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春
摘要:作為所有學科的基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和難點所在。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在閱讀教學中的語文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認為要運用好“讀”這個特殊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讀;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引言: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之所以再談,是因為要時時提醒自己,時過境遷“讀”在閱讀教學中依然重要。
我國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在一個“讀”字?!笆熳x精思”、“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是在強調(diào)“讀”在理解和寫作中的主要地位。古人對讀書的重要性已有了深刻的認識。當下,我們的許多教育大師也在強調(diào)“讀” 的重要。于永正老師說:“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僧斀裾Z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如何呢?近幾年,我聽了各種類型的課,總的感覺是語文課上讀的訓練太少,偶爾有之也不盡人意,不是走過場,就是不到位?,F(xiàn)在有些語文課堂,實際上變成了教師提出一連串問題,學生忙著應付回答問題,問題回答完了,課文也學完了。此時,很多學生連課文都讀不準確,讀不順暢。試想,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難怪教育界有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語文課要上成讀書課!”
語言的審美效果首先體現(xiàn)在語音、節(jié)奏和韻律上,“讀”是走進文本的主要策略,聲音的抑揚頓挫,起伏變化能表現(xiàn)出讀者對文本的了解程度,所以,瑯瑯書聲應當成為一堂好的語文課的首要特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nèi)绾斡柧毢瓦\用“讀”這個特殊的教學手段呢?
一、讀因內(nèi)容、目的不同而形式不同
“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它因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不同而異。短的文章要學生熟讀成誦,如古詩文,短小精美的散文等;長的文章可取重點部分,精彩章節(jié)讓學生反復朗讀,仔細品味,消化吸收;淺顯的課文,要讓學生讀的順暢流利;深奧的課文要讓學生讀得明白,讀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來。
二、好讀勝過精講
適時選擇好的讀法勝于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
我們送教下鄉(xiāng)時,張永貴老師執(zhí)教的《普羅米修斯》片斷:
師:一只兇惡的鷲鷹,站在普羅米修斯的雙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邊放音樂邊說)一下、兩下、三下,那鉆心的疼痛一次次遍布他的全身,幾乎讓他昏厥過去。
師:請同學們看文中插圖。
師引讀: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師:一月過去了,兩月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還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師: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仍然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師:孩子們,就這樣,一過就是整整三萬年呀!
師引讀:三萬年來
(生齊讀: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帶著鐵環(huán),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
師:三萬年來
(生齊讀:一只兇惡的鷲鷹,每天站在普羅米修斯的雙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白天,他的肝臟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臟又重新長了起來。這樣,普羅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遠沒有盡頭了。)
師:看著這樣的畫面,讀著這樣的語句。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個詞或一句話是什么?
眾生:英雄、舍己為人、勇敢、為人類造福敢于犧牲、宙斯的惡毒、有正義感……
通過教師的領讀、引讀,學生的展示讀,不難看出學生已水到渠成地領悟了文本的精神實質(zhì)。這種,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讀出了語句的節(jié)奏、韻律,讀出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讀出了悲歡剛烈的人物。這時,還需要教師費心地講解讀嗎?
三、分層訓練?事半功倍
一節(jié)課上,不同教學板塊“讀”的方式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張老師執(zhí)教《普羅米修斯》一課時,十分重視三個層次的朗讀訓練。
1、重視感知性的讀。這是初學每篇課文時要做的第一步。通過通讀,幫學生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這對小學生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镀樟_米修斯》是篇外國神話。文中眾神的名字讀起來很拗口。初學時,張老師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然后出示文中易讀錯的詞語和眾神的名字,示范讀、領讀,引起學生共鳴,很快學生就讀熟了那些詞語和名字。這一層次的讀,訓練到位了,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了鋪墊。
2、重視理解性的讀。理解性的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這一層次的讀是在第一層次讀的基礎上,反復地多元化地讀,進一步把課文重點內(nèi)容讀懂,讀出理解,讀出感情,讀出節(jié)奏來。課中張老師讓齊讀、默讀、個讀、男女生讀等齊上陣。以讀悟情,以情促聲,加速催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3、重視品味性的讀,即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文字背后的意思。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分角色讀,表演讀,大聲朗讀,小聲低吟等把課文內(nèi)在的情感讀出來,把課文的“味道”讀出來,真正達到葉老所說的“美讀”境界。還是張老師的《普羅米修斯》教學片斷:
師引讀: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師:一月過去了,兩月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還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師: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那只兇惡的鷲鷹仍然在
(生齊讀:啄食他的肝臟)
如果機械、單調(diào)地讀,就會有無趣的重復感。這時,張教師精心設計讀法,教學生捕捉到語調(diào)、重音、停頓氣息的變化,用自己的深情引讀去感染學生,讀著讀著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普羅米修斯遭受的是切膚的、鉆心的痛啊!孩子們的心痛了,聲音悲憤了。漸漸地普羅米修斯的英雄、正義形象躍然眼前,這種境界恐怕是教師用美妙的語言難以傳遞的吧!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黃玲,關聯(lián)學生生活,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