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昭赟
摘 要:2019年4月11日,二審合議庭當庭宣判,裁定駁回張扣扣的上訴,維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死刑判決;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至此,張扣扣一案落下帷幕,但是,此案引發(fā)的犯罪學問題發(fā)人深省。
關鍵詞:故意殺人;犯罪原因;犯罪預防
1 引言
2018年2月15日,張扣扣發(fā)現(xiàn)鄰居王自新、王校軍、王正軍和親戚都回到家中并準備上墳祭祖,張扣扣進行了一番偽裝,拿上事先準備好的單刃刀尾隨跟蹤伺機作案。在王校軍、王正軍一行上墳返回途中,張扣扣持刀先后向兩人連戳數(shù)刀,隨后張扣扣持刀趕往王自新家,持刀對坐在堂屋門口的王自新連戳數(shù)刀,致2人當場死亡、1人重傷搶救無效死亡。然后張扣扣返回自己家中,拿上菜刀和事先裝滿汽油的酒瓶,將王校軍的小轎車焚燒,之后張扣扣逃離現(xiàn)場。2018年2月17日,張扣扣到漢中市公安局南鄭分局新集派出所投案自首。9月27日,漢中市人民檢察院對張扣扣故意殺人、故意毀壞財物案依法提起公訴。12月25日,該案在陜西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二次庭前會議。2019年1月8日,在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法院最終以故意殺人罪、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張扣扣判處死刑。2019年3月22日,“張扣扣殺人案”在漢中中院開啟二審庭前會議。2019年4月11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張扣扣故意殺人、故意毀壞財物一案并當庭宣判,裁定駁回張扣扣的上訴,維持一審死刑判決,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2 犯罪原因及分析
2.1 犯罪原因的概念界定
犯罪原因是行為人做出某一行為導致觸犯法律的后果產(chǎn)生的條件。綜合來看,其具體包括:自然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個人原因。
1.犯罪自然原因是觸引行為人實施某一違法行為從而與該行為現(xiàn)象具有因果關系且作為構成主體存在的主行為的外部自然環(huán)境的諸因素的總稱。其又可分為天然自然原因和人工自然原因。
2.犯罪的社會原因是促發(fā)犯罪行為產(chǎn)生的各種具體社會現(xiàn)象,是引起行為主體犯罪的社會因素的根源。
3.犯罪文化原因是影響主體實施犯罪從而與犯罪現(xiàn)象具有因果關系、作為構成主體行為外部文化環(huán)境的諸因素的總和和社會文化形態(tài)。
4.犯罪個體原因與犯罪社會原因相對,指對行為個體的犯罪行為起著支配、決定作用的主觀意識和心理因素。
2.2 張扣扣犯罪原因分析
張扣扣和王家的恩怨源于23年前。1996年夏天,張扣扣的母親汪氏與王自新等人發(fā)生矛盾糾紛和肢體沖突,王自新的兒子王正軍(當年17歲)用木棒打傷汪氏的頭部,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王正軍因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被判刑7年,但服刑三年后出獄。而張母汪氏死于張扣扣懷中,且汪氏在馬路邊被公開解剖。此時,張扣扣年僅13歲。
1.自然原因:23年來,張扣扣一家始終認為當年判決不公,兇手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此事困擾張扣扣多年,母親的死成為其心中無法跨越的傷痕。時間,則成為了最好的“催化劑”,它沒有撫平張扣扣的傷痛,反而加劇張扣扣對王自新一家的恨意。時間因素為基礎,它契合了其他因素和張扣扣始終想要為母復仇的愿望,導致了此案的發(fā)生。
2.社會原因:張扣扣初中畢業(yè)后即外出打工,十幾歲的孩子過早踏入社會,找工作期間,輾轉(zhuǎn)多個省市,多次被騙。2003年張扣扣服役兩年后退役,繼續(xù)尋找工作,還曾遠赴阿根廷、斐濟打工,但因工作艱辛、工錢無法達到預期且與同事交惡返鄉(xiāng)??v觀張扣扣工作生活經(jīng)歷,不難看出張扣扣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好高騖遠,不從自身反思原因,只想發(fā)大財而無法腳踏實地滿足于現(xiàn)狀。從而導致其對社會的怨恨,“反社會”的種子在張扣扣心中開始生根發(fā)芽。
3.文化原因:張扣扣的文化水平停留在初中,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導致其對問題的思考和見解具有片面性。因其文化程度較低,踏入社會,在尋找工作方面也屢次碰壁,甚至無法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且張扣扣的家庭文化對其影響巨大,因全家都覺得判決不公,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張扣扣本人對23年前的判決也深覺不公,殺母兇手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4.個體原因:張扣扣過早踏入社會,缺乏文化知識和社會教育的他,在尋找工作途中屢次受挫,并把這種生活的不如意歸結為社會的冷漠和人情的淡薄,而無法正視自身的缺陷、從自身尋找問題根源,長此以往,導致了張扣扣對社會的失望。其本人也沒有娶妻生子,且無法較好的應對人際關系交往中的各種問題,此因素更加深了張扣扣對社會的失望。
由此可見,最終導致這場除夕慘案的原因絕不能僅僅歸結為張扣扣口中的“為母復仇”,這是在多種復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釀成的悲劇。
3 預防犯罪的對策探究
3.1 自身預防
應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加強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法律素質(zhì),自覺學習和遵守法律法規(guī),抵制各種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想的侵蝕,遠離思想危險分子,學會明辨是非,不碰法律底線,不鉆法律空子。尤其是未成年人,隨著近年來未成年犯罪率的升高,我們必須關注到社會這一重要群體的發(fā)展狀況。就張扣扣案而言,如果張扣扣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也許,就不會導致這兩個家庭的悲劇。
3.2 家庭預防
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符合社會導向的人生信念;父母應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解決問題;父母應與孩子共同學習基礎法律知識,明辨是非對錯。在張母過世后,張扣扣的父親和姐姐忽視了對張扣扣心理上的疏導和法律觀念的教育,“血親復仇”不會迎來復仇者心中所期待的公平,只會招致更大的悲劇。
3.3 社會預防
1.學校應開展基礎法學教育,同時加強對教師的法學素質(zhì)培養(yǎng),使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對學生法律價值觀的塑造產(chǎn)生耳濡目染的影響。
2.社會各界應加大法律知識宣傳力度,真正促使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知法、用法。國家應加大心理學建設支出,使更多人投身到心理學的建設中來,及時從心理上幫助廣大群眾進行心理疏導、排憂解難。
3.完善法制體系,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使法律能夠切實發(fā)揮其作用,威懾罪犯,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秩序、經(jīng)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鄧定永.透過“張扣扣案”看法治[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9-04-25(005).
[2]邢盤洲.張扣扣案的警示[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8,33(02):129.
[3]鐘明.對故意殺人案件中血親復仇情節(jié)的思考——基于張扣扣故意殺人案[C]北京:2019-02:450-452.
[4]申權威.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策略探究[J]校園心理 2019,17(02):143-145.
[5]盛波.傳統(tǒng)法律文化語境下 未檢工作推進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之芻議[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9-05-12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