參與開源運動的時間就很受限制。而能夠長期堅持參加開源運動的,要么是公司予以支持,在公司的安排或者許可下,利用工作時間參加開源項目;要么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正做著與開源相關的業(yè)務,為了工作需要而接觸開源。如果若是兩方面條件都不具備,開源運動的參與者就可能只是用戶,而沒有時間去參與或進行軟件開發(fā)。

我現(xiàn)在負責項目,有時候精力非常分散,目前這種情況就是一直在用別人的(開源貢獻),自己沒有做什么貢獻。(23號受訪者)

回饋開源是需要額外時間的。許多人是因為沒有時間,因為工期一般都很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客觀情況,都導致他沒辦法給這個項目做回饋。(4號受訪者)

經(jīng)濟因素。與時間因素緊密相連的就是經(jīng)濟因素。在訪談過程中,反復聽到受訪者談到國內有不少很優(yōu)秀的開源項目都因為沒有資金投入獲得不了經(jīng)濟支持而暫?;蛘哂谰帽粩R置了。中國的開源參與者,如果生存壓力過大,就很難將精力投入一個僅是興趣而不能帶來收入的開源項目上。這從一個側面也能看出,一個項目若不能獲得經(jīng)濟支持,或者實現(xiàn)一定的商業(yè)化,獲得報酬,很可能就無法持續(xù)。

那個項目暫停了。(問:為啥呀?)錢花光了……因為我的生活有問題了。(17號受訪者)

確實有很實際的物質條件約束。當我還在不停地加班,為了工作,為了漲薪水,我就沒有工夫去做這種業(yè)余愛好的事情。每天回來很累很累的,恨不得趕緊洗洗睡了。(13號受訪者)

當然也有開源界人士參與者(如10號受訪者)認為,即便是生活壓力很大乃至生活窘迫的時候,還是會有不少人參加開源運動開發(fā),堅持自己的理想,但人數(shù)相對較少。

2.技術與外語水平原因

技術能力與外語水平兩方面都是制約國內參與者的開源參與很重要的原因。一些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技術能力還不足以能夠寫出“漂亮的代碼”把它開源出來,因而導致用得多、看得多但回饋得少。也有不少開源參與者因為英語水平受限,而無法不受限制地參與到國際開源社區(qū)的討論和項目開發(fā)中來。

對,你必須把代碼寫得非常高效、非常優(yōu)雅,這代表了你這個團隊的一種自信。你知道吧,所有人都看著你。代碼寫成這個樣子,也好意思拿出來開源,拿出來給這么多人用?(8號受訪者)

其實一方面是能力的問題,就是技術能力的問題……然后語言的溝通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障礙,如果要參與國外的開源項目的話,意味著你要去跟國外的開發(fā)者進行溝通。當溝通能力沒有那么強的情況下,一些人就不太愿意跳出他的舒適區(qū)。(20號受訪者)

3.文化和氛圍

個人對開源或自由軟件文化的認同程度。參與者對開源或自由軟件文化的認同程度,是影響他們持續(xù)參與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不是真正認同開源或自由軟件文化,只是“趕時髦”,那么參與者很快就會因為興趣的減退而退出。而一旦對這種文化產(chǎn)生了認同,參與者對開源運動的忠誠度也就真正提高了。

我覺得能夠在開源社區(qū)參與是有前提的,如果真要說基礎條件,只有一點,就是說認同自由或開源軟件這個文化或者機制。(11號受訪者)

公司文化的限制。受訪者談到在商業(yè)公司工作,使用開源軟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在開源社區(qū)奉獻,就有可能受到版權等問題的困擾。因為員工在公司期間開發(fā)的代碼,原則上屬于公司。

對,我很少奉獻代碼,一是因為忙,沒有時間把自己成型的東西去開源出來,再一個是不可能把公司的東西放出去。在任何一個公司工作,你所有的產(chǎn)出版權是屬于公司的。(7號受訪者)

就國內幾個大公司來說吧,有的公司一般人都沒有GitHub的賬號。開源方面比較活躍的反而是像阿里、百度這些公司。這跟公司內部的文化有關系……就是說,如果公司規(guī)定不能外泄一些機密或者是代碼之類的,也會導致他沒辦法往這個開源的社區(qū)上回饋。(4號受訪者)

社會參與文化的影響。社會參與文化的限制表現(xiàn)在:第一,有些人契約意識還不是很強,比較喜歡“免費”。在訪談過程中,不少受訪者提到在開源社區(qū),把開源軟件“拿來”的人比較多,而回饋項目、回饋社區(qū)的人比較少。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有些人契約意識還不是很強,比較喜歡“免費”,這使得使用者認為“拿來”是理所應當?shù)模仞伿菦]有必要的。這直接影響開源運動的參與和開源文化的形成。第二,部分人不習慣開源社區(qū)這種比較民主、自由、勇于承擔、勇于做事的參與式文化,不能夠快速地融入其中。第三,受到成功學和面子觀念的影響,不少參與者認為如果年齡大了還在編程而沒有走向管理崗位,似乎就是一種“不成功”,于是從原本熱愛的編程崗位轉往管理崗位。

協(xié)議(指開源所遵守的協(xié)議,如GPL、BSD等)沒那么重要,在中國,契約精神是很少的。而且中國的開源與國外還不太一樣,在中國一定是免費至上,認為開源就應該免費,但實際上開源并不能免費。(7號受訪者)

他什么都要免費,他會覺得軟件這種東西就是摸不著看不見的,就應該免費——就是免費習慣了,這個是最要命的。(13號受訪者)

但是開源和自由軟件社區(qū)你需要主動去承擔責任,主動去傳播,主動去學習,那么這個和我們受到的教育是完全相悖的,許多人比較被動,就是感覺很不自在,也就不敢做事。(11號受訪者)

年齡大了,就慢慢走向管理層吧。偶爾才出于興趣,編一下程。(28號受訪者)

四、討論與結論

研究表明,我國開源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根據(jù)參與階段而有所不同,比如行動激發(fā)動機主要有興趣、解決自己或公司的使用需求等,行動持續(xù)與滿足的動機主要包括樂趣、社區(qū)歸屬、成就感、自我實現(xiàn)、聲譽等,行動不持續(xù)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原因和文化的原因。興趣、樂趣與自我實現(xiàn)可謂中國大陸開源參與者階段性的三大內部動機,而學習-職業(yè)前景、聲譽則是重要的外部動機。

對開源運動參與動機的考察給我們帶來了以下啟示和思考:

(一)興趣-樂趣的意義

從前面開源動機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興趣—樂趣在開源參與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興趣的確是第一生產(chǎn)力,是開源參與者參與到開源活動最主要的驅動力量。樂趣則是興趣的延續(xù),是解決了難題、踐行了興趣之后的滿足,它是參與開源行動持續(xù)的原因。

雷蒙德認為,軟件開發(fā)中內在的興趣動機可以促進更高質量程序的產(chǎn)生。他曾經(jīng)這樣論述:“也許開放源代碼軟件的成功最重要的結果是告訴人們玩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開展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方式”。德西認為,從事一項活動的過程中玩得開心或者過得快樂是內部動機的核心。一個人如果在一項活動中獲得了即時的喜悅,或者認為這個活動讓他發(fā)自內心地愉悅,那么他很可能會繼續(xù)頻繁參與這項活動。對許多人來講,編程就是一個休閑、娛樂、游戲的方式,在游戲中編程,在編程中游戲,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內在動機。

契克森米哈(Csikszentmihalyi)是最早研究樂趣維度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強調一些活動的進行是人們?yōu)榱俗非髲氖逻@些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樂趣。他提出了“洋溢”(Flow)這一狀態(tài),在這一狀態(tài)中樂趣達到極致,即聚精會神、全神貫注;行為和意識高度統(tǒng)一;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充分享受這一活動而不在乎后果?!把笠纭睜顟B(tài)發(fā)生在一個人的技術和他面臨的任務挑戰(zhàn)相符的時候。這還存在一個“洋溢”狀態(tài)最大化的區(qū)域,一個任務如果超出個人的能力范圍將會引起焦慮,而任務如果低于個人的技術水平則會引起倦怠,令人愉快的合適的任務可以提供給行動者“成果具有創(chuàng)造性,戰(zhàn)勝了挑戰(zhàn),解決了困難”的感覺。通常大部分編程活動,特別是開源軟件項目中的編程活動,被證明達到了這樣的“洋溢”狀態(tài)。因此,開源參與者通過選擇和他們的技術水平相符的任務來達到這種狀態(tài),而這種選擇與他們常規(guī)的工作中很難獲得,使得他們對開源樂此不疲。

軟件公司在招聘技術人員時,也很看重他們對編程是否有興趣。如格雷漢姆在《黑客與畫家》中寫道:“我們面試程序員的時候,主要關注的事情就是業(yè)余時間他們寫了什么軟件。因為如果你不熱愛一件事,你不可能把它做得真正優(yōu)秀,要是你很熱愛編程,你就不可避免地開發(fā)你自己的項目?!彼瑫r評價之前的微軟:“微軟不鼓勵雇員為開源項目做貢獻,甚至業(yè)余時間也不行。但是,如此之多的一流黑客都在從事開源項目,所以這個政策主要的效果,可能就是使得微軟公司很難雇到一流的程序員?!?/p>

在本文的質性訪談當中,研究者頻繁地聽到開源參與者大量關于“興趣”“樂趣”的表述,這一點對中國人來講,應該是彌足珍貴的。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還不均衡,為了閑暇興趣而肯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從價值觀念上來講,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有著經(jīng)世致用、實用主義的傳統(tǒng),近年來更有某些場合所謂的“成功學”大行其道的喧囂,金錢和地位成為一些年輕人的理想和目標。在這種背景下,興趣常被當成了“不務正業(yè)”,很少有人會真正關注自己的興趣,內心的興趣難以得到良好的釋放。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開源運動的參與者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當中來,從中獲得樂趣和滿足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由興趣驅使而不是金錢或地位的欲望驅使,也有助于創(chuàng)新文化的萌生。

(二)自由時間的意義

自由時間,又稱閑暇時間,是指除生存必需時間、社會義務時間、家庭義務時間之外的所有個人可支配時間,它可分為必要型閑暇時間、受教育時間和享受型閑暇時間(包括休閑時間、旅游時間、文化娛樂時間)三種類型。社會學和行為經(jīng)濟學的研究顯示,休閑時間充裕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而且與創(chuàng)新直接相關。

參與開放源代碼運動,需要參與者付出大量的業(yè)余時間、自由時間。雖然現(xiàn)在有不少公司鼓勵員工參加開源項目,甚至“養(yǎng)”著一批員工專門從事開源軟件開發(fā)和社區(qū)參與,但是,興趣驅使下的業(yè)余參與者才是開源運動最有活力和最有意義的代表??上麄兊膮⑴c受到自由時間匱乏的制約碾壓。

按照克萊·舍基的“認知盈余”的觀點,如果將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那么這種“認知盈余”將是非常巨大的社會資產(chǎn),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的共同創(chuàng)造。這種建立在“盈余時間”基礎上的共同創(chuàng)造,意義重大,正是在此基礎上,維基百科的產(chǎn)生才成為可能。

從這個角度上說,自由時間或者說盈余時間是與創(chuàng)新直接相關的。如果能將每一個人的自由時間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大塊時間,如果能將每一個人的智慧、微小的創(chuàng)新都匯集在一起,就可以來共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許多案例來看,創(chuàng)新更多來自于生活,來自于有基本衣食保障后的閑暇時間。

自由時間的獲得,或擁有閑暇時光,正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舍基認為,“二戰(zhàn)”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美國人的自由時間大大增加,受教育人群可支配的自由時間不斷累積并激增,究其原因,一是受教育人群自身數(shù)量飛漲,二是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工作時間卻越來越短。一些受教育人群不再是“吃飯、睡覺、看電視”的“沙發(fā)土豆”,開始投身于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維基百科,比如開源運動。舍基指出的這一社會發(fā)展階段和特點,為開源運動等用戶創(chuàng)新活動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社會語境和解釋。

在可支配的自由時間上,我國落后于美、歐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按照2012年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頻道的《經(jīng)濟生活大調查》數(shù)據(jù),現(xiàn)階段我國人均休閑時間較少:有8%的受訪者稱自己沒有休閑時間,超過65%的人每天休閑時間在3小時之內,休閑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受訪者只占調查人數(shù)的26%,其中大于5小時的更是不到7%。而相比之下,歐洲人每天有5小時休閑時間,美國人稍低于歐洲,每天約有3.5-4.5小時。

以上數(shù)據(jù)反映的是全國的情況,而若將城市白領人士單獨區(qū)分出來,這個比例將更突出。研究表明,有70%的中國城市白領專業(yè)人士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普遍具有較明顯的“時間緊迫癥”。他們很少有假期,遭受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因而有較強的焦慮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碎片化閱讀的微博和微信才因為正好吻合了由于焦慮所導致的信息饑渴癥而大行其道。而程序員群體或者說開源運動的參與者群體,其工作時間更多、休閑時間更少。

因此,自由時間(空閑時間)的匱乏,直接影響參與行動的持續(xù)。參與者會在興趣的驅使下參與一段時間,但不會長久堅持。一些參與者則轉換工作模式,說服自己所在的公司參與開源運動,從而得以在“工作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這樣的結果是,原本的業(yè)余參與者逐漸演變成公司在開源社區(qū)的代言人。雖然他們依然抱有自己的一些樸素理想,但是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公司的利益,考慮在開源項目中嵌入公司需求的可能性,這使得開源文化更加復雜,存在被大公司“收編”的危險。特別是我國還缺少“開源基金會”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開源文化受到大公司和大企業(yè)左右的可能性更大。

(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是“硬道理”

參與者之所以自由時間匱乏,社會經(jīng)濟條件是其深層原因。不少受訪對象要么因為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較好,要么因為所居住的大城市的學校條件較好,才得以在年少時就有機會接觸電腦,并對電腦編程產(chǎn)生興趣。而也有不少受訪者談到自己或者身邊的參與者會因為缺乏資金支持和空余時間,而中斷對開源項目和開源活動的關注和參與。因而,社會經(jīng)濟條件決定了開源運動的參與范圍和層次。我國開源運動的參與情況,受到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不均衡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備的直接制約。

在《網(wǎng)絡星河》一書里卡斯特認為黑客文化的技術創(chuàng)新同物質條件并不必然相關。他認為,恰恰在這種極端貧困的情況下,當創(chuàng)新的個人沒有獲得資料的通道,他們肯定會發(fā)明自己的方案并自己行動;社會創(chuàng)新的大道是多樣性的,不可能局限于生活的物質條件。本文認同卡斯特關于社會創(chuàng)新渠道多樣性的這一判斷,但同時也認為,在物質條件低下、經(jīng)濟貧困的情況下,從創(chuàng)新的渠道來改善處境的人會非常少,物質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創(chuàng)新。目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地區(qū)差異還比較大,一些地處偏遠、經(jīng)濟落后的村鎮(zhèn)居民還沒有條件去獲得開源創(chuàng)新的基本條件即電腦和網(wǎng)絡。另一方面參與者也很難在經(jīng)濟壓力下持續(xù)參與沒有報酬的開源運動,而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改善經(jīng)濟情況。

只有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光,成為“有閑階層”,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創(chuàng)新活動。如果人們只追求世俗的“成功”“為稻粱謀”,就無法持續(xù)投入到需要熱情和奉獻的開源創(chuàng)新活動。只有更多的人能夠擁有閑暇時光、業(yè)余時間,能夠在業(yè)余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滿足自己的興趣,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相信,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們將會越來越擁有更多的閑暇時光,而在此基礎上開源運動也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注釋:

①范小青:《開源文化的三大源頭》,《教育傳媒研究》2016年第5期。

②郭蕾:《GitHub中國開發(fā)者年度分析報告》,InfoQ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github-chinese-developers-annual-analysis-report/.

③Moody, G. R. C(2001). The Inside Story of Linux and the F/OSS Revolution【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Perseus Publishing

④Torvalds, L., & Diamond, D. (2001). Just for fun: The story of an accidental revolutionary. Harper Audio.

⑤范小青:《開放源代碼運動:起源、發(fā)展與核心關注點》,《全球傳媒學刊》2015年第4期。

⑥⑨Hars, A., & Ou, S. (2001). Working for free? -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open source projects , 7(3), 7014.

⑦〔美〕克萊·舍基:《認知盈余:自由時間的力量》,胡泳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頁、 第80-88頁、第13-15頁、第6頁。

⑧Ghosh, R. A., Glott, R., Kreiger, B., & Robles, G. (2002). The Free/Libre and F/OSS Software Developers Survey and Study—FLOSS Final Report. Retrieved, 22, 2006.

⑩Lakhani, K. R., & Von Hippel, E. (2003). 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works:“free” user-to-user assistance. Research policy, 32(6), 923-943.

趙時亮、陳通:《公共產(chǎn)品的私人供給——以開放源代碼軟件開發(fā)為例》,《經(jīng)濟學家》2006年第2期。

王飛絨、陳勁:《用戶參與開放源代碼社區(qū)的動機探析》,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Q9v2i9DuEXqFKOpKdL12WWWTgA6OjVj53A8yl0q7kDkBAHsX4TIPjwfxvUqfGiO26TShW3sajvHdn8lN67QbdJAOm044aH6RTvan4F1bHK.

Lakhani, K. R., & Panetta, J. A. (2007). The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innovation. innovations, 2(3), 97-112.

Rainie, L. & Wellman, B. (2012). Networked: the new social operating system. The MIT Press

譚佳佳:《國內開源軟件開發(fā)人員的開源社區(qū)持續(xù)參與意愿研究》,浙江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Lakhani KR, Wolf RG (2005). “Why Hackers Do What They Do: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Effort in Free/Open Source Software Projects.” In J Feller, B Fitzgerald, S Hissam, KR Lakhani (eds.), Perspectives on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MIT Press, Cambridge.

賽迪顧問:《中國軟件產(chǎn)業(yè)地圖白皮書(2011)》,豆丁網(wǎng),http://www.docin.com/p-547253562.html

Raymond, E.S. (1999).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Knowledge, Technology & Policy, 12(3), 23-49.

Raymond, E. S. (1999). 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DiBona, Ockman y Stone, Open Sources, y www. tuxedo. org/~ esr/writings/cathedral-bazaar/hacker-history/(primera versión 1992).

Nakamura J. & Csikszentmihalyi M. (2002). The Concept of Flow.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9-105

Csikszentmihalyi , M. ( 1975:181)).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Experiencing flow in work and play .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

Himanen, P. (2001). The Hacker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London: Secker & Warburg.

Torvalds, L., & Diamond, D. (2001). Just for fun: The story of an accidental revolutionary. Harper Audio.

〔美〕Paul Graham:《黑客與畫家:硅谷創(chuàng)業(yè)之父Paul Graham文集》,阮一峰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頁。

張夢星:《閑暇的意義》,《中國新時代》2012年第7期。

范小青、陳歡:《時間焦慮與信任焦慮——中國城市白領對微博和微博營銷的解讀》,《廣告研究》2014年第4期。

〔美〕曼紐爾·卡斯特:《網(wǎng)絡星河:對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和社會的反思》,鄭波、武煒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猜你喜歡
開源參與者動機
校園武術“學、練、賽”一體化實踐探索
動機比能力重要
鍛煉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五毛錢能買多少頭牛
2019(第十四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
2019開源杰出貢獻獎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當心,說謊會上癮!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長
想象擁抱能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