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身邊總有人成為眾矢之的,提起他來人人厭惡。另有一些,人人都說好,愿意和他在一起。對于這種現(xiàn)象,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p>
察,是個中性詞。觀察一下的意思。這句話可以如此理解:既然眾人都厭惡他,就要分析分析他為何這么讓人討厭。眾人都說他好,那就分析為什么都說他好。學習他的好,摒除他的惡。
孔子顯然不是這個意思。這里的“察”,其實有警惕的味道。一個正常社會中的正常人,褒貶不一才是常態(tài)。做得再好,總有人不滿意;做得再差,也會有人從中挖掘出閃光點。如果眾口一詞,說好說壞,其中多有貓兒膩。都需問一問為什么,不可隨大流。比如,有人高瞻遠矚,伸張大義,采取的手段暫時損傷了別人的利益,眾人不滿,共惡之。同樣,嘩眾取寵,息事寧人,鄉(xiāng)愿對人,誰也不得罪,卻獲得時人好評。
這種警惕是必要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絕大多數(shù)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真正深交的不會太多。這就決定了很多時候對于很多人,無須深入了解。鄉(xiāng)愿之人只要保持定力,不犯眾怒即可。好與惡之得來,甚至不用處心積慮,只需內心里的態(tài)度一變,得到的反饋、評價便翻轉?!氨姾谩敝耍灰欢楸娙撕?,“眾惡”之人,也不一定存了害人之心。這些,圍觀者是見不到的。
暖暖薦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