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瑛琦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長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種子寶寶,家長的希望是孩子像種子一樣,生命力頑強,可以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但當孩子們看見種子后,一場談論會展開了:“這些是什么東西啊。”“它可以用來干什么呢?”“有的我認識,有的我都沒見過?!薄拔抑肋@是種子,它可以發(fā)芽呢!“對呀,對呀,我們來給種子寶寶做個王國吧!”就這樣一個關于種子的制作系列活動正式展開了……
引子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結(jié)合季節(jié)特點,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許多的種子,黃豆、綠豆、黑豆、土豆、芝麻、菜籽等等,為了美化自然角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分組來進行種植。于是,通過商量,決定了喵喵組種植菜籽,汪汪組種植芝麻,兔兔組種植黃豆。孩子們自己開始松土、播種、澆水,每天早上入園后,他們總是會先到自然角里去觀察一下自己種植的植物,沒過幾天,種子開始發(fā)芽了……
《指南》中指出,探究是兒童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方式,是最能體現(xiàn)以兒童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探究最能體現(xiàn)科學的本質(zhì)。在這樣的一個活動中,我們滿足了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的特點,教師通過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fā)現(xiàn)問題、關注問題、經(jīng)歷過程。孩子在通過自己動手種植、觀察,不僅對種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查找資料
這天課間,孩子們激烈的討論聲傳來:這些是什么種子?種子能種,還能吃嗎?有些孩子還跑到我的身邊來問我?!吨改稀分赋觯航處熞畲笙薅鹊刂С趾蜐M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于是,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需要的答案,而是將這個問題反拋給了孩子們,“你覺得這個種子可以用來干什么呢?”孩子們立刻分頭行動,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辦法,去解開自己心中那個“謎團”。
《指南》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所必須的寶貴品質(zhì)。教師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注意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了關于種子的各種知識,例如:種子生長的過程,生活中的豆制品,種子的分類……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第二天一早,就帶來了答案。有些孩子是到園內(nèi)的菜園子里去觀察的,有些孩子是回家請媽媽上網(wǎng)查資料后打印了照片來的,也有些孩子是回家問了有經(jīng)驗的大人。經(jīng)歷這一過程后,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步養(yǎng)成了積極主動、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創(chuàng)造等品質(zhì),堅定了自己想辦法解決各種問題的信念。
探索玩法
紅的赤豆豇豆,黃的玉米小米,白的蕓豆,綠的蠶豆綠豆,黑的黑豆芝麻,兩頭尖尖肚子圓圓的橄欖核,圓滾滾的枇杷核,小小扁扁的西瓜子,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種子收集齊了以后,孩子們睜著好奇地眼睛東摸摸西看看,拿起來再仔細搖一搖,聽聽發(fā)出的聲音,亮亮是班里最機靈的孩子,他說:“老師,這么多的種子,我們要來干嘛的?”其他孩子聽了也紛紛說:“是呀,種子會發(fā)芽的,會長出大樹?!蔽揖驼f啦:“對呀,你們想想,種子除了能發(fā)芽,長出小苗苗,我們還可以用它來干什么呢?”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能力,我們教師要會和孩子互動,用問題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而不是簡單的灌輸。于是,孩子們絞盡腦汁想,他們想出來的:“把它們裝在瓶子里,搖一搖,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庇谑?,我就問:“當我們想不出辦法的時候,可以怎么辦呢?”小朋友說:“我回家問問我媽媽?!笔堑模也患庇谝粋€答案,而是要孩子們遇到問題時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嘗試解決。于是我布置了一個任務:“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一下,我們收集的種子可以怎么玩?”
第二天一早,奇奇就來告訴我:“媽媽說啦!我可以把大豆子上鉆一個洞,然后把線串起來當項鏈?!薄澳愕南敕ㄕ娌诲e!”我表揚他。宸宸說:“昨天我問了媽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然后爸爸就在手機里查了,豆子還可以做成拼貼畫。”悅悅說:“老師老師,我上次和媽媽去過美術(shù)館,看到圖畫上也好像有種子,我們把種子放在紙上,在它旁邊畫畫?!编?!原來是種子裝飾畫呀!看來她的見識還是很廣的嘛!不一會兒,浩浩來了,它帶來了好幾張紙,原來都是種子的玩法步驟圖,原來,是他爸爸然后給他打印出來的呀!
孩子們通過各種方法,有的請教大人,有的和媽媽一起上網(wǎng)查,有的是和家人一起看展覽時激發(fā)的奇思妙想,有的和爸爸一起設計步驟圖,他們通過這一次嘗試,明白了解決問題可以有多種途徑?!毒V要》中提到:“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诨顒又薪處熅蛻撜覝首约旱奈恢?,抱著一種與幼兒共同探討的態(tài)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是在面對問題時沒有意識到要自己想辦法,因為我認為,在幼兒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問題或遇到困難時,自己解決的關鍵(首要條件)不在于他們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與他們是否具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心理主動性。
于是,教師引導孩子根據(jù)自己隊想出來的玩法,共同使用種子實物操作驗證下。接著,孩子們對于不用玩法的實施展開了討論,并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果。孩子們分工合作,有些為種子的分類和排序準備相應的種子,有些請老師幫忙畫底板,有的幼兒主動讓爸爸媽媽去菜場買種子農(nóng)制品,甚至還有的幼兒家長特地去加工廠給豆子鉆孔打洞。大家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
第二天,孩子們就把自己分工準備的東西全部分類擺放好,大家一起熱火朝天的開始玩了起來。
孩子們是不是會根據(jù)各自帶來的東西進行歸類、整理,看看種子玩法的輔助材料還缺少了什么,有哪些方法是不可行的。
有一天,我看見琪琪老是悶悶不樂的,其他小朋友玩的很開心,唯獨她坐在角落里直嘆氣。我問她:“琪琪,你怎么了?”琪琪說:“老師,我想看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可是好幾天過去了,種子的小芽芽只冒了頭,我等的好難過哦?!蔽夷托牡膭駥骸胺N子的發(fā)芽就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老師和你一起去網(wǎng)上找種子發(fā)芽的過程照片,我們在等待中對著照片比較,觀察,好嗎?”琪琪:“好的,老師 ,我們馬上去!”琪琪把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圖貼在種子發(fā)芽的版面上,天天對著照片,看著芽芽的成長,并向周圍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看到的芽芽。
種子王國后記
在進行主題活動“種子王國”中,我們通過種子發(fā)芽、種子拼貼畫、種子串項鏈等等一系列活動展開,讓孩子真正體驗到了創(chuàng)作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提醒我們所提供的材料的難度要與孩子日常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對幼兒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確的評估。觀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個前提條件,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材料,讓他們積累學習的經(jīng)驗和方法,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原來的拼貼的活動只是單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線條為主,這一操作任務對孩子已經(jīng)不再具有挑戰(zhàn)性了,這就向我們發(fā)出信號,提醒我們要調(diào)整材料,作出應答。這正是《綱要》中提倡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教育活動時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庇谑窃诤髞砦覀兲岢隽恕胺N子拼貼畫”,讓種子王國的各種“成員”發(fā)揮其自身的價值。
孩子對外界的認知是妙不可言的,他們在積極的、交錯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多種感官知覺。在探索種子拼貼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自由組隊、分工合作、探索種子拼貼的制作方法及共同合作制作拼貼的樂趣,他們不僅懂得了如何分工合作,學會了協(xié)商解決問題,還提高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