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 Suzeau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矛盾,在一項聲稱集合了最高科技、完美理性主義和最精密操作的運動中,看似永遠不會有迷信的容身之地,然而這個微妙的主題卻恰恰與賽車手們幾乎親密無間。迷信在某些時刻可以被看作一種能讓我們更有效抵御各種壓力的精神機制。賽車手們會利用這樣的機制在重大賽事前將壓力轉(zhuǎn)移到某個有形的物體或某種儀式,很難說這是否真的有實際“療效”,但這些迷信行為確實有助于賽車手們建立更強的自信,有時更能憑借這種自信取得最終勝利。這些迷信行為還幫助從事高危職業(yè)的賽車手們在面對疑慮甚至恐懼時,進行更強大和有效的心理建設(shè)。
在一級方程式領(lǐng)域,迷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1952和1953賽季的雙冠王阿爾貝托·阿斯卡里就出了名的迷信。他尤其敬畏從他家門口經(jīng)過的黑貓,如果有黑貓正巧在他家門口打盹,他寧愿幾個小時不進出家門也不敢驚擾到貓,他認(rèn)為驚擾黑貓會給他帶來厄運。事實上阿斯卡里的傳奇也似乎的確在挑戰(zhàn)著最理性的思想。阿斯卡里的父親也是一名賽車手,不幸在1925年7月26日殞命于法國蒙萊利賽車場,享年37歲。1955年,阿斯卡里37歲,他開始有意避開在26日參加比賽,而那年的摩納哥大獎賽上,他和他的藍旗亞賽車沖出賽道一頭扎進地中海,賽車號碼恰巧為26。好在阿斯卡里被及時救起,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之后發(fā)生的事情讓人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個來自上帝的暗示。在摩納哥死里逃生四天后,阿斯卡里前往蒙扎賽道,在那里他的同胞歐亨尼奧·卡斯特羅蒂正幫助車隊完善法拉利750 Sport賽車的調(diào)校,不久后這兩位意大利車手將聯(lián)袂駕馭這匹躍馬參加蒙扎一千公里賽事的角逐。阿斯卡里起初并不打算參加這一天的測試,他既沒戴上那頂被他視作能帶來好運并幾乎伴隨他所有賽事的藍色頭盔,也沒穿需進行特別儀式用特殊手法折疊的賽車服,因為那一天是1955年5月26日——那個他忌諱的日子。可眼前的法拉利750 Sport賽車實在是太具吸引力,致命的吸引力。“只是測試幾圈而已,又不是正經(jīng)比賽?!币幌蛎孕诺陌⑺箍ɡ锉蛔约赫f服,沒戴頭盔,穿著毫無防護的一般服裝,跨進座艙,啟動賽車。進入第二圈,他的躍馬失控沖出賽道,阿斯卡里被甩飛,落在離他的賽車十米遠的彎道上,那條彎道之后被命名為阿斯卡里彎。在其父去世三十年后,阿斯卡里的生命也定格在一個26日,同樣37歲。另一位世界冠軍,“飛翔的蘇格蘭人”杰吉·斯圖爾特的迷信儀式則是在比賽發(fā)車進入駕駛艙前把他的手表和結(jié)婚戒指托付給他的車隊老板肯·泰瑞爾保管,這個特別的習(xí)慣能幫助他把精神狀態(tài)從普通人迅速調(diào)整為職業(yè)賽車手。
說起賽車手們的各種迷信,就連傳奇世界冠軍艾爾頓·塞納亦不能免俗。每次進入車房,按一按賽車尾翼是塞納做的第一件事;每當(dāng)賽車在起點線前蓄勢待發(fā),塞納總是習(xí)慣將他的安全帶緊了又緊。因為對賽車手套內(nèi)部縫線感到不適,在1985年葡萄牙大獎賽上,塞納決定把賽車手套里外折反穿戴,而就在那一站,他贏得了個人首個F1分站冠軍。從那以后,里外折反穿戴賽車手套就成了塞納的“習(xí)慣”,而這個基于迷信的儀式也促使賽車手套制造商把商標(biāo)同時縫在手套內(nèi)側(cè),這樣即使反戴手套也不影響商標(biāo)露出。而在效力威廉姆斯車隊后,塞納依然堅持穿紅色的賽車靴,而不是與車隊更為一致的藍白色。迷信面前人人平等,另一位F1傳奇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則對奇數(shù)有著迷之偏愛,他覺得奇數(shù)能為他帶來好運。2010年,原本先與梅賽德斯車隊簽約的尼科·羅斯博格按規(guī)則應(yīng)駕駛3號賽車,舒馬赫則是4號,可堅信奇數(shù)能為其帶來好運的舒馬赫堅持與隊友交換號碼。而事實上奇數(shù)似乎確實為舒馬赫帶來了好運。除對奇數(shù)的偏愛外, F1七冠王還對妻子贈予他的一個陶瓷護身符迷之偏愛,那個護身符上刻著舒馬赫家所有成員名字的首字母縮寫。2004賽季巴林大獎賽,舒馬赫一度將這個護身符遺忘在酒店,隨后他要求車隊工作人員無論如何在比賽開始前幫他把護身符從酒店找回,終于在開賽前舒馬赫找回了他的護身符并同時收獲了那場比賽的冠軍,此后他更加深信這枚護身符的神秘力量。塞巴斯蒂安·維特爾的迷信方式則更有個性——給他的賽車賦予一個女性化名字,而在他加盟法拉利后更開始使用意大利女性的名字命名他的戰(zhàn)車:Julie、Kate、Luscious Liz、KinkyKylie、Abbey、Hungry Heido、Suzie、Eva、Margherita、Gina、Loria和Lina。
“13”這個在西方文化中有著不祥之兆的數(shù)字在汽車運動中也似乎同樣法力無邊。1925年圣塞巴斯蒂安大獎賽,法國車手保羅·托奇駕駛德拉致賽車撞上賽道邊的一棵樹而殞命,賽車號碼是13,而那場比賽一共13臺賽車參加。幾個月后的1926年塔嘉·福羅里奧賽事,常勝將軍朱利奧·馬賽蒂伯爵同樣駕駛一臺德拉致賽車出戰(zhàn),也是13號。比賽中這位意大利伯爵和他的賽車沖出賽道,賽車倒扣著砸在他身上,令其不治身亡。在接連兩起與13號相關(guān)的致死事故后,法國汽車俱樂部決定不再使用數(shù)字13作為賽車號碼。這一做法被推而廣之并延續(xù)至今天的F1賽場,如果有車手想使用13號的話,需要得到同場其他車手的一致同意。在意大利,17也是不祥的數(shù)字,這源于它的羅馬式拼寫XVII,與VIXI接近,而VIXI的拉丁語意義為“我曾活著”,言下之意即我已經(jīng)死了。在日本,42則會讓不少賽車手感到恐懼,因為42的日語發(fā)音與“死亡”十分接近,而這同樣是一個經(jīng)過賽場“驗證”的詛咒。1963年日本大獎賽開賽前,本土車手淺野正雄公開嘲笑日本人對42的荒謬迷信,為了在日本賽車手中作出表率,他的奧斯汀·希利賽車特意使用了42號,比賽中淺野正雄的賽車沖出賽道翻進山溝,他本人亦殞命于這場事故。