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日本最美的季節(jié)屬櫻花盛開的三月。記得5年前,恰于陽春三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個“日本陶瓷精品博覽會”上,我有機會欣賞到數(shù)百件由日本手工藝匠人乃至日本“國寶人”設計制作的陶瓷作品。
展會陳列的作品,設計造型呈現(xiàn)出明顯的異國特色,或清麗巧雅,或抽象大氣,表達著各個異國作者不同的藝術語境。在這之中,有些作品特別搶眼,其釉色,藍如大海深沉,如天空湛澈;綠如嫩茵柳煙,如曠野草浪。其窯變,如雨后彩虹,如落山夕陽……其精致美妙讓人流連忘返。經咨詢,得知這些作品從制作工藝和產地歸類叫“九谷燒”。為此,引發(fā)對日本這一知名陶瓷作品的關注。
一、九谷燒彩繪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格
九谷燒是彩繪瓷器(“燒”是日文中陶瓷的意思),因發(fā)祥地日本九谷村而得名,距今已有350年歷史。明朝末年,中國彩繪瓷器傳人日本,受到當?shù)厝嗣竦南矏?,并得到迅速發(fā)展,因而日本彩繪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格。
古代九谷彩瓷藝術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的陶藝家們善于從中國古代歷史典故中汲取營養(yǎng),繪畫作品內容異常豐富,如松、竹、梅、菊等十分傳統(tǒng)的繪畫要素,還有花鳥、魚紋、鶴、神靈等寓意吉祥的題材。其風格凝重、沉實、重彩,大多為青綠黃紫與花草山水的組合。隨著明治時代的來臨,九谷燒汲取各個時期的精華,形成了造型多樣、彩繪華麗的藝術風格,傳承至今。雖然在九谷燒作品上能找到不少中國明清彩繪瓷的元素,但它也融入了日本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特色,亦別具一格。
二、九谷燒的發(fā)展歷史軌跡
九谷燒的歷史可追溯到江戶時代初期。據(jù)傳,大圣寺初代藩主前田利治在其藩屬內的九谷金山發(fā)現(xiàn)了瓷土礦,遂命家臣(原在金山煉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日本陶瓷的發(fā)源地肥前有田學習制瓷技術。后藤才次郎出師后,將有田的染繪技術引進九谷并建窯生產瓷器,從此,九谷窯誕生了。1730年,九谷的窯火曾一度漸近熄滅,直到80年之后九谷燒才迎來復興。因此,復興之前的九谷燒又稱“古九谷”。
文政八年窯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溫泉的越中谷,到天保年間又因經營者換手而變?yōu)閷m本屋窯。而山代窯到了慶應二年(1866年)受到來自京都的永樂和全的指導,因此這個時期的產品又稱作九谷永樂,和全雖在山代只停留了5年,卻使九谷燒有了技法上極大的進步。
后來至公元19世紀,九谷燒又重新開始制造。這個時代是世人稱之為百花齊放的工藝美術時代,其中位于中心地的加賀藩侯前田家以其豐厚的財力,召集全國有名的工匠、畫家,制作出很多優(yōu)良的工藝品,九谷燒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經過歷史上的幾次興衰之后,九谷燒再次復興于明治年間。明治政府為了增強國力,作為振興出口產業(yè)的對策,把九谷燒作為第一陶瓷出口宣傳品,在國內外博覽會上屢展風采。
據(jù)考證,20世紀30年代日軍侵華期間,九谷燒器物隨著日軍入侵北京。1945年日軍投降之后,有些九谷燒器物沒能帶走,至今流散在中國民間,這些器物既有中國陶瓷的傳統(tǒng),又有日本民族陶瓷的風格。
談起九谷燒,我們不能不提到一位日本“國寶”級人物——德田八十吉。日本匠人有世襲名字的傳統(tǒng),初代八十吉的三代傳人都叫作“德田八十吉”。初代和三代對日本的九谷燒乃至陶瓷界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初代八十吉在少年時期就對古九谷和吉田屋抱有極大的興趣。明治十年,陶畫工的薪水十分可觀,當時掀起了一股熱愛繪畫的男子就該立志成為陶畫工的風潮。八十吉從小體弱多病,卻品學兼優(yōu)擅長繪畫,14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工廠里給陶瓷上色了。后來他一邊跟著日本畫家荒木探令和山本永暉學習繪畫,一邊在松本佐平的指導下學習九谷燒繪制。明治二十六年,他通過了陶畫工資格考試,成為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匠人,之后為了再現(xiàn)古九谷和吉田屋的陶瓷技藝,他獨自走上了九谷燒的質地和釉藥的鉆研之路。
德田八十吉是日本九谷燒的泰斗,是在陶瓷界享有盛名的“人間國寶”,其作品被世界各國大博物館收藏并進行多地巡展。他調制的釉彩色調在傳統(tǒng)的九谷五彩基礎上突破創(chuàng)新出了70多種,為日本九谷燒技藝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深有感觸地說: “只有通過作品才能感覺到自身的存在。我將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年輪,或多或少地融進了作品之中?!?/p>
三、藝術特色和制作工藝
最早的九谷燒是受了日本有田燒的染繪影響,而與北方加賀地方的瓷器風格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為了與復興于明治年間的“再興九谷”有所區(qū)別,一般習慣都稱作“古九谷燒”。
色彩是古九谷燒的最大特征,釉色濃重鮮美而意境超群,強烈的色彩和稍顯混濁而無光澤的質地形成完美的調和,展現(xiàn)日本彩繪瓷器的最高境界。另有一種手法是將素瓷上涂滿青、綠、紫、黃等色釉,這類因沒有紅色而俗稱為“青手”,并有相當多意境高遠的佳作。 古九谷燒的技藝大體為:
1.木米風( 1804~1817):底色多為紅色,人物繪居多。
2.吉田屋風( 1818~1829):繼承古九谷風格,以青、黃、紫為主,多描寫花鳥山水。
3.飯?zhí)镂蒿L(1830~1843):用紅色細線描繪的“竹林七賢”等中國風繪畫居多。
4.莊三風(1841~1883):明治時期西洋文化入侵后和洋折中的風格,綜合使用了此前九谷燒的所有技法。匠人九谷莊三創(chuàng)立了豪華絢麗的“金襕手”技法,該技法在明治之后成為主流。
5.永樂風(1865~1868):陶瓷整體涂滿紅色,再用金色在上面描繪花鳥蟲獸,呈絢爛奢華之風,故又稱“金襕風”。
“金襕風”之外,九谷燒的其他代表技法有:
1.青粒:青粒的大小、色澤以及均一間隔對匠人的技術勻有著嚴格的要求。除青粒之外,還有白粒、金粒等。其厚重的質感給人留下品質卓越的印象。
2.彩釉:使用兩種以上的釉藥重疊涂抹瓷器表面,經高溫燒制后呈現(xiàn)出一種透明的美感,并利用釉彩無限變化的色調來形成作品。
3.釉里金彩:貼上金箔之后再上透明釉藥的技法。
4.釉里銀彩:貼上銀箔之后再涂透明或五彩釉藥的技法。
九谷燒的獨特風格,是它的繪畫線條豪放、明快,顏色有綠、黃、紅、紫、藏青色等五種。九谷燒經過采石、粉碎、篩籮、沉淀、成形、烘烤、素燒、繪畫、施釉、燒制、彩繪后再燒制等十幾道工序完成。古九谷燒瓷質溫潤,配色強烈,運用紅、黃、綠、紫、青等五種顏色,大膽構圖,線條自然流暢有力,形成豪放、秀麗、奢華的高品位的風格特色。
清雅脫俗亦別具,赤橙黃綠皆霓彩。九谷燒源于中國陶瓷制作工序、彩繪、施釉、造型等諸多元素,又在日本匠人的不懈努力研究下,融入日本文化、風格、創(chuàng)意和新的制作技藝,使這一品類陶瓷發(fā)展趨于精良,得以美輪美奐的身姿與世間對話。這個過程也是作者不斷追求,藝術不斷升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